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2-09 13:57:29

 摘 要: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教育中的科学课作为基础性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新实践能力。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有很多方法,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课堂教育教学,所以,在小学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及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不能一味遵循传统教育的固化思维、死记硬背,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去学什么,这样根本没有创新和实践能力可谈,而是要引导学生勇于创新、拓展思维,这便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多层次、多方式地去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9B-0083-02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还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教育来说,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是现代化教育的核心。根据各个学科特点来看,小学教育阶段的科学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多方式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科学理论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这几年的教育改革和课堂教学,我深刻体会到,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样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成功的先导,更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索真理、实践创造的重要动机。一个人只有对自身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才有可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如果对所探索与研究的问题并没有浓厚的兴趣或者说是根本没有兴趣,他不仅不会取得相应的成果,反而会厌恶所要探索与研究的问题。 
  因此,在新时期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乃至爱上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中应该打破固有的思维,勇于创新,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不再感到课堂教学的沉闷无聊,而是能够有新的感受与想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从另一方面提升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标本制作课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自己做成的植物标本,通过讲解来启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属于自己的植物标本。然后,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再进行巡回指导,学生不仅丰富了科学知识,还通过自己动手提高了实践能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同时学生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二、自主学习,诱发创新欲望 
  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讲,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多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记为主。长时间的讲授不仅使得课堂氛围枯燥,内容更加抽象难懂,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所以要想提高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效率就必须要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从而将抽象难懂的知识通过实践等活动变得通俗易懂。 
  新课程标准改革也明确提出,要把教学过程当作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够取得成功。所以,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的平台,争取把这个平台变成具有创新意识的舞台。 
  最后,我们还要依据教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与分析中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主动地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大量的思考和分析,加上主动学习,才能够真正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 
  三、构建温馨课堂氛围,激发创新潜能 
  构建温馨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因此,小学科学任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氛围的重要性。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时及时发掘学生的想法、情感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见解,学生们才会独立思考,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内容。而这就要求教师要关爱所有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秀的,通过语言的激励让学生自己努力,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轻松、自然温馨,这样的课堂氛围才会使得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实践、敢于展示自己。 
  例如,在学习《做一名小科学家》这一课时,教师提前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纸鹦鹉”,学生的动手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做得好,有的做得并不是很好。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但是通过教师的关心与激励,学生还是充满了兴奋与喜悦,对科学课程的学习更加充满了兴趣,这样,温馨的课堂氛围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培�B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想创新、敢创新,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四、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教育不能偏执,而要因材施教。在培养学生共性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没有个性可以说就是没有创造力,有个性的人不一定会成功,没有个性的人绝对是一个平庸的人,所以说,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人才,但前提是在教育教学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想把因材施教的原则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要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不能泛泛而谈。 
  例如,对反应慢、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多去尝试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实践能力;对反应快、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去尝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通过培养学生的个性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自己会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尝试让他们自己思考一些更加深入的问题,而对于整体能力较差的学生,就可以尝试从最基础的问题入手,逐步增加难度,充分地发挥所有学生自身的特点。 
  五、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针对实验的观察等写出观察日记,这样也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种提升。学生观察不仅仅是在科学课上,也是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中发现科学问题。观察日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使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科学课程的推动力,逐步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好奇与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学生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来验证,得出科学有效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成功带来的乐趣,然后再把自己的实验以科学日记的形式完整记录下来,这样每篇科学日记都凝结了自己的努力,使学生对科学知识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与向往。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既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更是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想要使小学阶段的学生真正树立创新精神和培养实践能力,就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开拓思维、勇于创新、大胆尝试;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在每一节课前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中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与启发,课后让学生在创新实践中求真知,这既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只有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不断努力创新与实践,才能够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连云.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J].新课程(上),2012,(6). 
  [2]齐先成.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12).

责编:荣秀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