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浅谈英美刑法中的严格责任制度
一、严格责任概述
对严格责任的含义,学者们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二种观点认为"严格责任犯罪是指法律规定在某些场合下,行为人即使于行为当时确实不具备犯罪意图,或者法律并不要求行为人证明其在行为时具有犯罪意图,只要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法律规定为犯罪的行为,或者只要是被告人自愿实施了被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可以认定其行为成立犯罪,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2]在这种观点看来,控方在起诉犯罪时不需要证明被告人的犯罪心态,同时被告人也没有辩护的余地,只要行为人有相关的行为就可以被定罪。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严格责任的含义具有多重性,但是在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允许被告人进行辩护的严格责任,二是不允许被告人进行辩护的严格责任。对于不允许被告人辩护的严格责任,学者们称它为绝对责任或是绝对严格责任。真正意义上的严格责任是指"对于某些特殊的犯罪,法官并不把犯意作为决定刑事责任的先决条件要求检察官加以证明,只要被告实施了一定法律禁止的行为,而被告又不能证明自己主观上不存在过错,包括已尽自己的能力注意和避免,则被告有可能被判有罪。"[4]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实践中严格责任和绝对责任的归责原则都得以适用,但是在理论上却没有对它们进行清晰的区分,认为它们都属于严格责任,从而导致了对严格责任理解的分歧。严格责任与绝对责任是有明显区别的,严格责任起源于19世纪英国侵权行为法对特殊侵权行为实施的绝对责任,随着严格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和不断完善,严格责任开始与绝对责任区分开来,由于绝对责任在被告人不存在犯意的情况下也要追究被告人的责任,严重违反了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忽视了被告人的权益,造成司法不公,因此绝对责任被逐渐摒弃。
1、适用严格责任的范围
2、适用严格责任的限制
二、严格责任的存废之争
严格责任的肯定论者认为,这些适用严格责任的犯罪,大都是侵犯公共福利的犯罪。这些犯罪行为往往具有高科技性、专业性和内显性等特点,控方想要证明被告人主观上有过错存在很大的难度,但是如果对这些犯罪适用严格责任,控方不仅可以免去证明主观过错的责任,提高诉讼效率,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公共利益。有些学者认为严格责任主要适用于违反管理法规的犯罪中,而这些犯罪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犯罪,这类犯罪的处罚一般较轻,因此即使是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过错,对其适用严格责任也不会导致严重的不公平,并且认为在适用严格责任的场合下,被告人大多是存在一定过错的,只是难以证明而已。
严格责任的否定论者认为,严格责任严重的违反了"无犯意则无犯罪"的原则,适用严格责任惩罚无犯意的行为是不公正的,不能仅仅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使无犯意的人受到惩罚。严格责任犯罪也并非都是违反管理法规的行为,适用较重刑罚的犯罪行为也有可能会适用严格责任。因此有的学者认为严格责任犯罪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犯罪,且处罚较轻、耻辱较小因而在道德上是可以接受的,这种理由是不成立的。同时在适用严格责任的时候法官拥有了更大的自由裁量权,法官可以同样对待有过错的人和无过错的人,这样就会导致司法权的滥用。
三、在我国刑法中确立严格责任是应然的选择
第一,在刑法中设定严格责任是社会现实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危害人们身体健康,污染环境等危害公共利益的犯罪,在这些犯罪中,行为人的主观过错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对他们的主观过错的证明有很大的困难,因此适用严格责任就成为了应然的选择。
第三,适用严格责任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刑事诉讼法在坚持职权主义模式的前提下,应当合理的吸收一些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因素,适度的让被告一方承担证明责任。况且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已经存在适用严格责任的情形,既然司法上有适用严格责任的需要,我们大可以将其规定在刑事法律中加以规范、完善。
责编:张舵
上一篇:英美刑法中的故意
下一篇:论我国刑法中的认识错误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