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 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大学教育背景下,专业竞争的核心就是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团队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课程体系架构创新、特色专业创新四大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涵盖应用型和学术型专业人才。文章重点阐述了会计学专业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大学教育 会计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3-224-02
自1898年中国第一家国立综合性大学――京师大学堂创立至今,中国的大学教育已经发展了117年。百年大学教育,无论产生了多少伟大人物,设立多少新兴专业,历史如何演进,但从未停止对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讨论。何谓大学?《大学》开篇即已告诉我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要实现上述愿望,笔者认为,大学之中一要有大校长;二要有大师;三要有大学生,方能如愿。此愿望也正是实现了"钱学森之问"。在大学教育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某种教育思想作为统领,以期实现教学运行方法。它对教育、教学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经济发展环境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要求
2008年之后,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经济均遭受沉重打击。以向低碳经济转型为突破口的新兴经济形式为各国摆脱金融危机带来曙光。中国经济在此背景下,调结构、促增长,大力推行节能减排,发展光伏、风电产业。人才培养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不断调整改革。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经济发展目标,即"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会计专业人才必须要与国家经济发展目标相协调一致,为了实现新目标,会计相关法规、制度、规则也会相应完善、更新,甚至改变。这就为会计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要吸收更广博的知识,掌握更先进的专业技能,例如:金融、法律、管理等相关学科知识。为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对经济事项分析其实质,并做出准确的判断。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可行的会计信息。
会计的计量和监督属性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早已被社会所认可。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改革会计行业,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些准则和制度都是用来规范和指导会计人员的实务操作能力,在会计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深化,要求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要求具有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从业人员进入该领域,学习国外先进的金融政策和金融产品,这为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这就要求我国大学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国家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新思路。
二、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定位
我国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间,会计学专业规模较小,受前苏联会计教育思想影响较深,这一时期会计学专业主要以应用型为主的培养模式;第二个阶段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这是我国会计学专业蓬勃发展时期,总体规模极速扩大,国内学者在这一时期开始研究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时期会计学专业主要以应用型与复合型混合发展的模式;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由于大学教育层次分化,再加之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巨大变化,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被重新定位,一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提法被业内学者普遍认同。经过对国内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逐步从传统的以核算为主的财务会计拓展到以参与企业战略管理与公司治理等高端管理领域。《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中将培养具有国际业务能力和认可度的高级会计人才作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十八大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创新驱动快速发展战略。全社会各行业都在用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用创新精神促进社会经济改革新的发展动力。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发展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团队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课程体系架构创新、特色专业竞争创新四大类。
三、多元化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直是困扰国内高校定位的关键因素。一直存在着市场导向和学术研究的双重矛盾问题。过多看重市场导向势必会造成培养人才趋于实际应用型,而缺失了对会计学相关知识的系统深入研究,如若以学术研究为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精锐教育,满足了培养高端管理领域的需要。但另一方面,实际教学效果,以及实践能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出现与市场脱轨的现象。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提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应走一条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将培养目标分为应用型和学术型两种。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五位一体,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即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就业教育。注重对前期理论基础的学习和掌握,后期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市场需求相一致,在职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中发挥优势。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厚基础、精专业、丰羽翼的人才培养。即以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轴线,向外延伸出自主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就是精英人才的培养,实现行业专门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培育重点专业为先导,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技术过硬、专业精湛、创新思维的高端管理型人才。
四、打造全方位教学团队
竺可桢校长曾言:"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假使大学里有许多教授,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作育后进为无上职责,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风,不断地培育出来博学敦行的学者。"因此,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另一个核心要素便是以大师作为专业核心打造一支在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双馨的教学团队。全方位教学团队的打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导师制的引入
为了加强学生进入学校后,对学院、学科、专业的全面掌握,发挥学生自主创新、主人翁现任感,应在学校引入全方位导师制。具体包括生活导师和科研导师。采用及时到位的指导和咨询制度解决学生处在不同时期所产生的各种问题。生活导师由学院专门指定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学生在校期间,除科学研究外,涵盖心理咨询、学校职能梳理、住宿、就业等各方面的事务。与学生定期会面沟通,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科研导师由专业教师与学生采用一对一互选的方式进行,学生通过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研究兴趣选择老师,通过双方面对面沟通后,最终决定每名学生的科研导师。科研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科学研究方面。学生大班上课,课后学生参加十余人的小班,由指定的科研导师带领学生讨论学术问题。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定期组织开展学术研讨会议,邀请校内专家、本专业知识学者做大会发言,同时邀请其它高校本专业学生参加会议。在长期锻炼、潜移默化间培养学生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的觉悟,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二)教师后续培训
专业若想有长足发展,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最为重要。而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一味释放而不及时吸取养料,最终会使教授内容跟不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因此,教师在一定时期内教学、科研之后,学校、学院、乃至学科都应提供教师继续深造的土壤和环境。教师的培训途径主要有两种选择:一是国内进修;二是国外访问。国内进修是指向国内知明大学的重点会计学专业学习所教授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所教授课程内容和教材使用情况等。另一方面,向同行专家学习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掌握第一手资料。国外访问要求学校出钱资助教师进行出国访问,这是进行学术交流最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及时掌握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最新成果,便于搭建校际间交流平台,开展合作研究。通过以上后续培训,增强教师知识的更新、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三)大师引入机制
一个学校、一个专业如果没有一流学者参与建设,是不可能实现提升学校发展步伐的愿望的。而一流学者的引入要求学校制定出一套完备的引入机制,该机制应包括对引入学者给予资金、设备、政策等各方面的便利条件,充分发挥其最大功效。机制的成功设置,会使得国际一流学者纷至踏来,在最短时间内提升本专业的实力,成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直接与国际一流大学的会计学专业进行交流合作,共享前沿理论和前沿研究动态,直接参与本专业最前沿教学、学术研究。以一流学者为核心建立的科学团队,对专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是学校招生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生就业的品牌,更是学校迈向一流大学的基石。
五、依托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
创新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核心要素便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但教学方法的改革都要依托课程体系的建设,两者相辅相承,互为依靠。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以传授和灌输的教学模式,提出将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运用案例教学、参与教学、互动教学等多种形式,全面推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案例教学是指将一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若干案例来进行讲授,让学生在实务中理解并掌握该门课的内容。并将学生进行分组,针对一个案例,每组学生要解决一个现实问题,并选出代表做PPT进行课堂发言,阐述本组研究成果。最终由任课教师进行点评的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主要针对特定课程,可采用灵活的讲授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来,让学生走上讲台讲授一门课程的一个知识点,并与同学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备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站在学生的视角考察其掌握本门课程的程度,以便于任课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知识。
在此基础上,借助教学团队优势,打造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和省级精品课程的培育。充分发挥互联网功能,提高网络资源利用效率,将国家级精品课和省级精品课的相关资料上传至学校网络平台,供学生进行学习和交流。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体现在课程建设上,对考试制度也进行改革。将传统的单一只以期末考试论成败,转变为多种考核形式。重点加大平时课堂学生表现分数占比,以课堂表现成绩、出勤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全部作为衡量学生总成绩的依据。
六、建设会计特色专业
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办出自己的特色专业已提到日程上来,并成为各大高校求存图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特色专业的建设可以实现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办学核心竞争力的目标。但办好会计特色专业要具备以下资格:一是具有较高办学水平和鲜明办学特色,并拥有社会认可的较高声誉的专业;二是有能力对会计教学、会计研究和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改革;三是能够对会计特色专业提供各项保障机制。
建设会计特色专业是学校办学定位、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不仅如此,在会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优异的成就。其次,建设会计特色专业还要对原有的会计教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改革,针对不同的教育层次提出培养人才的侧重点。对特色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此开展特色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并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寻求多方帮助筹措资金,提升办学条件。建立一整套完备的保障机制是会计特色专业发展的基石,通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高端人才、持续创新能力、激励与考评、经费有效使用、信息与沟通、建设风险评估与应对等七项保障机制为核心保持并巩固会计特色专业。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BB1211004);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程"农林经济管理类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机理与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GBC1211002)]
责编:荣秀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