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要】通过对北京市三城区61名4~24个月婴幼儿喂养方式与辅食添加状况的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接受过喂养知识的相关教育,但对一些关键喂养知识,如母乳喂养可持续时间等,认识不清,落实不到位。建议加强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宣传,进一步重视婴幼儿食品质量,加强相关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的执行与落实,以提高婴幼儿喂养水平。
【关键词】4~24个月;婴幼儿;喂养方式;辅食添加;喂养指数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8)06-0035-05
科学喂养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保障。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纯母乳喂养至婴幼儿6个月,6个月后应适当添加辅食,并持续母乳喂养至婴幼儿2岁或以上。〔1〕2007年,我国卫生部颁布了《婴幼儿喂养策略》,提出纯母乳喂养至婴幼儿6个月,6个月后适时适宜地为婴幼儿添加辅食。〔2〕2016年,中国营养学会受卫生计生委委托,修订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明确了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坚持纯母乳喂养至6个月,6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母乳喂养可持续至2岁或以上等婴幼儿喂养指导意见。〔3〕然而,当前我国婴幼儿喂养状况尚存在一定问题,如喂养人对母乳相关知识掌握较好,但缺乏辅食添加相关知识等。〔4〕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多选取小月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仅对其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调查,而少有研究关注婴幼儿4~24个月从乳类食品逐渐过渡到家庭正常膳食这一特殊时期的喂养情况,而该时期正是婴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本研究关注4~24个月婴幼儿的喂养方式与辅食添加状况并进行分析,以增强家长对婴幼儿科学喂养的重程视度,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在北京市海淀区、昌平区和大兴区三个城区内的社区早教基地抽取共80名4~24个月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共回收有效问卷61份,回收率为76.25%。61名婴幼儿的详情见表1。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4~24个月婴幼儿喂养方式及辅食添加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的维度和内容参考了Ruel和Menon提出的婴幼儿喂养指数中的相关评价指标及内容,如母乳喂养情况、婴幼儿24小时进餐次数、婴幼儿24小时辅食添加种类和婴幼儿一周内不同种类食物进餐次数等,同时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有关婴幼儿喂养指导的相关建议进行了相应调整和完善。调查问卷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婴幼儿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婴幼儿年龄、分娩方式、出生状况等。二是家庭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婴幼儿父母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产假时间等。三是家长或主要喂养人的喂养知识与态度,主要包括是否接受过有关母乳喂养的教育,是否了解婴幼儿营养学的基本知识,是否了解纯母乳喂养的最佳时间段、母乳喂养的好处和持续时间、婴幼儿添加辅食的最佳时间和种类等知识。四是婴幼儿从出生至6个月的喂养方式,主要包括喂养方式、人工喂养原因、开奶时间、断奶月龄等。五是婴幼儿添加辅食状况,主要包括辅食添加的时间、种类、顺序和质地情况,婴幼儿在过去24小时和过去一周内所有食物和补充剂的摄入情况,添加新辅食时婴幼儿的表现等。
问卷均由早教基地的主管教师发放给家长,要求教师当面向家长解释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和填写要求。回收问卷后,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婴幼儿喂养状况
1.家长喂养知识
数据显示,婴幼儿家长喂养知识得分(满分14分)最低分为8分,最高分为14分,平均分约为10.5分。可以说,4~24个月婴幼儿家长对喂养知识总体掌握情况较好,大部分家长接受过部分或详细的喂养知识教育,但家长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普遍不够充分,特别是对母乳喂养可持续时间、首次添加辅食时间、首次添加辅食的种类等认识不够准确,知识更新不及时。如在母乳喂养方面,12名家长认为纯母乳喂养最佳时间段在婴幼儿出生至5个月之前,甚至更早;在母乳喂养可持续时间上,21名家长认为母乳喂养只能持续至婴幼儿12个月。又如在辅食添加方面,有20名家长认为在婴幼儿出生至4个月内就应当添加辅食,仅有2名家长知晓婴幼儿首次添加辅食的适宜时间为满6个月之后。
2.婴幼儿喂养方式
喂养方式是指婴幼儿出生至6个月内获取母乳或其他代乳制品的途�胶头椒ā8�据婴幼儿全部营养和能量的来源,可将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纯母乳喂养指婴幼儿出生至6个月内只接受母乳(包括乳母的乳汁和挤出的母乳),不接受其他任何食物或饮料(包括水),允许婴幼儿服用营养剂和药物。混合喂养指婴幼儿出生至6个月内因母亲母乳不足等原因,需添加其他代乳制品,如婴幼儿配方奶、牛奶等,使婴幼儿吃饱,满足婴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人工喂养指婴幼儿出生至6个月内母亲因多种原因不能以自身乳汁喂养婴幼儿,而完全用婴幼儿配方奶或其他代乳制品喂养婴幼儿。数据显示,61名婴幼儿中,在0~1个月,采取纯母乳喂养方式最多,为39名(占63.9%),21名(占34.4%)采取混合喂养方式,仅1名采取人工喂养方式;在1~4个月,采取纯母乳喂养方式依然最多,为37名(占60.6%),混合喂养者20名(占32.8%),人工喂养者4名(占6.6%);在4~6个月,纯母乳喂养者29名(占47.5%),混合喂养者27名(占44.3%),人工喂养者5名(占8.2%)。可见,在婴幼儿6个月内,采用纯母乳喂养方式的人最多,其次是混合喂养,采用人工喂养方式的人最少。
在接受人工喂养的婴幼儿中,人工喂养的主要原因是母亲无母乳或母乳量少,占人工喂养总人数的40%。其他原因包括母亲因工作原因或自身疾病原因无法喂母乳,认为母乳无法满足婴幼儿营养需要而选择人工喂养等。 首次添加婴幼儿配方奶或其他代乳制品的时间,在0~1个月最多,有22名(占36.1%),其次是6~8个月,有13名(占21.3%),再次是9个月及以上,有12名(占19.7%)。有超过半数的婴幼儿在6个月前就添加了婴幼儿配方奶或其他代乳制品。
总体来看,在三个月龄段,已断母乳婴幼儿占比皆较大,母乳喂养情况不太乐观。4~8月龄,6名婴幼儿(占同月龄婴幼儿总数的40%)已经断母乳;9~11月龄,3名婴幼儿(占同月龄婴幼儿总数的42.9%)已经断母乳;12~24月龄,断母乳者超过一半,有20名,占同月龄婴幼儿总数的51%。在已断母乳的婴幼儿中,断母乳月龄在12~18个月的最多,有20名,占断母乳婴幼儿总数的69%。可以说,很多家�L受传统喂养观念影响,认为母乳喂养时间不要太长,因此多在婴幼儿1岁后为其断母乳。这与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提倡的母乳喂养至2岁或以上的倡议有一定差距。
3.婴幼儿辅食添加
辅食添加是指随着婴幼儿月龄增加,单纯的母乳或婴幼儿配方奶已经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需逐渐为婴幼儿提供母乳、婴幼儿配方奶和其他代乳制品以外的食物,并最终帮助婴幼儿成功过渡到接受家庭普通膳食。调查数据显示,首次给婴幼儿添加辅食的时间,以6~8个月居多,有39名(占63.9%),其次是4~5个月,有22名(占36.1%)。在本次调查中,61名婴幼儿首次添加辅食的时间均在4~8个月,部分家长给婴幼儿首次添加辅食的时间比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提倡的满6个月要早一些。
本次调查中,大多数家长(42名,占68.9%)选择谷类食物为婴幼儿添加的第一种辅食,其次是蛋类(蛋黄),再次是蔬菜和水果类。首次添加辅食选谷类食物的做法,比较科学合理。
在辅食添加频率方面,24小时内婴幼儿辅食添加次数随月龄的增长呈现增加趋势,绝大多数满12个月的婴幼儿24小时内至少添加4次辅食。在辅食添加种类方面,在24小时内,4~8月龄婴幼儿中超过一半的婴幼儿添加辅食的种类至少为3种,其余婴幼儿添加了1~2种辅食,辅食添加种类数基本合理。9~11月龄婴幼儿中,约半数婴幼儿24小时内添加辅食的种类至少为4种。换言之,另有接近一半的婴幼儿辅食添加种类不足4种,种类较少,营养搭配不太合理。12~24月龄婴幼儿绝大多数24小时内添加辅食的种类至少为5种,说明辅食种类较丰富,基本做到了膳食多样化。总体而言,24小时内婴幼儿谷类食物添加率最高,其次是水果类和蛋类食物,豆及豆制品类食物添加率最低。
(二)婴幼儿喂养方式与辅食添加差异分析
本研究运用描述性统计,对婴幼儿父母亲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主要喂养人、家庭收入等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九成以上婴幼儿的主要喂养人是母亲或祖辈,父亲投入较少;父母亲的学历大多为大专及以上水平,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大部分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家庭条件普遍较好;母亲产前检查地点主要集中在专门的妇幼保健院和公立综合医院;母亲产假时间为6个月以下者占55.8%,产假时间为6个月及以上者占31.2%。
本研究为了统计分析的操作性和可行性,用婴幼儿喂养指数水平代表婴幼儿喂养方式与辅食添加情况,作差异分析。本研究参考Ruel和Menon提出的婴幼儿喂养指数评价指标及内容,又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选取了是否母乳喂养、24小时内辅食添加种类和辅食添加次数、过去一周内各类辅食添加次数、配方奶首次添加时间及辅食首次添加时间作为婴幼儿喂养指数的评价指标。满分为23分。不同月龄婴幼儿喂养指数得分见表2。可见,随着婴幼儿月龄的增加,喂养指数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喂养水平仍偏低。
本研究选取婴幼儿性别、出生时间和月龄三个变量,分析婴幼儿自身因素与婴幼儿喂养指数水平之间的关系。由表3可知,婴幼儿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婴幼儿出生时间,即是否早产,对喂养指数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非早产儿喂养指数得分普遍高于早产儿。由表4可知,月龄对婴幼儿喂养指数水平有显著影响(p<0.001),月龄较大者喂养指数得分普遍高于月龄较小者。
在家庭因素方面,分析显示,主要喂养人在婴幼儿喂养指数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亲代喂养的婴幼儿喂养指数得分普遍高于隔代喂养。调查发现,婴幼儿父母大多接受过婴幼儿喂养知识的相关教育,而隔代喂养人喂养知识相对缺乏。其他家庭因素,包括父母亲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母亲分娩方式等,在婴幼儿喂养指数得分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
在社会因素方面,母亲产前检查地点在婴幼儿喂养指数得分上无显著差异(p>0.05),不过母亲在公立综合医院进行产检者,其婴幼儿喂养指数得分均值(15.34)高于私立医院(均值12)和专门的妇幼保健院(均值14.23)。母亲产假时间在婴幼儿喂养指数得分上也无显著差异(p>0.05),不过全职妈妈得分均值最高(15.5),之后依次是产假6个月及以上者(均值15.38)、产假3~5个月者(均值14.44)、产假0~2个月者(均值12),呈现出母亲产假时间越长,婴幼儿喂养指数水平越高的趋势。
三、建议
(一)加强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宣传
以往研究表明,不少婴幼儿母亲喂养观念和态度较积极,但科学喂养知识较缺乏,存在对纯母乳喂养能完全满足婴幼儿营养需要的时间认识不清,首次添加辅食和断母乳的时间过早等问题。〔5〕本研究也发现类似的结论。虽然大部分家长接受过婴幼儿喂养知识的相关教育,但掌握的知识并不全面,对较多关键喂养知识,如母乳喂养可持续时间、首次添加辅食时间等认识不清。例如,有13名婴幼儿第一口食物为婴幼儿配方奶,而不是母乳;在婴幼儿6个月前,接受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仅占一半;近五成婴幼儿在2岁前已断母乳,其中大多数婴幼儿在18个月前已断母乳。因此,有必要组建一支从事婴幼儿喂养知识教育和营养指导的专家队伍,在婴幼儿集中的地方对喂养人进行定期定点的喂养知识教育及辅食添加科学方法的指导(如在医院、托幼机构及早教中心等地),以更新家长的喂养观念,普及科学喂养知识。若有可能,服务对象可扩大到孕妇。郭素芳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孕期接受过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教育,可显著提高婴幼儿早期纯母乳喂养率。〔6〕 (二)进一步重视婴幼儿食品质量,丰富婴幼儿食品种类
在加强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宣传的同时,应提高国家和社会对婴幼儿食品的重视程度。我国的婴幼儿食品以婴幼儿配方奶和米粉为主,其他辅食种类不多,可供家长选择的空间较小。〔7〕本研究发现,在婴幼儿辅食添加种类中,豆及豆制品类食物添加率低。这与相关辅食种类少有一定关系。因此,在加强对婴幼儿食品生产安全监测的同时,应扩大婴幼儿食品种类。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婴幼儿辅食添加种类,提高婴幼儿辅食添加�|量。
(三)加强相关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的执行与落实
多项研究表明,女性权益是否得到保障,是否有来自于社会的支持,会直接影响到婴幼儿的喂养状况。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母亲产假时间越长,婴幼儿喂养指数水平越高,尤其是能延长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然而,本次调查也发现,母亲产假时间不足6个月者占55.8%。母亲产假不足6个月,会对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提倡的纯母乳喂养至6个月的倡议的落实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呼吁延长母亲的产假时间,加强相关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的执行与落实,既保证女性权益,又改善婴幼儿喂养状况,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俊,熊汉琴,陈瑛.社区产妇母乳喂养健康行为的行为干预研究〔J〕.全科护理,2010,(6):15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婴幼儿喂养策略〔EB/OL〕.〔2017-10-21〕.http://www.gov.cn.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90-222.
〔4〕杜维婧,魏南方,陶茂萱,等.我国居民婴儿喂养基本知识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16):2414-2418.
〔5〕刘萍,王艳,于萍,等.喂养观念和态度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15):1915-1917.
〔6〕郭素芳,王临虹,赵卫红,等.中国城市母乳喂养行为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4):227-229.
〔7〕高松柏.国际婴幼儿食品研究新动态〔J〕.中国乳品工业,2007,(4):36-39.
An Investigation on Feeding Patterns and Complementary Food of Infants Aged 4 to 24 Months: Using 3 Downtown Areas
of Beijing as An Example
Deng Tian, Liu Xin
(Faculty of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Abstract】Using questionnaire as research method, the researchers investigated 61 infants aged 4-24 months for their feeding patterns and complementary foo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st parents received some education of feeding but still lack some essential feeding knowledge. In order to improve infants’ feeding condition,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correct feeding knowledge should be publicized; further attention should be put on children’s food quality;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benefits polici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words】4 to 24 months; infants; feeding patterns; complementary food; feeding index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4814字]
编辑推荐:
责编:荣秀
上一篇: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综述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