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Memetics and the definition mem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unction of the Audiolingual Method (ALM) in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s by presenting some examples of the teach-
ing practice.
【Keywords】Memetics;Meme;Audiolingual method;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模因论是当代语用学流行的三大理论之一。模因论的核心术语-- 模因一词在1976年由Richard Dawkins提出后,经过了几十年,已经被广泛传播,进入到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哲学等领域。本文通过外语教学中的实例,结合模因论的概念,特点,探讨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具体运用听说法。
Ⅰ模因论的概念
模因论(Memetics)认为,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通过遗传而繁衍,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模因论中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meme)。1976年,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里查德.道金斯)在其撰写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文化进化的单位meme。在国内,meme有多种译法。本文采用何自然教授的译法“模因”(何自然、何雪林2003)。Dawkins关于模因的定义是:一种文化传播单位或模仿单位的概念。正如基因通过精子或卵子从一个个体转到另一个个体,模因从广义上说可称为模仿的过程式从一个脑子转到另一个脑子。Blackmore(布莱克.莫尔)提到,“在模因进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选择压力。所以在数量极大的潜在的模因中,能够生存下来的模因为数并不是很多,只有很少一部分的模因能够成功地从一个人的头脑被拷贝到另一个人的头脑,从人的头脑被拷贝到印刷品,或是从人的声音被拷贝到光盘上”因此,本文的第二部分将探讨模因得以传播所需特征及其传播途径。
Ⅱ语言模因得以传播的特征及其传播途径
2.1 语言模因得以传播的特征
模因作为文化基因,通过口头的言语和书面的文字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更进一步说,语言本身就是模因,它可以在字、词、句乃至篇章层面上表现出来。Dawkins认为,“模因得以传播的特征有长寿,生殖力和精确的复制能力。”何自然博士认为,
“1.语言信息只有因为实用,才使得人们乐于模仿、复制、传播,从而形成语言模因……,2.……言模因要得到强化或保留,一个重要因素是该语言信息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在当今这样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中,一些同义的语言信息因其能满足语言表达的需要被广泛传播,被不同的人们用于不同的语用场合和语境中;3. 语言要有时代气息,与时俱进;4.语言信息如果具有权威效应,就会得到人们的复制、传播,从而形成模因现象。”
综上所述,并不是所有的语言都能成为模因,语言模因得以成功传播首先具有实用性,形象性,易于模仿,贴合时代及强大的生命力这些基本特征。一旦具有了以上一点或几点特征,语言模因就会人们普遍的传播模仿。
2.2 语言模因的传播途径
正如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到,基因复制需要通过特定的途径,语言模因的传播、模仿、复制也需要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那就是:通过教育和知识传授、通过交际和语言的交流。
2.2.1 模因通过教育和知识传授得以传播。
道金斯最初说过(Dawkins, 1982:109),模因是存储于人脑中的信息单位。后来他更进一步表明(Dawkins, 1986:158),模因自我复制的途径是从一个人的大脑复制到另一个人的大脑;从人的大脑复制到书本,又从书本传播到人的大脑,再从人的大脑传播到电脑,又从一个电脑复制到另一个电脑…… 那根据Dawkins的观点,存储于我们大脑中的各种信息是模因,通过各种传递方式传播出去的信息也是模因;语言中的模因就是在教育和知识传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我们从学校社会学来的单词、语句以及它们所表达的信息在日常交际中又复制、传播给另外的人。当这些信息在不断地复制、传播的时候,模因也就形成了。
2.2.2 模因通过交际和语言的交流得以传播。
我们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与人交往交流,无论是口头上的,书面上的,还是通过其他媒介。只要有交流,语言就有机会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或者说,从一个大脑传到另一个大脑。当某些语言具有上文提到的实用性,合理性,有强大的生命力时,就会被迅速复制,传播。在传播复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信息变异,与原始信息大相径庭,或者说信息在复制过程中出现模因的移植,但这些变化并不影响原始信息,复制出来的仍是复制前的内容。
Ⅲ 从模因论看听说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及需注意问题
何自然博士提到过,学语言本身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学到手的各种语言表达手段,要通过复制来与别人交流,达到传播的目的。模仿、复制不只是百分百的“克隆”,而是模因集合的重组。有一些模因以“模因基因型”的方式传播,即是传播过程中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另一些模因则以“模因表现型”的方式传播,即使传播过程中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由此,模因的复制和传递方式也启发我们应如何学习语言:既要学会以不同形式表达同一信息,又要学会以相同形式去套用不同的内容。
3.1 听说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学生对教师的模仿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把要讲授的知识假定为模因,为了让学生接受所有讲授的知识,我们要使这些知识成功地传播,复制。而用什么办法使要讲授的知识得以传播,复制呢?可以采用听说教学法。以讲授“…is made of …” “…is used for…” 这个句型为例。假定这两个句型为模因,为了让这一模因得以成功复制,传播,也就是说让学生习得这一句型,教师可以采用 “示范―模仿”的教学模式。讲授这两个句型“… is made of…” “…is used for…”,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描述物品的材料和用途。
除了给出固定物品让学生造句,还可以用填空,问答的方式使学生重复句型,熟悉句型。
根据上文提到的模因传播的规律,当某些信息在不断地复制、传播的时候,模因也就形成了,也就会不断地复制。而Prator和Celce-Murcia(1979)在总结听说法的特点也提到,“Structural patterns are taught using repetitive drills.” 这一主张与模因复制传播的规律相符。当句型 “…is made of…” 和 “ is used for…”经过练习,在学生们口中重复时,学生就有可能很快习得这一句型了。
但是,要注意,因为学生对老师是被动的模仿,所以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必须注意讲授的知识尽可能地准确无误,防止学生错误的模仿。
责编:荣秀
上一篇: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项目教学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