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 要] 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信息化建设已经覆盖了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是事关民生的重要工程,推行多层次、全方位、均等化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掌教�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对人社部门的新要求。本文讲述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建成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互联网+智慧人社”民生服务向社区、农村及家庭的延伸,实现为城乡居民提供规范、便捷、高效、均等的公共服务。
[关键词]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3. 060
[中图分类号] F249.2;F8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13- 0133- 02
0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项目越来越多,覆盖人群越来越广,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管理平台,特别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冲击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以解决城乡居民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步骤,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迫切要求。
1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1.1 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国家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根本,这就需要政府从基础着手,从基层做起,满足群众的现实需求,真正关注基层群众的民生问题。全面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步骤,对于提高基层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共同富裕有直接和重大意义。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基层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和谐建设,构建群众满意型政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至关重要。
1.2 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讲,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作为紧密联系政府与群众的平台,直接关系着基层群众的生存和发展,关系着人民生活的发展,更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长治久安。所以,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能够使群众与政府保持良好的联系,不断满足群众的现实需求,促进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1.3 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群众对于政府的需求,是国家建设的需求,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求。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形成惠及全体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最终会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和谐局面。
1.4 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促进人社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覆盖人群越来越广,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公共服务平台。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是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普及人社政策、提供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的重要窗口,是听取人民群众对于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各项公共服务诉求的重要渠道,是实现人社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措施,对于就近提供各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和推动人社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求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全国所有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都要建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服务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确保城乡居民能够就近享受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努力做到“六个统一”。
统一名称和标识。街道(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统称为“街道(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社区(行政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统称为“社区(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
统一管理体制。街道(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纳入财政全额供给事业单位管理范围,实行县以下垂直管理,社区(行政村)服务站接受街道(乡镇)服务所的业务指导。
统一服务场所。以满足工作需要、方便群众和经济实用为原则,综合考虑服务对象数量、地理交通、服务内容等因素,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适当考虑未来发展需要,合理设置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场所。
统一工作制度和流程。制定统一的服务岗位责任、目标管理、服务承诺、跟踪走访制度和服务流程管理办法,规范服务行为。
统一工作内容。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的工作内容首先是开展法规政策宣传。宣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规政策,确保城乡居民及时了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相关法规政策、工作制度和流程等。其次,搞好就业服务。定期开展人力资源供求状况调查;负责就业失业登记申请、初审和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服务;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和创业服务。再次,做好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负责采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适龄人员基本数据;对参保人员的参保资格、基本信息、缴费信息、待遇领取资格及关系转移资格等进行初审;受理举报,提供政策咨询和业务查询服务;通知并协助参保人员办理缴费和待遇领取手续;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最后,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积极推动落实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设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建设,维护用工单位和劳动者合法权益。 统一信息化管理。按照“金保工程”规划,配备和完善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必需的信息化设备、网�j设施,使用全省统一的应用软件,省、市、县、乡四级业务联网,实现业务协同处理和信息资源共享。
3 内蒙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简介
3.1 建设目标
按照“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理念,在数据实现自治区级大集中的基础上,整合各类业务,推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体生物特征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全面感知、互联互通和资源整合,形成鲜活的人社服务大数据。创新经办模式、创新服务手段、创新管理方式,最终形成透彻感知、快速反应、智能响应、主动服务、科学决策、以人为本的智慧人社管理服务体系。
3.2 建设内容
3.2.1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
借助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大厅和社区民生平台,悬挂统一标牌,建设城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通过整合各类业务,配备标准化设备,推行基层综合柜员制服务,提供“一窗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便捷服务,实现“平台在社区,经办在家门,服务在基层”。
3.2.2 社会保障卡综合服务点
依托农村牧区具有助农金融服务功能的便民超市,建设“社会保障卡综合服务点”。全面推广智能POS终端,提供“社保查询不出村、选档缴费不出村、资格认证不出村、待遇领取不出村、持卡消费不出村”服务,实现社保金融服务村村通。
3.2.3 “内蒙古12333”门户网
按照“阳光政务”和“便民服务”的理念,以服务对象为核心,对原有各类政务及业务网站资源整合升级,规划设计了门户网站集群,涵盖“政务服务、个人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保障卡、求职招聘和人事考试”六大频道,实现全区“跨地域、跨时空”的“一站式”政务公开和网上办事,为全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线上服务。
3.2.4 “内蒙古12333”手机客户端
“内蒙古12333”手机客户端是面向全区所有参保人发布的一款移动终端应用,提供社会保障卡、社会保险、求职招聘、民生查询、政策法规、培训考试、认证服务这7大类的手机服务,并基于社会保障卡金融功能开通在线支付、金融账户管理和手机电子钱包应用。
3.2.5 “内蒙古12333”电话咨询服务
通过构建覆盖全区的统一12333系统平台及集中式受理座席,建设“内蒙古12333”服务电话和“内蒙古12333”短信平台,提供业务办理、信息查询、消息推送等公共服务,及时掌握群众呼声、解答群众问题,对切实发挥信息系统建设成效,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6 “内蒙古12333”微信平台
“内蒙古12333”微信公众号通过开发第三方应用开放接口,实现微信平台与业务系统的无缝对接,在准确推送全区人社部门最新政策通知的基础上,开通了制卡进度查询、医疗消费明细查询、社保缴费信息查询、医疗账户余额查询、社保卡挂失等服务功能,成为自治区人社部门传播政策消息、畅通服务渠道、提高参保人满意度的重要媒介。
4 结 语
内蒙古人社厅按照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原则,以“软件统一、数据集中、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总要求,全面开展了全区人社信息一体化建设。下一步,将依托“内蒙古12333”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拓展线下“一窗式”和线上“人社云”服务,推动“互联网+”民生服务向社区、农村及家庭的延伸,实现向“智慧人社”的跨越。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伟刚.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4):30-31.
责编:荣秀
上一篇: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隐患及管理措施解析
下一篇: O2O模式成为苏宁发展的助推器了吗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