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劳动所得占GDP比重显著下降。这一趋势从短期来看,有利于提高要素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是,从长期来看,不但直接损害职工权益,而且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提高劳动力报酬,必须建立新的工资形成机制,利用危机倒逼企业转型,而且要贯彻执行新劳动合同法。
关键词:劳动报酬;工资形成机制;新劳动合同法
一、劳动报酬偏低是理论和经验证明了的事实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然而,统计数据掩盖了一个问题,那就是GDP中的分配问题。“蛋糕变大”使得很多人对收入分配的变化不那么敏感。常兴华、李伟、杨永恒(2010)指出现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很多企业的职工工资并没有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而相应增加,企业职工工资的多少似乎与企业的发展没有关系,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中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长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以每年9.6%的速度增长,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仅仅达到6.6%,慢于GDP增长率3个百分点,要知道3%的指数差异在长期中的积累作用。二是劳动工资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低。上海市总工会在2006年对250家企业一线从业人员进行的调查显示,50.6%的职工在近3年内没有加过工资,最长的6年来分文未加。卓勇良(2007)的实证研究发现:劳动所得占GDP比重从1983年的56.3%,下降到2005年的36.7%,下降了19.8个百分点。三是实际工资很低,中国劳动力成本不但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据统计资料表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是发达国家如美国的4.08%,是新兴发达国家如新加坡的4.98%,是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的16.89%。
有人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是正常的,李稻葵、刘霖林、王红领(2009)认为中国经济符合U型规律,目前处于劳动份额的下降期,并提出中国经济未来两年左右劳动份额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会进入上升通道,未来两年左右完全有可能达到人均6000美元水平。也有学者认为存在一些偶然因素造成了这种现象。例如,2004年前中国“将个体劳动者收入全部视为劳动者报酬”,此后将“个体经济业主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视为营业利润”。这种统计口径的变化明显的降低了劳动报酬在GDP中的比重(周明海、肖文,2010)。
二、劳动报酬过低的原因
劳动报酬偏低以及其占GDP比重不断下降的趋势成为近年来学者研究和讨论的热点,究竟这种现象是由体制造成的还是市场自发作用形成的结果,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事实上,造成中国劳动报酬过低的原因,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制度因素是促使劳动报酬比例过低并且逐年下降的前提
首先,地方政府“先天”具有重资轻劳的倾向。GDP“竞赛”及大企业、大资本对地方GDP所做的贡献使得政府处处维护资本所有者的利益,相对来说会忽视劳动者的权益,在劳资纠纷中也更多的会为资方说话。
其次,缺乏职工工资发放的明确主体,尤其在国有企业中,相当多情况都是企业经营者说了算,而国企经营者往往又不是企业利润的直接受益者,不会按照正常微观主体的成本收益法来决定职工工资和劳动力雇佣量,这导致了价格机制不起作用。
再次,在工资协商这种“一对多”的谈判中,工人由于协调和组织不便向来不具备优势,这就需要强大的工会组织来给予支持,而中国没有出现体现工人利益的、具备议价能力工会组织。
(二)市场因素也是造成劳动报酬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首先,中国农村劳动力长期过剩,大批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低端产业工人的劳动报酬被压低到生存工资水平。
其次,长期低汇率锁定了国内企业的高利润率,使得资本不断增加,资本的回报也不断增加。
再次,财产收入在GDP中的比重的下降也是导致劳动者收入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长期维持储蓄存款低利息,加上没有其他合理有效的投资手段,使得大部分国人的财产无法增值。
最后,中国的产业转型使得农业占GDP的比例降低,工业的比例升高。而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正是劳动报酬占比比较大的行业,国民经济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型也导致了劳动报酬在总体上降低了。
(三)企业缺乏技术和品牌以及全球化的因素
中国虽然形成了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生产性企业,“中国制造”远销海内外,但是,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中国在全球毛衣链中的位置是非常尴尬的。既没有科技和品牌,又没有原始自然资源,仅仅为全球知名品牌提供代工服务。这种贸易劣势让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议价中没有话语权,只能接受国外品牌厂商提供的微薄利润。因此,国内企业为了增大自身的利润,就只能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只能利用与工人谈判的优势来弥补与国际合作伙伴谈判的劣势。
另外,我们不认为低工资的现状只是阶段性的。中国企业资本所有者利用其在企业利益分割中的强势博弈地位所获得的企业利润,未必会用来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自创品牌和自主创新等生产性投资,而有可能用于类似炒股、购买房地产和奢侈性消费等非生产性投机。
也就是说,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化具有“自增强机制”,如果这个比例调整的不好,收入在工资和利润间不合理分配会越来越严重。
三、分配制度不合理的影响或后果
劳动所得比重下降与资本所得比重上升,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走向市场经济进程中的重大利益调整,同时也反映了劳动和资本在稀缺性和活力方面的较大差异,总的有利于提高要素效率,加快资本增殖,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利的方面比较复杂,且是在长期累积中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消费比重过低,投资比重过高,出现了投资增长自行创造投资需求的不良循环;二是国内经济过分依赖出口,出现了发展中国家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的不合理现象;三是扩大了收入差距,影响长期增长的稳定性。
短期来看,低工资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优势。低工资成本有利于资本积累,促进民营资本迅速形成规模;低工资带来了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拉动了外贸出口额,带动了全国就业;较低的工资成本,还吸引了国外的企业来中国投资,以弥补中国发展初期资本的不足,并带来了先进的科学和技术,促进中国的发展。
长期来看,虽然劳资非均衡对于经济增长有一定好处,但从公平分配角度来看,工人的贡献与回报不相匹配。因而,中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工人们的相对利益而实现的。无论从“按要素贡献”角度还是从“按劳分配”角度都与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相违背。由于劳动报酬低廉,劳动者只能依靠工资维持简单的最低生活标准,而没有办法对子女的教育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这不利于劳动者的再创造,不利于长期发展。企业凭借过低的人力资本就可以达到可观的回报,这样它们就没有动力去进行科学技术革新,这会带来环境污染,原材料浪费等多方面问题。
近年来,被学者发现并提出的国民经济发展失衡问题其实也与“重资轻劳”的做法有直接联系。一是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失衡,由于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过低,广大普通劳动者家庭缺乏消费购买力,内需的疲软,使经济增长过多依赖出口,一旦发生危机出口受阻,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就会立即失衡;二是区域发展失衡,按照正常的区域发展理论,由于发达地区要素成本的不断增加,资本会逐步向不发达地区转移,最终区域不平衡会减弱或消失。而在中国,正是由于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使得资本在沿海发达地区长期逗留,拉大了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这在GDP、人口数量、物价和房价等方面都有体现。
总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工业化时期,经济增长主要是由物质资本推动的,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方向不能确定,有可能低劳动报酬是有利的。而现代经济时期,经济增长主要是由人力资本推动的,因此低工资不利于经济增长。
四、改革现行收入分配格局的办法
首先,改变工资形成机制。要建立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为核心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保证职工工资与经济增长同步,应当让员工获得合理工资。合理工资是在市场出清的条件下家庭和企业都愿意接受的工资。合理的工资应具有三个特征:符合公平原则;能够保证工资收入者基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国家经济发展总量相适应。例如,工资差距中有的差距是合理的,危险职业应获得的工资补偿;有的差距是不合理的,劳动力市场歧视造成的工资差距。我们应当完善工资形成机制。消除地区、行业、所有制垄断,消除劳动力市场分割,限制劳动力市场的买方垄断和卖方垄断行为,促进劳动力流动。
其次,促进企业转型。劳动密集型产业要继续生存,必须促进企业转型,走品牌、差异化和人才发展之路。现在正是次贷危机发生之后,中小企业困难重重的时期,但在转型的角度来看,正是促进企业转型的好时期,因为只有在企业面临困难的时候,才会在其他方面寻找出路。我们应当为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优惠的信贷政策,帮助企业进行R&D活动。另外,在促进企业转型的同时必须严格规范金融和房地产市场,防范民企资本向这些领域非理性的转移。
最后,必须发挥政府作用。必须建立完善由政府行政部门、工会、雇主协会组成的三方利益协调机制和工资集体谈判机制。最近出台的《新劳动合同法》是政府在提高劳动者工资,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所做的努力的阶段性成果。该法案的执行在金融危机发生时曾遇到了一些阻力,甚至在某些省市暂缓执行。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其加重了企业负担,恶化了民营企业经营环境,但是从长远来看,它督促企业在劳资问题上合法操作;逐步增加劳动者报酬和安全保障;营造和谐的劳资关系,具有划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常兴华,李伟,杨永恒.促进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25).
2、卓勇良.关于劳动所得比重下降和资本所得比重上升的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7(3).
3、李稻葵,刘霖林,王红领.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J].经济研究,2009(1).
4、周明海,肖文.中国经济非均衡增长和国民收入分配失衡[J].中国工业经济,2010(6).
(作者单位:中共铜陵市委党校)
责编:荣秀
上一篇:浅谈配偶权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