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历史科高考对生态环境史的考查及备考策略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06-21 14:30:13

 摘 要: 在本世纪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中,有关生态环境史内容的试题在历史科高考中频繁出现,生态史观等新史观逐渐融入中学历史教学,促进了传统教学理念的转变,促进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使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更丰富全面。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应用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备考策略。 
  关键词: 历史科高考 生态环境史 备考策略 
  一、生态环境史在历史科高考题中的考查 
  自本世纪以来,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历史科高考中有关生态环境史内容的试题反复出现。这些试题往往以某一时期社会热点时政切入,选取经典材料,创设试题情境,并与政治、经济等问题相结合,古今贯通,中外关联。这种试题既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又能体现历史学科特色,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考查学生的历史主干知识,丰富学生对历史与现实的认识。可以说,生态环境史已完全融入中学历史教学之中,并在历史科高考中得到充分体现。下表是笔者整理的2004-2014的我国历史科高考生态环境史试题考查情况统计。 
  上表统计并不完整,主要是为说明生态史观在高考题中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际上,这十年来的历史科高考试题,经常出现在同一年中文综全国卷和多省市自主命题都出现生态环境史试题,如2009年江苏、浙江、四川三个省都出现了对生态环境史的考查;2009年江苏历史高考中是以全球化带来的后果而设计的一道选择题;四川省则是以看图方式用一则公益广告设计的一道选择题;浙江省是用一段工业革命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的材料。又如2013年,浙江卷、全国卷、北京卷三个省市的历史高考卷中都以材料分析题的方式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考查;浙江卷是以生态史观的方式进行考查的:"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点";全国卷则是根据人类利用海洋时与生态环境关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北京卷则是通过海洋与人类文明辩证关系的角度出发,考查人类文明发展对海洋资源的影响。纵观2004――2014年全国历史科高考对生态环境史的考查,试题内容丰富,材料情景多样,不仅有选择题这种客观性试题,更以材料题这种主观题的形式出现。2008年"文综"四川卷1第39题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环境史考查的典型试题。该题首先提供两则有关统万城建城及变迁的材料设问:"根据材料说明该城所在地区自建城至北宋末年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从材料可以得出,改牧业为农业,植被破坏,人口增加,过度开发是统万城水草肥美变为沙漠的主要原因。接着提供摘编自(美)唐纳德・沃斯特《尘暴》材料设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沙尘暴频发的历史原因及影响。"从材料并结合历史可得出当时美国由于西进运动,西部领土大量开发,导致植被破坏,生态恶化,农业发展受到影响,导致经济危机,这一事件使美国注意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道题鲜明地体现了命题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保意识的意图。 
  二、高中有关生态环境史的备考策略 
  历史科高考中生态环境史的考查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已是人类面临的一大问题,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中和历史上的生态环境问题。二是十八大提出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文明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而要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总结和借鉴历史上人类人与自然关系的经验教训。三是生态史学的发展及其所取得的成果,为中学历史教学和相关生态史高考试题的命制创造良好的学术条件。四是历史课程具有公民教育的功能,引导年轻一代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和增强其生态环保意识,是历史学科的责任。面对高考中出现的生态环境史考查增强的趋势,中学历史教师必须采取应对策略,在日常教学和专题复习备考过程中加强生态环境史的教学和考查。 
  首先,中学历史教师要加强有关生态环境史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生态史观认为,历史流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史学研究应从关注历史上的人转换为关注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及其二者的关系,以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相关知识理论一方面可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和论文获得,另一方面可通过研究近年高考试题生态环境史试题把握,从中把握一些生态环境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 
  其次,中学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向学生阐述生态环境史的相关知识,告诉学生为什么生态环境的保护得到全世界人类的重视?向学生传递国家的生态文明政策,说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与国家经济发展是相互依存的。同时,可通过指导学生仔细分析历年高考试题中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考查,从而了解和把握生态史观真正的含义。比如,在高中教材中尤其是在必修二经济史中就会涉及生态环境的话题,如在讲述"工业革命的后果影响"时必然会牵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工业革命常常又出现在高考命题中。又如在讲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时,教师可补充如下材料:"1940年,陕甘宁边区实行大生产运动。运动初期,出现了破坏森林、水土流失严重等现象,导致灾害频发。为此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有:1940年颁布《森林保护条例修正案》;1940年4月颁布《严禁部队滥伐树林事》训令;1940年5月组织森林考察团;1941年1月颁布《陕甘宁边区森林保护条例》、《陕甘宁边区植树造林条例》和《陕甘宁边区砍伐树木暂行规则》;1941年7月组织林业局,专司林业管理。"然后设问:根据材料概括边区政府运动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而说明当时边区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意识,加深学生对大生产运动的认识。 
  再次,生态环境保护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引用日常生活的例子进行教学,既可培养学生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又可使课堂生动活泼。通过观察发现高考题中往往是以生活话题为背景而设题的,如,柴静雾霾的调查――穹顶之下;2009年四川卷以一则广告设题。   第四,史观教学已渗透到中学历史教学之中,特别是在高考专题复习时,对相关历史问题,教师往往用多元史观综合解读,多视角分析,生态史观自然会得到运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重视生态史观的教学,各个史观不是独立的个体。如2013年浙江卷直接说明是生态史观,而在2010年安徽卷则是以历年来人类利用科技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辩证关系设计的一道题,通过这道题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科技发展的过程,而且可以看到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一个过程。2013年全国卷和北京卷,都是以人类自古以来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历程而设计的一道题。运用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王朝实施海洋政策,尤其是明清两朝时实行的"海禁"政策。因此,生态史观是与其他史观相辅相成的,同时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 
  最后,中学历史教师在日常考查中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创新性。如2014年上海卷一改常见的材料分析题型而是"以'人与环境'为主题,叙述人类在工业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写一篇有关三次工业革命对环境影响的小论文。2009年浙江卷先用材料道出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然后以工业革命中的标志――蒸汽机创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今天,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重视,对于生态环境史的研究逐渐增多,生态环境史在高考中的考查也在逐渐增加。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重视生态环境的教学,同时应该随时关注有关生态环境史的学术动态,以便辅助教学。 

责编:荣秀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