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我国当前的人口老龄化有着地区不平衡,性别差异大等阶段特点,老年人的经济需求和精神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这些都对传统养老模式发起了挑战。本研究主要对在老龄人口增多的背景下养老模式如何转变以及如何结合社会发展情况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选择出健康合适的养老模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模式;老年群体
前言: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出生率降低、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增长的现象。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趋势,我国更因为人口基数大成为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提出,积极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探索养老模式的变化趋势,为不同的老年群体选择高质量的养老模式。
1.三种传统主流养老模式的分析
1.1 家庭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模式是现阶段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多数老年群体首选的养老方式。这种养老方式主要是以家庭为中心,享受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方面的依托和精神方面的慰藉。处于这种养老模式下的老人,能够接触到熟悉的环境和人,能够获得心理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能够在精神上获得慰藉,这与我们传统观念中的“养儿防老”相契合,也符合现在我们所提倡的健康老龄化。但是,由于计划生育的提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开始,独生子女的家庭数量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家庭的孩子长大后一般要承担更重的生活压力与经济压力,相应的在对父母的精神照料方面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一问题的集中体现在“空巢化”。一对夫妻要同时赡养四个老人,子女的养老负担加重,很多父母不能得到很好的养老照顾,由此可见,家庭养老的功能正在逐渐被弱化。
1.2社会养老模式
社会养老方式主要是通过养老院、老人公寓等形式表现出来的集中养老。社会养老服务模式一般比较适合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或者经济压力较小的退休人员。现阶段我国的养老机构设施完善,有着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然而,也有一些养老机构设施简陋,规模较小,无法满足老年人高质量的养老服务需求。社会养老模式往往有着层次化,一些有需求但经济收入不高的老年人常常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体系。此外,在这里要接受养老机构统一化、封闭式的管理和服务。在这里接受服务的老人可能需要改变其生活习惯,还要在短时间适应或者接受这里的一切,这对老人们来说,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3社区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服务主要是以整合社会资源为主要任务,为长期生活在当地的老年人提供多种多样的养老服务项目,尽可能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社区养老服务都面对着资金短缺、基础设施不足、服务人员素质欠缺等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社区养老服务发展需要远大于经济发展状况,另一方面,我��的社区养老发展主要依靠于当地政府帮助,社区养老资源来源途径较少,而政府自身能力有限,支持力度不足,无法满足社区养老服务日益壮大的需求。
2.解决不同养老模式问题的对策
2.1针对家庭养老模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会对家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特殊的情感依托和眷恋感。目前我国老年人由家庭供养的占四分之三,所以我们不可否认家庭养老的重要性。家庭永远是我们国家养老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柱,当今全社会仍然要大力宣传孝文化,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子女自觉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让社会上的每一个子女意识到孝敬父母的真正内涵。尊重空巢老人,让老人们重新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价值,引导老人在晚年时期再次融入社会,实现空巢老人的自我认同。政府可以为城市空巢老人在各个社区内建立综合性的老年活动中心或老年大学等丰富老人日常生活的机构,鼓励城市空巢老人积极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价值,排解孤独和寂寞,从而重新对生活充满热情和信心。还可以针对老人们的兴趣爱好组织一些兴趣队伍,利用当前社会新媒体的飞速发展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得以丰富。
2.2 针对社会养老模式
养老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素质,一个合格的服务人员应该有足够高的职业素养。要想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要树立服务人员的敬业精神,培养良好的服务态度,让老年人感受到家人般的关心与呵护。养老机构还可以采用经济奖励的方式促使服务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也促使养老机构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在子女选择养老机构的时候,除了要尊重老人自己的意愿,还应仔细考虑老人的实际情况。若仅仅是为了缓解孩子自己的负担,这并不能使老人生活得更开心。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子女增加探望次数,有固定时间能够陪伴老人,这能缓解老人心理上的孤独与压抑,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老人的幸福感。养老机构也应该更加注重老人的情感诉求,增加老人的群体活动,建立健康阳光的生活态度,并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定期为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医”。这样能减少老年人的患病风险,同时也减轻养老机构的负担与压力。
2.3针对社区养老模式
政府有关部门要合理规划社区养老的基础设施建设,以社区老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统筹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对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在设计具体的服务项目时,应先了解掌握社区老年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影响养老需求的基本因素,再对社区老年人的具体需求进行调研,而后根据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和具体需求,设计各种适合不同状况老人的家政照料、预防保健、文体活动、老年教育等项目。
3.结语
随着养老需求的增多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这三种主流养老模式相互补充,相互联系,也存在着各自独有的问题。笔者针对三种模式不同的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式,希望能够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使老年人们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参考文献:
[1]许星莹,朱海祺,杜杏斯,梁惠怡.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J].卫生软科学,2016 (1):12-14.
[2]黄俊辉,李放,赵光.需求评估: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J].老龄科学研究,2014 (8):52-58.
作者简介:吴岩,女,民族:汉族,籍贯:吉林省长春市,学历;本科,毕业院校专业,吉林大学计算机专业,工作单位:吉林省人口与发展统计信息中心,职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人口发展。
责编:荣秀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