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健康中国背景下“体医结合”的实施策略研究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09-25 17:17:44

  摘要:如今,落实“体医结合”是推进健康中诺建设的迫切需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体医结合的现状与内涵做了总结与概括,对“体医结合”发展思路进行整理,意在对“体医结合”的更好开展提供实施策略。 
  关键词:体医结合 全民健身 现状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8―0154―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健身作为人民追求辛福生活的重要举措,越来越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是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还明确提出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是国务院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首个顶层设计,是新时期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总遵循和新蓝图。[1]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刚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强调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纲要》中设立专门章节对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体医结合以及发展休闲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检索,经过仔细认真地翻阅文献资料,查阅有关的信息,对“体医结合”的实施路径进行概括与整理,最终形成本论文的理论基础。 
  1.2 逻辑分析法 
  对查阅的文献资料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运用归纳、推理、演绎、类比的逻辑分析方法,对各项信息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合理的建议。 
  2 “体医结合”的内涵与机制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提出“非医疗健康干预”和“医疗健康干预”,将其分别看做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都是以服务于全体人民的全面健康为目的,是实现全民健康的两个重要支撑,而全民健康又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途径。2016年8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2],这也意味着将要实现全民健康的侧重点向“非医疗健康干预”偏移,引导人们向不得病、少得病、提前预防病的方向发展。体医结合是体育产业和医疗卫生产业的一个交叉领域,人们通过体育来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这一行为由来已久,但将其升至宏观国策、产业高度实属新鲜。在体医结合的过程中,体育部门提供“载体”,医疗部门提供科学的医疗手段,通过体育部门和医疗部门紧密结合,互相合作,研究出更科学的运动处方。廖远鹏,王煜在研究中将体医结合的实质归纳为是体育学科提供手段和方法,�t学学科提供思路和路径,用医学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将常见的体育运动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使之处方化,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3]本研究将其归纳为通过医学理论知识的指导,使运动得以处方化的针对每个人,让人们更加科学的运动,从而实现运动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恢复的作用。 
  3 “体医结合”的发展现状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事业不断进步。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发展中国家,在推进经济快速发展时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国民体质状况自2000年以来呈持续下降的趋势。[4]从整个国家来看,拥有健康的国民意味着拥有巨大的人才资源、劳动力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事实上,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的状态下,人们的传统观念也在转变,但在重视程度上还远远不够。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都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措施和手段,都是以服务全民健康为目的,没有医疗监督的健身是存在安全隐患的,这已被体育届和医疗界所共识。体医结合的提出,是为了实现健康中国下的全民健康,让人民更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人民体质以及对疾病的预防与恢复。而我国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是由体育部门实施,卫生、健康、医疗等则由卫生部门主导,部门之间互沟通不足的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与政府提出的加强体育部门和医疗卫生部门跨界整合,融合发展的思路偏离轨迹。因此,如何让“健身”和“医疗”更好地结合,以及“体医结合”的实施策略研究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4 “体医结合”的基本发展思路 
  4.1 加强体育、医学、师范等高等院校对“体医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在“体育”和“医疗”结合的实施过程中,国家目前注重的是加强体育部门和医疗部门的结合,虽然目前在实施阶段,但两个部门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互设壁垒的现象,不利于“体育”和“医疗”的完全融合。想要真正实现体医结合,就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加强体育、师范类高等院校和医学院校的合作,共同培养复合型的“全科社会指导员”,为体医结合的实施源源不断的输入人才“种子”。将这些“种子“在各个乡镇和社区中播种,政府为他们施肥,待到他们成熟时,便会花开满园香。 
  4.2 加大“体育”与“医疗”结合的宣传力度 
  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普及体医结合对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例如:通过电视新闻的科学讲解,面向电脑用户从网上发布信息,面向学生在校园举办各种讲座,面向社区居民在广场进行现场指导等等途径,让人们更加直观、具体的认识到体医结合的科学性,为提高群众对体医结合科学性的认识以及参与度提供理论基础。 
  4.3 重“医”轻“防”的思路需要转变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疾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健康中国”不等同于“医疗中国”,求医问药只是被动解决健康问题,好比大禹治水前的“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身体健康问题,更不能源头上增强国民体质。人们只有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健康问题;加之配合医疗卫生体系对个人健康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生活作息及运动方式。通过重体育健身“防”的功能,才能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中,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   4.4 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 
  “运动处方”的完整解释是: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以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地锻炼。而体医结合的主要实施方法就是运动处方,通过医学理论的科学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针对不同运动对象设计出适合锻炼者的有较强科学性的运动处方,要构建完善的体医结合健康促进体系,就必须建立和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数据库,针对不同运动对象能在运动处方数据库里找到合适的运动处方,使健身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明显的健身和康复效果。 
  4.5 发挥“体医结合”在健康促进、慢性疾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升国家民族综合实力,提倡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提供了重要保障。[5]科学的健身需要医学理论的指导,只有在医学理论与健身运动完美融合才能叫作科学健身,才能避免运动方式不当、运动种类不合适以及运动时间不适应对自身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从而达到对健康促进、慢性疾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4.6 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慢性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 
  疾病管理是通过改善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详细的医疗保健计划,以遵循医疗方法为基础,对于疾病的相关服务提出各种针对性的建议、策略来改善病情或预防病情,以达到不断改善目标人群的健康为目的。慢性疾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不易痊愈,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报告》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主要死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全国总死亡的86.6%,而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这足以看出慢性疾病对人身体的危害性之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王陇德表示,体能消耗过少,包括体育锻炼过少和日常活动的减少是慢性疾病发生的首要因素,建议每周至少要锻炼三次,每次在半小时以上,对慢性疾病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治疗慢性病一方面靠政府引导,靠在医生指导下的治疗,还要靠科学的体育锻炼和合理膳食。以肥胖为例,仅靠节食来控制体重是不可取的,要在促进新陈代谢过程中,用消耗来控制体重,一般采用步行、慢跑、跳绳、游泳等中强度运动予以干预;像高血压患者,除遵医服药外,一般选择散步、慢跑或太极拳等小运动量的项目予以干预。体育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慢性病患者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对促进疾病的痊愈,加速病后身体机能的恢复,延缓衰老,改善心理和生理状况都有积极和良好的作用。同样,体育锻炼也可以很大程度地预防慢性病的发生。[8]综上可知,体育锻炼绝不仅仅是用于预防疾病、强身健�w,还可以用于治疗疾病、病后康复。虽然运动对慢性疾病具有治疗恢复作用,但患有慢性疾病患者的运动更需要通过医生科学的指导,并结合患者生理状态合理安排运动进行恢复,这种体育医疗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慢性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更有利于对慢性疾病的管理与恢复。 
  4.7 加强“体医结合”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随着人们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快节奏、大压力下的居民对参加体育锻炼和各类健身活动的意愿日益高涨。《“健康中国2030”规划刚要》中提出: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不断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到2030年,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国家大力投资建设公共体育场地是为全民能更好地健身提供物质基础,但在这一基础上必须要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使基础设施能够与科学健身指导有机结合,为群众提供一个健身设备齐全的科学健身场所。加之,中国老龄化现象逐渐严重,通过科学健身服务指导站点的建设,关照老年人的体育锻炼,促进健康老龄化。 
  4.8 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加强“体-中医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以神医著称,但他却坦言兄弟之中医术最差,大哥医术最高,可以在病情发作之前便已出去病根;二哥次之,病情初起、症状稍显就能药到病除;名声最盛的扁鹊医术却是最低,只能医治症状明显之病。因此有了“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的说法,这正与健康中国建设中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意义相同,重在预防,将身体的疾病与不适扼杀在摇篮中。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并被联合国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中熠熠生辉。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提议结合,加强科学健身指导,积极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6] 
  5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上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国家应积极统筹协调体育与医学融合,广泛开展体医结合的宣传教育工作,逐步纠正当前普遍存在的重医疗轻预防的传统观点,真正实现全民健身与医疗系统的跨界整合――“体医结合”,这也是推动运动向着更加科学化发展、实现健康中国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旭光.切实做好贯彻落实新周期《全民健身计划》工作[N].中国体育报,2016-07-08. 
  [2][新华社.习近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EB/0L].2016-09―25. 
  [3]廖远鹏,王煜.体医结合: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途径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⑴:5-7. 
  [4]Ye Tian,Chongmin Jiang,Mei Wang,et al.BMI, leisure - time physical activity, and physical fitness in adults in China[J].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2016(6) :487-497. 
  [5]胡鞍钢,方旭东.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内涵与发展思路[J].体育科学,2016⑶:3-9. 
  [6]刘青.以创新求实精神全面深化高等体育院校教育综合改革――兼论我校学科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1-6.

责编:荣秀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