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绿色发展、建立绿色可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家方针。近年来,随着快递、外卖行业的高速发展,在快递包装中各种资源浪费现象层出不穷。据统计,2017年快递行业使用塑料快递袋高达80亿个,这些塑料袋很多是不可降解的,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而包装箱的使用也多达40亿个。全国一年纸箱包裹换算成原纸需要4600万吨,再将其换算成造纸用的树木,约等于7200万棵树。而大部分企业或者政府层面都没有对这些包装物进行回收,消费者自身也缺乏对包装物回收利用的意识,大多数把其当成普通垃圾处理掉,资源浪费严重。因此,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物流意义重大。
二、绿色物流与循环经济的含义
(一)绿色物流的含义
绿色物流指的是充分合理地利用物流资源,减少由物流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对环境资源起到保护作用。绿色物流的目标就是在每个物流环节都要考虑环境因素,减少物流各个系统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最终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是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流动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大生产、大废弃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污染排放最小化、废弃资源利用最大化”,缓和了当下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之间的矛盾,使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和谐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小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进而实现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绿色物流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发展绿色物流是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绿色物流体系的健康发展能够促进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循环经济是以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成本获取高经济效益、高环境效益及高社会效益。而绿色物流的目标也是为了减少各个物流子系统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绿色物流和循环经济的本质都是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消费观淡薄
我国消费者对绿色物流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绿色物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绿色观念淡薄。大多数消费者只关注直接关乎身体健康的东西,比如,食品是否是绿色健康,而对于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餐具等不直接对人体造成影响的绿色污染视而不见,消费者贪图方便,而商家只在乎成本,从而忽略了绿色污染的危害,使我国目前绿色包装的发展处于困境。
(二)物流技术落后
我国的物流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虽然一些大型企业已经率先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但是从全国范围内看,仍然有多数物流企业的物流技术和信息管理水平趋于落后,物流效率难以提升,资源的投入与相应的服务质量不成正比,投入得越多,资源浪费也越严重。同时物流装备也相对较弱,物流工作都无法高效完成,绿色物流就更难实现了。
(三)包装物回收率低
物流高速的发展使得包装物大量增加,但是政府或企业对于包装物的回收却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目前包装物回收率不足 20%,当前,部分省市开始试立回收点,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和包装物总量比起来还是显得微不足道。
五、绿色物流发展对策
(一)加强思想观念
绿色物流想要有所发展,就必须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只有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才能促进绿色物流在我国的实施和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大力倡导和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公众对绿色物流的认识。
(二)加快物流技术的发展
物流的各个环节都存在资源浪费和污染的情况,因此,企业必须加快发展物流技术,加强信息化水平建设。只有通过技术的发展,成本才能够得到控制,企业才能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推动绿色物流朝着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三)行业协助以及外界环境配合
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鼓励企业在物流产业中融入绿色元素,加快企业转型并引领企业绿色升级。
(四)资源循环
开发并运用可降解的包装物,实施绿色包装。在新零售行业以及外卖行业中,使用单个包装或者“无需餐具”功能,在全国范围设立专门的回收中心,实现包装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比如苏宁共享快递盒、菜鸟联盟首创“绿仓”,启动“绿动计划”。
(作者单位为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
[作者简介:蚁向文,男,广东汕头人,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运营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思思.绿色物流需要全链条发力[N].赣南日报,2018.
[2] 龚苗苗.基于循环经济的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再生资源与循�h经济,2018,11(7).
[3] 彭晓莉.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物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20-26.
[4] 杨慧慧.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物流体系建设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8).
[5] 陈婉婷.循环经济模式下的我国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研究[J].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18,37(6).
责编:荣秀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