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 要】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2017年10月收治的肩袖撕裂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缝线桥缝合,对照组采用双排缝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时的VAS、UCLA、ASES评分,以及术后患者满意度与随访期间肩袖再次撕裂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UCLA、A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1、3个月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再次肩袖撕裂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中度肩袖撕裂患者临床效果与双排缝合组的相似,但术后疼痛明显小于双排缝合术。
【关键词】 肩关节镜;缝线桥术;肩袖损伤;术后疼痛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1-249-01
肩袖损伤是外科常见疾病,肩袖损伤是指围绕于肩关节周围的岗上肌、岗下肌、小圆肌和肩胛肌的四块肌肉损伤。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不断进展,关节镜下肩袖撕裂的修复治疗被越来越多的关节外科医生所认可。手术方式也从简单的单排固定技术(single-row)、双排固定技术(double-row)发展到目前复杂的缝线桥固定技术(suture-bridge)。由于缝线桥固定技术在减少肩袖修复术后再撕裂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被越来越多的关节外科医生广泛应用[1]。在生物力学研究中,缝线桥固定技术由于是“接触面”固定,在“足印区(footprint)”覆盖面积及压力、肩袖初始固定强度、极限负荷强度方面明显优于单排和双排固定。本文回顾性分析采用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2017年10月收治的肩袖撕裂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6.89±4.16)岁,平均病程(12.65±1.75)个月;受伤部位:右肩受损13例,左肩受损1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15±4.27)岁,平均病程(12.98±1.21)个月;受伤部位:右肩受损14例,左肩受损16例。入选标准:①患者经X线、MRI检查,确诊为肩袖损伤;②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肩峰形态异常,但可发现关节腔积液和肩袖损伤;③患者均存在肩关节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抬举无力;④患者均存在手术适应证;⑤本次实验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均签署书面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排除存在抵触情绪患者;②排除存在精神类家族史;排除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全身麻醉,患者为侧卧位,术肢牵引。盂肱关节内观察入路采用前侧、后侧入路,探查盂唇、肱二头肌长头腱、以及肩袖关节内止点的损伤情况。肩峰下入路采用前上外侧、外侧和Wilmington入路,所有患者经关节镜下探查确定均为全层撕裂,用带刻度探钩测量撕裂大小。先行肩峰下滑囊清理和肩峰成形术,再咬除肩袖撕裂边缘使其新鲜化,用磨头将大结节置钉处打磨成粗糙骨面。肩袖抓钳将肩袖向外侧牵拉复位至原止点。定位后另做切口在内排置入2枚带线可吸收锚钉,采用缝合钩过线技术将锚钉线穿过肩袖,保持每根线之间距离相等地分布于撕裂肩袖上,采用SMC打结法将同根线两线尾打结,再用Push-Lock将不同线结之间的线尾挤压于大结节外侧缘,缝线桥完成。
1.2.2 对照组 双排缝合时,根据患者实际撕裂程度,使用锥形开孔器,在肱骨头软骨外侧缘与肩袖足印�^内侧合适位置开孔,45°角拧入带线锚钉,然后采用缝合钩或过线器褥式缝合不打结,并在肱骨大结节处拧入内排带线锚钉,并将一端缝线穿过肩袖断端外缘,对外排钉上的缝线进行打结固定,再行内排锚钉的打结固定。
1.3 观察指标[2]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时的VAS、UCLA、ASES评分,并记录及术后患者满意度与随访期间肩袖再次撕裂情况。其中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观察组术后1周、1、3个月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再次肩袖撕裂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缝线桥技术作为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双排固定技术正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Oguma等对各种修复方法修复肩袖后肩袖止点的三维结构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腱一骨的接触面积越大则愈合率越高,肩袖的固定力量也愈大,与单排及传统双排技术相比,缝线桥技术存在较小的肌腱一骨间隙,并增加了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及接触压力,获得较高的初始固定力量[3]。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周、1、3个月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再次肩袖撕裂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术临床效果与双排缝合组的相似,但术后疼痛明显小于双排缝合术。
参考文献
[1] 况春艳,卢亮宇,程 飚. 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修复肩袖全层撕裂疗效分析[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9(2):103-106.
[2] 许 挺,何利雷,王昌兵. 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中度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2018,8(11):28-32.
[3] 谭明伟,吴美平. 肩关节镜下缝合桥技术修复全层肩袖损伤30例[J]. 中国医药科学,2018,26(1):59-61.
责编:荣秀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