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制作经验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涉及面广、影响大,它是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入门课程。为高职学生熟练应用计算机办公软件进行常用的办公事务处理提供保障,为后续课程学习提供知识储备,为学生工作就业奠定基础。因此,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灵活的教学服务是十分必要的。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碎片化现象。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系统性优点,但结构化的课程体系与网络时代知识碎片化、学习碎片化、时间碎片化之间存在矛盾,因此,高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极其容易受影响,《计算机应用基础》这类实践性较强课程,许多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在教学方式上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老师演示操作时,学生或因走神、或因为自己曾经学过而满不在乎,结果在某些操作细节疏忽了,导致后面的操作不会做,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对学生课堂疏漏的知识点进行重复指导,这在课时有限的正常教学中往往很难周全。许多院校由于学生要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教学内容上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结合等级考试内容进行案例教学,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缺乏知识的应用能力,即使考试通过,学生也难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学、互助学习所需知识,弥补课堂缺陷很重要,许多学校通过校园网、精品课程对学生进行课外延伸教育,但这些课程通常需要较完整时间进行学习,许多高职学生无法坚持,造成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微课"的诞生使得这个困惑了多年的问题得以解决。
2《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教学的可行性
微课之所以称之为"微",有两重含义,时间之"微"和传授知识量之"微"。
2)知识量:相对于内容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单纯,主题突出,针对性强:"微課"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单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疑难点)的教学,或是截取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某个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传统一堂课,在45分钟内通常要完成连贯的较复杂的教学内容,相对比"微课"的内容则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操作性强,与逻辑理论性强的演算课程不同,学生光凭看书预习不进行实际操作,即使书看懂了仍会操作失误,无法熟练掌握。但由于办公软件类操作知识点能够独立分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因此,为《计算机应用》微课程的制作提供了确实可行的途径。
微课制作通用流程为:选题--课件文案编写--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教学反思--后期制作,其中,微课件是其核心。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其"教学实施与拍摄"部分也有其鲜明特色,具体教学设计简述如下。
微课不是随意录制的教学视频片段,而应是主题独立、目的明确、内容完整的一件"作品",制作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
微课的授课内容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核心环节,为此我们收集了历年福建省等级考试试题,选择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或者带有普遍性、容易出错的问题。同时向学院各专业课程咨询《计算机应用基础》在其专业应用经常涉及的知识,及学生中容易出错的问题。列出相关知识点表格(如图1)进行微课件授课内容筛选,为制作课件做积累。
制作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原则上要求:主题突出,切人正题快,教学直观明了,不拖泥带水。以能很快地吸引学生,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目的。一节微课一般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内容具体、简洁,不必花哨的片头设计制作,怎么直观、有效就怎么制作。至于课件的小结,宜采用总结式收尾,强化知识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微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微课件。《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件有三种主导类型:PVF式微课程,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教学内容以此类型为重点;讲课式微课程,以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应用等教学内容(操作演示较多)以此类型为重点;情景剧式微课程,电脑配置组装过程以此类型为主(这部分内容占比例极少)。
制作工具与软件:计算机、耳麦(附带话筒)为基本配置,选用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Camtasia Studio能在任何颜色模式下灵活的录制屏幕动作(屏幕/摄像头):录制区域为全屏区域或自定义屏幕区域,支持声音和摄像头同步,录制后的视频可直接输出为常规视频文件或导人到Camtasia Studio中剪辑输出。是较为理想的微课建设软件(也可以是屏幕录像专家等其他录编两用软件)。
微课视频的后期处理:微课视频拍摄完后通常还需要进行后期剪辑和完善美化,例如多段画面修剪调整、声音配制、字幕制作、片头片尾设计制作等,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能完成大部分功能,并能转化成多种格式输出。这里建议,制作时一次至少制作两种格式输出,以免后期再次转换格式。
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微教案通常采用PPT格式(字幕大、能控制播放速度)、微练习应配有习(试)题库、微反思与小结一起设计。
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特别像办公软件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数,仅有一两个案例,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公式或函数的真正功能和应用,例如Ⅱ函数经常嵌套使用,Rank()函数应用时通常采用绝对引用等,因此,理解Excel函数中各参数的功能、参数中绝对引用与相对引用的应用,必须制作辅助动画字幕。
3.3《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制作体会
制作过程中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有文字部分最好以阅读形式出现,操作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关键点最好有标注提示。
不同于其他理论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结束后,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和深入思考这类课后小结不宜太多太占时间。
4应用小结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微课已经越来越受到了教育界的青睐。微课作为传统课堂的辅助教学手段,打破了学生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学习,在我院实施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参加省等级考通过率,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翻轉教学课堂的实现要与任务式教学结合
传统课堂是先教后练,教师先讲完知识点学生再练习,是一对多的教学,"翻转教学课堂",是让学生先自学未讲的知识点(预习),然后在课堂上直接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先练后学,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它改变传统教学顺序。微课可以帮助师生实现翻转教学,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自主的按需学习。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由于实践性强,必须动手操作实践才能验证学习效果。因此,不能光是单向教学,只有将其与任务式教学结合起来,学生有目标有任务才能有效地完成完整的教学过程。
2)微课程不能完全替代课堂
微课程具有教学时间短、应用性强、学习方式灵活的特点。也存在一些缺陷,如,课堂的教学互动在微课上难以实现,在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方面、创新意识及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微课程仍难以胜任,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培养。另外,学习过程的监控、学习成果的考核也是微课所不能完成的任务。
微课件资源容量较小,方便上传下载,使得教育由线下向线上发展,学生将微课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就能将学生喜欢玩的手机变为学习工具,实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实现移动式学习、碎片化学习、网络化学习。但也要预防学生以此为沉迷手机找借口。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更建议将微课件导人一体化网络教室的服务器中,既利用了计算机多任务运行功能,又能及时演练操作、提升技能,提高教学效率。让微课程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的内在价值。真正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教学效果。
责编:张舵
上一篇:医学计算机应用浅析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