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东营市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短板”问题研究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8-18 18:35:18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地方经济发展更需要金融的输血支持。如何补齐东营市金融发展中的"短板",引导金融业牢牢把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根本,提高金融支持东营市经济发展的能力,是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东营市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短板" 
  近年来,东营市金融业发展成效显著,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但与此同时,金融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均衡性,在支持东营市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诸多障碍与难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体系日益完善,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覆盖面仍需扩大 
  近年来,东营市以健全门类、填补空白、完善体系为重点,大力引进地方金融机构,加快培育新型金融组织,全市初步形成了以传统金融业为主体、新型金融组织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型的现代金融体系。但其体系结构仍以银行和保险机构为主,证券期货公司偏少,金融资源过度集中于银行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覆盖面不足。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问题: 
  1.过度依赖债务融资,股权融资不足 
  在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结构下,导致东营市大量金融资源向银行倾斜,实体企业在证券、金融市场的融资能力减弱,单一的间接融资结构使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十分有限。并且由于上市融资时间长、费用高、程序多、控制严,尤其是在前几年中国股市暂停IPO的大背景下,导致上市工作几乎停滞,这也成为东营市企业股权融资不足的重要原因。从三种主要融资渠道对比情况看,至2015年10月,东营市新增银行贷款378亿元,债券融资114亿元,但企业股票融资仅4.78亿元,三者比例为0.76∶0.23∶0.01。虽然近几年东营市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新型融资方式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但债务融资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情况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股权融资有待进一步加强(见表1)。 
  2.城市金融服务较为丰富,农村金融服务相对薄弱 
  伴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先后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近年来,多家银行企业入驻东营,为市区内的企业和居民提供了更为便捷和丰富的金融服务,相比之下农村金融服务薄弱问题就更为凸显。从选址上来看,东营市原有的"中、农、工、建"四大银行全部设在市区行政办公区和商业区,且拥有多家分行和营业网点,而在县级及以下区域,四大银行由于前几年进行网点收减,服务覆盖范围较小。新入驻的银行,也优先考虑市区繁华商业地段及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例如东营莱商村镇银行、恒丰银行东营分行、商业银行分行等都落户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虽然在2013年山东省政府通过的《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争取全省村镇银行3年内实现县域全覆盖"等政策,使得东营市在村镇银行建设方面步伐加快,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薄弱问题提供了有效支持,但与城市金融服务相比依旧有较大差距。尤其是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更加旺盛,如何补齐农村金融服务的"短板"是东营市经济发展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3.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 
  小微企业虽然在东营市地方经济发展中贡献较大,但由于多方面因素,东营市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5年以来,由于市场需求不旺,资金回笼速度普遍趋慢,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上升,但各金融机构出于资产安全的考虑,普遍优先保证中型以上企业的需求,小微企业被"挤出"趋势明显。近年来,虽然各大银行都纷纷配合国家政策,出台了不少增加小微企业金融贷款的具体措施,但从实施效果来看,受益范围十分有限。从东营市小微企业贷款情况看,虽然增速较快,但绝对占比较小,2014年底,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仅占全市年末贷款余额的22.26%(见表2)。本课题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银行贷款是东营市企业目前最希望进行的融资方式,80%的企业愿意通过银行借款来进行筹资,但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企业仅占18.9%,认为"资金不够宽裕"的企业占比高达95.3%。 
  (二)金融资源日益丰富,但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随着东营市金融规模的逐步膨胀,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但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2009-2014年,东营市金融效率从0.63上升至0.96(见图1),这说明东营市生产每单位地方生产总值需要的资金呈上升趋势,金融效率逐年降低。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居民存款流向分析 
  从居民存款情况看,近年来,居民的理财意识逐步提高,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及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网络金融理财产品的出现,大量存款被分流而无法直接转换为支持本地经济发展的资金。从图2可以看出,虽然从2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009-2014年,东营市年末存款余额绝对数呈上升趋势,但同比增幅却从26.1%降为16.46%。与之相对应的贷款余额同比增幅从30.5%降为19.66%。 
  2.银行资金流向分析 
  近几年,东营市各银行机构同业业务增长速度较快,导致大量金融资本为获取高额利润在银行体系内空转,金融资源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逐步减小。从2015年情况看,至6月末,银行表外业务余额就高达2269.25亿元。
3.地区资金流向分析 
  东营市近年来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但支柱产业中高耗能和产能过剩产业占比依旧较高。虽然国家对产能过剩产业采取了限制贷款的政策,但从东营市情况来看,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契合度不高,对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贷款占比较高,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贷款占比较低。从调查情况看,2011年,全市"两高一剩"行业贷款余额达到189亿元。2012年向石化、橡胶轮胎、盐化工等投放贷款达到938亿元,同比增加195亿元,而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大振兴产业、高科技产业投入贷款分别仅增加11.8亿元、33亿元和14.2亿元。2013年全年纺织、造纸、石油加工和橡胶等"十大支柱产业"新增贷款118亿元,同比增加36亿元,而"四新一海"(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和海洋开发及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贷款分别仅增加15.2亿元和9.8亿元,虽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贷款增长迅速,分别较年初增长162.98%和147.47%,但年增加额相对于传统产业来说依旧较小。从东营市工业企业运营情况看,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43家,同比增长38.7%,亏损面达5.0%,较2012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亏损额总计5.12亿元,同比增长52.8%,亏损深度为0.4%,较2012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低于50万元的企业达88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10.2%。[1]大量金融资源投向低产出领域必然带来金融效率的降低。 
  4.企业资金使用流向分析 
  从调查情况看,部分规模大、效益好、信用高的企业被金融机构追逐出现资金闲置,部分规模大、资金需求量大、效益不高的企业把金融机构"绑架",出现投资惯性,借新贷还旧贷,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挪作流出资金;部分效益较差的企业低效使用金融机构资金;僵尸企业占用资金也直接导致了资金的无效使用。 
  (三)金融创新不断加大,但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仍有差距 
  近年来,东营市金融改革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推动了金融经济更加协调发展。但由于受政策制约等因素影响,市场化程度依旧较低,与本地实体经济发展的多样融资需求和金融服务需求相比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创新难以满足多样化融资需求 
  金融创新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的有效途径。当前,东营市正处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资金需求量较大。东营市虽然在金融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相比,其经营创新和服务水平与市场需求仍有差距,产品同质化严重,经营模式单一。中小银行数量偏少,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等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的金融产品发展相对滞后,普惠性、基础性的金融服务不足。 
  2.社会资金进入金融行业的渠道不通畅 
  由于金融市场风险较大,而且属于系统性风险,所以中国对金融机构市场进入管制非常严格。由于金融行业进入渠道不通畅,正规金融体系阻挡了大量民间资本,使得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难以形成有效供给,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同时,由于民间融资服务资金在进入正规金融体系及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受到约束,大量民间资本无法进入金融领域转化为支持实体经济的资本,造成了民间资金多却投资难。近年来,东营市民间资金充裕程度在全省位居前列,但因为政策障碍,无法进入金融体系转化为支持实体经济的资本。 
  3.企业融资成本较高 
  2015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金融机构出于资产安全考虑,不仅对企业抽贷、压贷甚至停贷,还提高资金成本以覆盖风险。通过走访部分银行和企业发现,2015年以来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水平较2014年有所提高,与大型企业相比高出约20%,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基准利率至少高出40%,有的上升100%以上,部分银行甚至采取类似"竞价"方式确定贷款企业。 
  (四)金融监管逐步完善,但风险压力不断加大 
  近年来,东营市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创新、优化金融服务,金融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但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也潜伏着不同程度的金融风险,对地方经济金融平稳发展构成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机构自身经营管理问题引发的风险 
  在运营过程中,部分金融机构还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规章制度不落实、风险管控机制不严密等问题,尤其是近几年表外融资、同业业务等急剧膨胀。2014年,东营市承兑汇票、信用证、保理等表外业务融资余额1997.81亿元,比年初增加336.85亿元,增长20.28%。[2]373-380表外融资虽然为东营市企业多样融资需求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也造成金融监管难度加大、金融风险控制程度削弱。因为虽然贷款不是银行发放的(或者已将信贷资产卖出),但银行依然承担贷后管理、到期收回等实质上的法律责任和风险,并且由于这部分信贷是在"表外",因而不消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银行也不用计提相应的呆坏账准备金,造成相应指标与实际面临的风险不匹配。 
  2.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 
  东营市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结构,不仅造成实体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而且也造成金融风险过多地积聚于银行体系且难以得到有效缓释,加大了整个金融系统的脆弱性,抑制了金融系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动性。近几年,宏观经济增速出现下滑的局面,银行信贷规模趋紧,贷款审批周期加长,导致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流动资金周转受到较大影响。虽然东营市设立了转贷应急资金并出台了《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企业资金链风险防范与处置工作的指导意见》,但2014年以来仍有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企业资金链一旦断裂,不但对企业运营造成重大负面影响,而且在东营市中小企业之间"互保"现象非常普遍,一旦一家企业发生资金链断裂,很容易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互保企业贷款风险。
  3.民间借贷引发的风险 
  自2012年3月,东营市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民间融资规范引导试点市后,市金融办按照试点实施方案安排,深入调查研究,大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民间融资规范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建立完善民间融资试点工作体系,创设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新型组织,开展投资咨询类公司规范整顿,完善风险管控措施,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4年底,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总数分别达到31家、24家、25家,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68.21亿元,融资性担保公司在保余额45.76亿元,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投资余额13.03亿元。[2]373-389随着民间借贷机构的增多和业务量的增加,如果监管不能及时跟进,民间借贷风险也会逐渐积聚。 
  二、补齐"短板",使金融更好地支持东营市经济发展的措施建议 
  要使金融更好地支持东营市经济发展,就需要补齐东营市金融发展中的"短板",从而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一)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升资金供给与地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适应性 
  金融体系状况直接决定着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与效果,因此,东营市要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组织体系,以提升金融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实体经济的适应性。 
  1.着力拓展直接融资体系 
  针对东营市直接融资比重偏小的问题,要采取多种措施着力拓展直接融资体系。一是支持本地上市公司充分利用增发、配股等多种方式再融资,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二是加大对产业规模大、主业突出、经营效益良好、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把培育上市公司后备力量与东营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更多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三是引导和鼓励更多中小企业到齐鲁股权交易中心、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等场外市场挂牌交易,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转板上市。四是大力推进债券融资,鼓励和支持企业发行区域集优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私募债或集合债。五是积极发展信托、融资租赁和信贷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方式,以平衡发展的多元化融资模式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让更多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产业有机会直接融资,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和规模,降低融资成本,激发实体经济的发展活力。 
  2.完善间接融资体系结构 
  一是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3]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加快建设小微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推动银行延伸服务网点,下沉小微金融服务重心。二是抓住政策机遇,着力发展与中小微企业发展相匹配的中小型商业银行。2013年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4]。《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培育发展社区类银行机构、互助型合作制保险组织和专业化保险机构,争取全省村镇银行3年内实现县域全覆盖"等发展中小型银行和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政策。因此,东营市在吸引更多境内外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同时,还要抓住政策机遇,加快区域性金融的改革步伐,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快发展村镇银行,支持民间资本建立植根于实体经济的中小型银行,[5]改善城乡之间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状况,形成金融资源的高效配置和有序流动。 
  3.鼓励设立新型金融机构,弥补单一金融体系缺陷 
  东营市要引导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机构设立和金融改革,出台政策支持民间资本参与设立更多的村镇银行、融资担保公司、财务公司等新型经济金融组织;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探索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大型企业发起设立或参与组建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鼓励发展金融中介服务组织;探索组建政策性融资性担保机构或再担保基金,增强东营市担保体系的信用和实力。 
  (二)强化金融资源配置导向,提升金融资源支持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契合度 
  发挥金融对社会资金的导向作用,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性举措。东营市要提升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契合度,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强化金融资源配置导向,引导金融资源投向高效领域。 
  1.找准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形成经济、金融互融的良性业态 
  一要加强政策引导,化解供给"硬指标"与需求"软约束"的矛盾。通过运用地方性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对东营市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推行差异化的激励、考核与评价机制,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力度。二要加强培植辅导,增强地方经济对信贷资源的吸附性。要积极开展企业信贷辅导活动,提升企业信用等级,提高企业承贷能力,通过银企合作推进会等形式加强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对接。三要放松管制壁垒,吸引多种金融资本注入实体经济。充分利用国家"稳增长"的政策红利和"营改增"结构性减税的政策机遇,提升本地实体企业的赢利能力,从而吸引民间资本回归实体经济。 
  2.明确金融业服务的重点领域 
  一要重点支持东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规划项目。建立地方重大项目数据库,确保信贷资金与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对接,在信贷政策方面给予优惠。二要重点支持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与产业升级相结合,不断加大对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服务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银行信贷、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并购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方式,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也应给予适当倾斜,对于整合过剩产能的企业贷款应给予适当支持。三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放。借鉴黄蓝新农村建设投资基金模式,继续探索利用财政补贴资金建立农业贷款担保机构或成立涉农贷款担保基金,重视推进农民土地承包经营使用权评估作价抵押贷款,扩大并满足农民的贷款需求。
   (三)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升金融服务与地方经济需求的匹配性 
  金融创新是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路径和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东营市要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构建经济、金融良性对接机制。 
  1.强化金融筛选功能 
  东营市应制定有关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考核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从企业的行业、特征因素等方面进行详实的调查,使信贷筛选行为更加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和调控导向,更加有利于优质企业和项目融资,更加精准地支持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和目标。 
  2.鼓励创新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 
  东营市可借鉴海尔财务公司、创维集团财务公司等的成功经验,探索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发展路径,扶助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发展,为其提供优质的融资金融服务;积极借鉴奶牛质押贷款、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等产品创新模式,开展股权、林权、知识产权、排污权、海域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质押贷款,加大对初创期和成长期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和保障。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中小企业债券,切实打破中小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单一融资模式。 
  3.以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改革创新为契机,凸显实体经济服务重点 
  长期以来,基金业等非银行类金融受运作失范、规模偏小等因素制约,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相对有限。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整体规模不断扩张,管理日益规范化,开展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能力和动力将有所提升。东营市要通过设立更多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于实体经济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突出财富管理行业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服务的有效性,增强新型金融业务和非银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充分发挥保证保险的增信作用,发展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增信能力,探索政府、银行、保险共建小微企业贷款保险机制,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逐步扩大贷款保证保险覆盖面。 
  (四)加强地方金融风险防控,提升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强化金融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是确保金融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 
  1.借鉴先进经验,加强担保圈治理 
  东营市可借鉴常州市破解企业担保圈的做法,通过绘制全市担保圈关系图、打断担保圈链条、探索建立类"资金池"、实施融资性担保机构担保卡管理机制等方式化解担保圈风险。 
  2.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在河口区试点的基础上,东营市应进一步推广"助保贷"等业务模式,建立民间资本出资、政府风险补偿的企业互助还贷周转金机制。可充分利用中小企业闲置资金,由中小企业按照参股比例使用资金,同时政府财政出资对企业互助还贷周转金平台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而不是直接参与过桥资金业务。 
  3.探索建立民间融资风险预警机制 
  东营市应开展对全市小贷公司、P2P贷款平台、典当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普查,制定分类监管、风险处置的具体措施,切实防止区域性、系统性民间金融风险。在民间融资规范引导试点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民间融资规范化、阳光化道路。推出民间融资利率指数,对民间借贷行为的利率进行指导。通过构建民间融资风险预警机制合理引导民间资金的流向,提高对民间融资规范化发展的监管水平,做到预先掌握情况、提前预警风险、提早采取措施。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