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金沙遗址出土文物太阳神鸟黄金面具青铜立人的藏文化解读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08-04 14:06:54

  [摘要]从藏族古代文化的视角来看,金器太阳神鸟图似乎与斯巴嘎巴和迥瓦风轮的观念有关,斯巴嘎巴和迥瓦风轮观涉及藏族本教的空间时间观和宇宙本体观。斯巴嘎巴是藏语的汉语对音,指空间和时间。迥瓦是藏语的汉语对音,指风火水土四元素。风轮是藏语的汉语意思表达,指“风”为元初原动力的宇宙形成观。在藏语言里,黄金面具实为金面。古藏人非常重视头发及其发型,即便是对死者补妆也是如此,在为死者补妆时,发辫被排在了补妆12点数的首选位置,且头发与绿松石相对应。 
中国论文网 /4/view-13078045.htm
  [关键词]金沙遗址;太阳神鸟;黄金面具;青铜立人;藏文化解读 
  中图分类号:C9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8)03-0065-08 
  为了遵循学术的严肃性,笔者不仅力图把论题的背景交代清楚,同时也竭尽所能优先采用学界公认的权威论证资料。大家知道,金沙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苏坡乡金沙村,分布范围约5平方公里。考古史学界认为金沙遗址距今约2900-3000年,系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国的都邑。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沙遗址主体文化遗存的时代约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重要遗迹有大型建筑基址、祭祀区、一般居住址、大型墓地等,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器、漆器等珍贵文物5000余件,还有数以万计的陶片、数以吨计的象牙以及数以千计的野猪獠牙和鹿角。金沙遗址的发现,对蜀文化起源、发展、衰亡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与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群、三星堆遗址、战国船棺墓葬共同构建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四个阶段,共同证明了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 
  一、太阳神鸟图:斯巴嘎巴与迥瓦风轮 
  从藏族古代文化的视角来看,我们非常惊讶地发现,太阳神鸟图所表现的东西似乎与古藏人斯巴嘎巴和迥瓦风轮观有关。毫不夸张地讲,如果说藏语斯巴嘎巴和迥瓦风轮观是空间时间观宇宙本体观的藏古文献表达,那么,金器太阳神鸟图则是这种时间空间观宇宙本体观的考古文物表达。斯巴嘎巴是藏语的汉语对音,是《佐普》的重要内容,主要阐述藏族本教的空间时间观和宇宙本体观。迥瓦是藏语的汉语对音,这里特指风火水土四元素。风轮是藏语的汉语意思表达,表现的是古藏人认为“风”为元初原动力的宇宙形成观。 
  具体一点讲,在以下的具体论证过程中,笔者准备选择两个角度:一方面,通过金沙遗址博物馆提供的权威资料详细介绍金器太阳神鸟图,同时为了避免��嗦,不逐一介绍太阳神鸟图解读的前期相关文章;另一方面,在通过《佐普》《蓝色布谷鸟的吟诵》《神鸟雄琼王传》等诸多权威藏文文献资料进行详细解读的同时,兼采西藏琼布丁青孜珠寺、四川马尔康卓克基寺的壁画等相关资料建构完整证据链条(图1)。 
  从金沙遗址博物馆显示出来的关于太阳神鸟的资料现复制如下: 太阳神鸟金饰――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0.02厘米。2001年2月25日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整器呈圆形,器身极薄。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分内外两层,内层为一圆圈,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围绕在内层图案周围,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鸟头、爪较大,颈、腿长且粗,身体较小,翅膀短小,啄微下钩,短尾下垂,爪有三趾。四只鸟首足前后相接,朝同一方向飞行,与内层漩涡旋转方向相反。整个图案似一幅现代剪纸作品,线条简练流畅,极富韵律,充满强烈的动感。此器构图凝练,是古蜀人丰富的哲学思想、宗教思想,非凡的艺术创造力、想象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也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2005年8月16日,“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大家知道,此前关于金器太阳神鸟象征意义阐释的文章不少,其观点绝大多数倾向于崇�B崇日说。在此笔者无意就这些观点及其理由做逐一介绍。在此笔者试图对金器太阳神鸟图象征意义进行藏文化解读。 经过对金器太阳神鸟图案进行反复观察发现,其最突出的特点有这样几点:一是采用镂空方式,分内外两层;二是内层为一圆圈,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齿状纹;三是外层图案围绕在内层图案周围,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抽象鸟图构成。 
  首先,从藏文化的视角来观察,这里所谓的太阳神鸟其实与太阳无关,但是,与飞禽鸟儿有关系。所谓的太阳神鸟表现的似乎与古藏人的空间时间观宇宙本体观有关。具体一点讲,在此之前的相关论题中,我们提及了不少反映古藏人思想的藏文文献。从《佐普》的角度来看,太阳神鸟反映的东西与《佐普》中第1-2章的内容有关,即斯巴与嘎巴两章内容有关。换句话讲,《佐普》中第1-2章主要讲了无中生有的缘起观,十方三时的时空观,以及元素卵生的宇宙本体观。也就是说太阳神鸟采用镂空技艺方式表达的就是无中生有、明卵暗卵的宇宙缘起观,环状形态表达的就是元素旋转卵生说的宇宙本体观,旋转齿状形态表达是风轮,十二条镂空旋转的齿状及中空共计13个镂空表达的是十方三世的时空观。①齿状光芒与四只鸟同为逆时针方向,与西藏本教的标志“�d”字符同向。同样的道理,从《神鸟雄琼王传》来看,四只相同的逆时针方向飞行的鸟形图表达的是神鸟雄琼王化身世间大王的起源,藏语称其为。这四只鸟不仅有人格化的父母,同时每只鸟均有与神鸟相关的姓名。这里除了《神鸟雄琼王传》中的神鸟雄琼王化身世间大王的起源说以外,夏杂扎西坚赞关于琼氏家族的起源也涉及了白黑黄什四色卵生说。② 为便于阅读现将关键语汇的藏汉对照列表如下③ : 
  神鸟琼的抽象化不仅体现在文物方面,这种表现方式在寺庙壁画中仍有流传。大家知道,现西藏昌都丁青县藏语世称,那里有史称古代外象雄中心的孜珠寺。2016年9月,笔者应昌都地区丁青县委县政府的邀请参加了丁青县举办的神鸟琼文化学术研讨会。期间,朝拜了孜珠寺,有幸发现了孜珠寺大殿中天花板上的神鸟琼抽象画。孜珠寺大殿中天花板上的神鸟琼画整体结构呈矩形,居中为常见的神鸟琼形象,矩形四角分别有四个抽象的鸟形画像(图2)。   在现实生活当中,神鸟琼氏家族分白黑黄什四色类型之说很常见,在寺院壁画中也有体现,下面举两个现实例子,一个例子是刚才所举的西藏琼波丁青县孜珠寺的壁画,另一个例子是四川省马尔康县卓克基寺院的壁画。(图3) 
  那么,这里西藏昌都丁青县孜珠寺壁画四角的抽象鸟图到底是不是神鸟琼的抽象画呢。倘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提及《智慧杜鹃》。《智慧杜鹃》是藏语《》的汉语意思表达。西藏本教与宁玛派均有以智慧杜鹃命名的大圆满文献,其端倪可以追溯到敦煌出土藏文文献。卡尔梅博士、南喀诺布教授对此做过非常详细的比较研究。二位前辈通过研究发现,西藏本教与宁玛派关于《智慧杜鹃》的同名异文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南喀诺布教授认为:宁玛派的《智慧杜鹃》系藏传佛教早期五大译文之一,在大圆满经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敦煌出土藏文大圆满文献《》有着非常明显的渊源关系。④ 卡尔梅博士研究认为:所谓宁玛派的《智慧杜鹃》实为《》的第36章,且可以断定不是印人制造的梵文译文,而是藏人的藏文原创。卡尔梅博士同时还研究认为《》是宁玛派大圆满的代表性作品,而宁玛派大圆满代表作《》又与西藏本教大圆满三大系统之《》相似。他非常期待有机会围绕西藏本教与宁玛派关于同名《智慧杜鹃》间进行比较研究。[1]智钦嘉瓦雍仲(1243-1290)的《象雄耳传师承传记》中记载认为:素尔且释迦迥乃(1002-1062)曾经向辛嘉拉宰学习过西藏本教大圆满,宁玛派的《智慧杜鹃》是由素尔且释迦迥乃根据当时的学习笔记整理改写而成的。[2]王森先生在其《西藏佛教发展史略》中也认为宁玛巴素氏师徒曾与西藏本教徒共建共享过一座寺庙。[3] 2014年,四川民族出版社策划出版了藏族典籍精选50卷。其中,第46卷《大圆满精要》中有西藏本教的《智慧杜鹃》原文及其阐释。 从其后记来看,西藏本教的《智慧杜鹃》及其阐释曾被列入了幸钦鲁噶(995-1035)所发现的伏藏类作品,同时其传承又涉及了大家熟知的本教五大传承系统祖师之希益勒波(1002-1067)。[4]69-136换句话讲,这个文献至少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通过以上回顾的基础上,笔者想要说的是,西藏本教《智慧杜�N》在青铜神树的藏文化解读方面与《佐普》不矛盾,相反,处处可以得到补充印证。从西藏本教《智慧杜鹃》来看,杜鹃鸟是飞禽之王神鸟琼的化身,文中从21个方面列举了杜鹃鸟给人间带来的快乐,结合杜鹃特点从27个方面围绕三界众生解脱阐释了本教九乘法门。[4]109 同时,这棵树还有个藏名被称作。特别是鸟儿栖息于树木的象征意义被藏语称作。汉译为:犹如恋树的鸟儿腾空飞。在其阐释中进一步解释认为:具有大爱大智的杜鹃鸟,即便遭到大树连根拔起,杜鹃鸟可以向四方自由飞翔。也就是说,这里的大树象征身体的死亡威胁,天空象征心性本质,腾空飞翔象征涅��解脱。[4]69-136该文在提及智慧杜鹃的同时,不止一次地提到了一个比智慧杜鹃更加神秘的鸟,这只神秘鸟有若干称呼,如等等。尽管目前我们还不能全面准确解读这些称呼的具体含义,但是,有些信息是非常清楚的,从这些称呼来看,该神鸟的“喙”格外的长,且在有的称呼里头含有与燕子相对应的藏语词汇。同时发现这只神秘的鸟又有不少神力推助,这些神力分别被称作四大王、四季王、四大河,同时还有被称作神秘力量化身的四风、四火等。[4]107-109在另外一部大家熟知的藏文文献里更加具体地提到了孜珠寺所在的地名,以及宝树九颗、长喙鸟转轮等,藏文原文分别为⑤。 
  这里除了神鸟雄琼王化身世间大王的起源说以外,与此相似的神话故事还有世间四大天王之说,世间四大天王在寻找自己生活伴侣的时候曾经化作飞鸟巡游过,世间四大天王之一世称风王,风王所找的伴侣不仅名曰风女,且有过化作红嘴乌鸦的传说。[5]203-207 按耿卓札巴于公元1767年所做《康钦目录》中的记载,嘉绒十八土司之祖史称勒威饶丹嘉波,藏文原文为。 其中,为象雄语,意译为风王。嘉绒勒威饶丹嘉波系远古象雄十八王之首的后裔,象雄十八王之首史称赤威拉杰,藏文原文为。可见, 无论是象雄十八王之首,还是嘉绒十八土司之祖,他们的祖先直接可以追溯到世间四大王中的老四。世间四大王中的老四藏语史称,意译为穆氏风王。[5]204-206 嘉绒十八土司之首勒威饶丹嘉波的城堡遗址现位于四川省金川县咯尔乡,藏语世称玉宰红宫。大家知道,西藏拉萨布达拉也有红宫之说,玉宰红宫与布达拉红宫在色红方面不是巧合。在藏古文化里,蓝色象征天,黄色象征土,红色象征风。这些东西,也恰恰证明了嘉绒王室和吐蕃王室均与象雄穆氏氏族有关系(图4)。 
  其次,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说过,《佐普》是西藏本教四门一库学说框架的通论,所以关于斯巴与嘎巴两章的内容在其他藏古文献之中均有普遍反映。 
  日本国里民族学博物馆调查报告第32辑《蓝色布谷鸟的吟诵》收集了9种藏文文献资料。卡尔梅博士通过英文撰写了“九部本教神话传说与祭祀仪轨文献的介绍”一文,德康・索朗曲杰做了汉译,并发表于《西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下面笔者将从《蓝色布谷鸟的吟诵》中选译几则与论题相关的段落,以供大家参考。 
  译文举例1:嗦!远古斯巴时期,元初嘎巴时期,什么也没有的空中,出了一线什么也明白的光芒。随着光芒增强,出现了元智神爱,通过众生共同的福泽,形成了情器世界。天空法界里,形成了风火水土、山海陆地,以及四大陆八小陆。[5]35 
  译文举例2:此前宇宙形成与毁灭循环多次,有一次所有都化于虚空之时,由于元智神的大爱,以及众生共同的业力,南喀杰松神演化出了风轮,通过风轮运转,逐渐形成了四个元素。[5]203 
  译文举例3:通过南斯永神的意化,玉石鸟儿与牧羊女天降于大地,口吐哈与呼,五个元素里出了云彩,云彩的精华里出了一枚宝卵,宝卵中出了世间王母,世间王母意化出了四颗宝贵冰雹。日希神意化出了四个发光的字,字融入四颗宝贵冰雹后变成了四个卵。四个卵开裂后,第一枚卵中出了穆氏世间王元卓,第二枚卵中出了虎魔格达,第三枚卵中出了宝鹿杰王,第四枚赞氏胡巴索杰世间王。⑥   综上可见,以上译文中出现的天空与四元素非常关键,这些东西对我们如何理解相关资料极其重要。 这里的“天空”是藏文原文的字面意思表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具有天空、空间、空无、太空等多种含义。[6]“迥瓦”是藏语的汉语对音,字面意思有产生、出现、元素等含义。常见的有,有时候特指汉文化中的五行元素。⑦ 
  大家知道,幸绕弥沃有详略不同的三种传记,位居中篇的史称《塞米》,《塞米》中以幸绕弥沃的口吻阐述了天空、四元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现选译供大家参考: 
  四元归空共计为五个元素,这种存在被称作因果。这样来理解其特点与作用,总体来讲,何为元素“迥瓦”,相互依靠而产生者。何为天空,没有起源、从未产生、从未生灭、元初存在而汇聚元素者。通过从未出现的元初众生业力而产生的元素有四个,其特点均具一个方面,其作用均具两个方面。元素风的特点是本轻,其作用相当于众生的业力,当众生业力未尽时,具有区分清浊支撑的作用,当众生业力福气耗尽时,具有毁与散的作用。元素火的特点是本热,其作用相当于众生的业力,当众生业力未尽时,具有促熟促发的作用,当众生业力福气耗尽时,具有焚与毁的作用。元素水的特点是本湿,其作用相当于众生的业力,当众生业力未尽时,具有凝聚蕴育的作用,当众生业力福气耗尽时,具有毁坏冲洗的作用。元素土的特点是本硬,其作用相当于众生的业力,当众生业力未尽时,具有支撑稳固的作用,当众生业力福气耗尽时,具有遮蔽搅动的作用。总体凝聚力为天空,天空的特点是空而无我,其作用相当于众生的业力,当众生业力未尽时,具有明了甄别的作用,当众生业力福气耗尽时,明了甄别力融入天空而变暗。这就是器世界的具体特点与作用。[7]200-202 
  除了以上列举还有不少相关藏文文献,这里还有一本不得不译介的资料,这个资料简称《基奔》,藏文全称为《》,藏文文献中被归为耳传类,其记录人世称罗丹宁波(1360-1406)。下面选译两则,供大家参考[8]: 
  译文举例1:什么也没有的空之中,出现了什么都清楚的光,从这个光的普及中,出现一个自转的光轮,光轮的自转力中,出现风力飘旋,随着风力的增加,出现支撑风力,世称宝风,形圆色绿。 
  译文举例2:风生火,火烧水,水聚尘埃的同时又增加尘埃的力量,从而出现所有的依靠金土,世称起源宝土,形圆色黄。 
  公元2015年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白龙江流域迭部藏族传统文化》五卷本丛书,这五卷分别为《迭部藏族民俗文化》(汉文)、《迭部民间民谣》(藏文)、《迭部民间故事》(藏文)、《迭部民间故事》(藏文)、《迭部民间祝词》(藏文)。其中,《迭部民间民谣》(藏文)有一首歌谣中四个藏文字母和四个基本元素相结合形象地表达了古藏人的创世观,即古藏人斯巴嘎巴观与迥瓦风轮观。如第一句歌词为⑧ 
  这套丛书充分反映了迭部与嘉绒两地之间紧密的文化联系,突出表现在歌舞、服装等诸多方面,特别一提是当地还有一则嘉绒小金赞拉王修建城堡的故事。⑨ 
  最后,还要补充一个相关神话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世间风王是鼻子的化身,世间风王的妻子名曰风女,他俩均被化作飞鸟而初识的。[5]204-206 
  在西藏本教大圆满教义中,风也是元初的原动力,风常常与意识相提并论,被藏语称作。[9]西藏本教皈依分�取⑼狻⒚苋�大方面,其中密宗的三个皈依对象中“风”位居第二。B10 
  二、黄金面具与金面说 
  本部分探讨包括黄金面具的基本情况以及结合相关资料的解读几大方面。首先,从金沙遗址博物馆显示出来的关于小金面具的资料复制如下(图5):小金面具――高3.74厘米、宽4.92厘米、厚0.01~0.04厘米。2001年2月25日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 人像圆脸圆颐,下颌宽圆,耳朵外展,耳廓线清晰,耳垂上有孔,但孔未穿通。眉毛呈弧形向下弯曲,梭形双眼镂空,鼻梁高直,鼻翼与颧骨线相连,大嘴镂空成微张的形状,嘴形似乎还略呈笑意。器表作抛光处理,内壁则较为粗糙。该件人面造型风格与四川广汉三星堆器物坑中出土的金人面罩和贴金铜人头像有所区别,却与三星堆器物坑中出土的个别青铜人像和金沙村同时出土的铜立人像面部形态相像,在造型上却更为小巧精致。这件面具可能与三星堆金人罩一样是包贴于青铜人面像上,但也不能排除它成形后尚未覆盖在铜人头或其他材质(如木质头像)上的可能。这类金面具在商周时期中国其他地区和其他文化中几乎不见,它应当是商周时期四川盆地青铜文化具有典型性的因素之一。 
  其次,众所周知,近年来,西藏阿里地区先后出土两个黄金面具。其中,古如加木寺墓地黄金面具的发掘时间是2012年6月至8月。发掘单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测绘试掘情况详见《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士乡古如加木墓地2012年发掘报告》,该文发表于中国社科院权威期刊《考古学报》2014年第4期。据专家介绍,此次发掘共发现四座大墓,皆位于阿里噶尔县门士乡象泉河北岸的西藏本教寺院古如加木寺门前,时代相当于中原汉晋时期,均为长方形竖穴石室墓,沿袭了西藏早期石砌方形墓葬的传统。规格最高的一座墓底距地表深约4米,墓顶用十多根原木横于石室上,其上封以片状石块。墓主的尸骨置于方形箱式木棺中,骨架保存较好,但葬式已不可考。墓室内出土了大件青铜器皿、具有中原风格的铁剑和大量殉葬动物骨骼等,其中的一件微型彩绘黄金面具,与札达和北印度地区发现的黄金面具属同一文化系统(图6)B11。 
  公元2015年首届国际象雄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首都北京举行,卡尔梅・桑丹坚参博士做了题为“象雄・本教・黄金面具”大会主题发言,发言认为:在本教文化视野里,死者灵魂依存的东西有五种,黄金面具为其中之一,藏语史称,同时认为其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敦煌出土藏文献(图7)。B12 大家知道,西藏本教文献中有不少记录古藏人丧葬习俗的作品,其中不乏黄金面具在丧葬习俗中用途的经营。丹贝尼玛版本教大藏经《丹珠尔》部第6函第663-794页直接涉及黄金面具在内的7件相关物品在丧葬习俗中功用。   按考古学界的测定,西藏阿里出土的黄金面具迄今有1800年的历史。[10]563-585在藏文化里,对伟人的脸面藏语尊称为金面,如拜见伟人藏语敬称为朝见金面。 藏区很多寺庙有塔藏习俗,那些干尸木乃伊面部均涂刷有金粉。拉萨大昭寺因供有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而闻名于世,藏族信徒自古习惯用金粉涂刷其面部以示敬仰,这种习俗愈演愈烈争相效仿保持至今。同样,民间也有“活不露私处,死不露脸面”的谚语,普通人死后要盖住脸面,以示对死人的尊重。盖死者脸面的材质不仅要参考家庭条件,其色彩也要遵循卦象师的测算结果。其实,补妆脸面属于系统补妆死者的12处点位之一。[5]206 
  三、铜立人的发辫 
  从金沙遗址博物馆显示出来的关于铜立人的资料复制如下(图8):铜立人―― 通高19.6厘米、人物高14.6厘米、插件高4.99厘米。铜立人像立于一插件上。立人身躯矮小精干,脸形瘦削,短颈,眉弓突起,颧骨高凸,杏眼圆睁,大鼻、方下颌,大耳朵,耳垂下还有穿孔。立人头戴有十三道弧形齿饰的太阳帽,脑后垂下精心打理过的发辫,双手作握状,置于胸前,指尖相扣,双拳中空,高高站立于插座上,极具有三维空间感。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件青铜圆雕作品充分表现了古蜀青铜雕塑工艺技术已逐渐的成熟与发展。 
  为了避免与前面已经讨论过的东西重复,这里我们有意识地选择既能凸出特点,又可以避免重复的方法。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铜立人的发辫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青铜立人发辫的特点凸显在两个方面:一是头顶的十三道弧形,二是脑后下垂精心打理过的发辫。从藏文化的视角来看,青铜立人发辫似乎与其职业和地位有关系。《塞米》在描写幸绕弥沃之子降生时有涉及发辫的段落,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现摘译一段供大家参考: 
  乾氏王招来吉祥福,穆氏王系了�d字通天索,顶冠本教师留了永恒的发髻,掌握权印的本教师梳理了长寿发辫,通过净行子通慧相面后,发现面相特别好,于是让父母等在座诸位口尝了酥油。[7]179-180 
  相传,本教师协助藏王聂赤赞普成功征服了纳西(),藏王聂赤赞普为了表彰其功绩,为本教师给予了一系列待遇,在这些待遇中头发及其发型位居首列,具体翻译如下:头饰包括盘绕高顶发辫、白色蚕丝头巾、蓝色牦牛法帽、什色鹰翎虎帽、镶玉羽翎法帽。赐�d字手杖,位置右排之首。[11] 
  古藏人非常重视头发及其发型,即便是对死者补妆也是如此。西藏本教古文献中有一则为死者补妆的故事。在为死者补妆时,发辫排在了补妆点的首选位。补妆点位共涉及12处,每个补妆点位有其相对应的化妆物品。为方便大家参考使用,现将其逐一列举如下:头发与绿松石,耳朵与水晶,眼睛与天珠,鼻子与琥珀,舌头与红绸,面部与黄金,口唇与玛瑙,牙齿与贝壳,皮肤与丝绸,血色与朱砂,髓骨与螺贝,记忆与白雹。[5]206 还有,新近西藏阿里考古发现木梳子也是这方面的考古学佐证。[10]578 

责编:荣秀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