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堂提问是一种在课堂上最常用的教学措施,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但是存在影响课堂有效提问的诸多问题,比如问题设置,提问方式,应答时间等等,都会直接影响提问的有效性,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窥一斑而见一豹,探讨如何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国论文网 /9/view-12300010.htm
提问;问题设置;应答时间;案例分析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和推动学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基本手段。课堂教学本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就显得尤其重要。很多时候,这些互动交流是通过课堂提问实现的,所以提问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和教学效果的优劣。生物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对象是活生生的生物,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生活中无处不存在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将生物学课堂设置成“问题”的课堂,能体现学科特色,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生物学概念、原理,建立完善生命科学知识体系,而且能有效避免教师“一堂言”,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更好实施因材施教。本文通过生物学教学实例及其分析,探索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提问案例及分析
案例1 “减数分裂”教学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是理解和掌握遗传两大规律――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教师:我们在必修1已经学过了有丝分裂,请问细胞经过n次分裂后,能形成多少个细胞?细菌进行n次分裂生殖后,细菌的数量是多少?
学生:它们的起始数量多少?
分析:学生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学生思考了,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同时也说明教师提问不够准确,问题表达条件不充分。应更正为,能不能根据你的计算推导出表达分裂n次后细胞或细菌数量通式?用a表示起始数目。
教师:有性生殖过程中,两性生殖细胞是怎么形成的?是否也是进行有丝分裂?
分析:教师以学生已学的知识来导课,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第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学过且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回答起来没有什么难度,所以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深化。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是”还是“不是”、“对”抑或“不对”,教师在设置这类问题时,要尽量少用或避免以这类问题为主干,体现不出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教师:如果产生两性生殖细胞也是通过有丝分裂,以人为例,那么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条数分别为多少?受精作用后,形成的体细胞染色体条数又是多少?
学生:精子和卵细胞都为46条,体细胞92条。
分析: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能引导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学生回答出答案后,感觉到答案不对,从而能有效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拓展思维广度,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启发性。
教师:体细胞染色体条数增加了一倍,会导致后代遗传性质的改变,如果繁殖n代了,那将是怎样的一种状况?
分析:提出的问题既要层层递进又要合乎逻辑性。遇到较难的问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降低思维难度,逐步深入,注意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 意识。
教师:要保证亲子代染色体条数不变,关键是什么?
学生集体回答以后,意见难统一,有多种答案,然后教师有意识个别追问,开展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减数分裂”概念的教学。
分析:一般学生不难回答出,两性生殖细胞染色体必须减半,才能使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教师应及时抓住教学时机,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教师:对这个问题,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分析:这个环节设计得比较好。在特有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研究讨论探究的方向。
最后在已经学过的有丝分裂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适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疑问进行阅读课本等自主学习和探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般有浓厚的求知欲,教师只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就能通过讨论,归纳总结出减数分裂过程及其特点。并通过必要的练习,进一步理解与应用新知识,构建有关“减数分裂”的知识体系。
分析: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时,要适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注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分析和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合理解析,最后做出正确判断和推理。还要注重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从不同角度开展对话,使每个学生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信息。提出问题放在自主学习前,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展开自学和讨论,提高了问题的有效性,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最后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案例2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
教材中与“酶”一节相关的基础知识不多,但该知识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教师课前准备加酶洗衣粉说明书,指导学生看说明书,有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为什么这种洗衣粉要强调衣服放在温水中洗涤?
学生:温度太高,酶会失活。
教师:为什么温度高了,酶容易失去活性?
学生:因为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化学学过,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
教师:还有哪些因素能影响酶活性?
知道了酶的化学本质,学生不难从这条线索去思考其他影响因素,很容易就能回答出酸碱度等因素。
分析:教师首先让学生集体回答,引发每个学生都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并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进一步引导,使问题深化,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得出正确的答案。如果回答不出来,教师进行个别提问,引导回答。这样课堂不仅生动。而且能把学到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活学活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就有了动力基础。 教师:你怎么理解“活性”?
分析: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教师:你们对酶有影响的因素都是通过酶是蛋白质这一化学本质来推知的,如果我们需要验证其正确与否,应该做些什么工作?
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分析:学生有关科学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需要通过长期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对这个问题教师不点名叫答,让学生自由发表各自的观点,注意引导学生吸收其他同学的正确意见,同时关注对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最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得出:要进行对照实验,自变量要能操作、因变量要易测量,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等。
二、提问问题统计与分析
1.提问问题统计
2.提问问题分析
上述统计数据说明:一从问题类型来看,重视识记型知识和理解型知识的提问,能促进学生复习、理解和掌握旧知识。识记型问题,不需要深入思考,学生只要从已有的知识储备中提取就可以了,是低层次的提问,它是理解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不可缺少。但必须掌握使用频率,不然造成学生“听”不出兴趣,回答没有新意,注意力就不能长期保持集中。其他两种类型提问,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所获信息加工整理,透彻理解,迁移应用于解决新问题,富有挑战性,能不断激起学生探究欲,开拓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是一类较高认知水平的提问,能较好体现实现课程目标,效度较好,兼顾新课的讲授和旧课的复习,在安排顺序上也能做到层层递进,取得不错的课堂效果。二从提问回答的方式上看,能充分体现关注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经过自己思考后,都有被叫答的可能性,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思维活动。同时又设置了问题的梯度,考虑到了问题的难度和跨度,提高学生的思维量,有些学生懂得回答,有些学生则不知道如何回答,前部分学生对后部分学生能起到促进作用,使这些学生感觉“跳一跳”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要求教师所提的问题能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后,要留充足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讨论与思维。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要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这时,应注意营造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学时间的分配等问题,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心理学家布鲁姆曾经说过: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就等于给了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要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能要求学生放弃一切活跃地思考,盲目地相信某种结论。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机智,创造和谐与活跃的问题课堂,对每个回答问题的学生要持赞赏的态度,肯定学生的答案。总之,提问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的“艺术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巧问”“善问”,最大程度发挥提问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荣秀
上一篇: 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整合
下一篇:生物学概念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探索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