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教育类论文】浅论语文教师的文化建构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02-24 13:17:56

 文化作为人类本质的体现,与人类相伴而在,在所有人类活动的范围内都有文化,它贯通时空,普遍而永恒地存在着。人是文化的主体,适应创造着文化,它们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共同进步,繁衍不息。语文教师作为人类的一个群体,由于功能的特殊性而和文化的关系更加密切。从本质上说,语文教师是文化建构的主体,通过自身的文化建构影响和改变着语文课堂的文化建构。而文化建构又昭示出语文教师的品质、特性与价值追求,并呼唤我们,积极建构语文教师的文化使命、文化自觉、文化关怀、文化人格。 
   
  一、建构语文教师的文化使命 
   
  "文化使命",顾名思义,就是基于文化的使命,使命存在的范围是文化圈。教师的文化使命就是指教师在文化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钱理群先生曾说过:"语文教育的任务,是要通过'立言'来'立人'。""中学语文教育的根本:引导中学生感悟汉语之美,感受正确而自如地用汉语表达自己的快乐,建立与母语的血肉联系,将母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根扎在心灵的深处,并在此基础上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建构语文教师的文化使命是当代语文教育的急切呼唤。要建构语文教师的文化使命就要: 
  (一)强化文化认同,提高文化修养 
  教师的文化素质决定着其教学的文化品质,语文教师的文化修养决定着其语文教学的文化品格和底蕴。语文教师只有具有了较高的文化修为,才能更好地从语文教材中挖掘文化的潜在内蕴来感染学生,陶冶学生,使学生充分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之外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通过大量经典文本的阅读、历史文化的研习、文化活动的探究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和文化水平。 
  (二)发挥文化理性,加强文化责任 
  中国的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百家之精华。但从当前现状来看,我国正面临着多种传统文化的严重流失,而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教育的疏忽和漏洞,更甚者说是语文教育传承功能上的偏差与缺失。杨叔子院士就曾在美国听到一个关于我国高校教育的意见:"你们培养出来的学生ABC很好;XYZ很好,懂得美元英镑;不了解长城、黄河……不知道自己国家的文化。"这句话读来令人心情复杂而又倍感沉重: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悄无声息地流失,而我们却还茫茫然不知所已。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挺身而出,发挥文化理性,担负起复兴民族文化的重任。也只有有了强烈的文化责任感,才能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更好地传播文化的种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汉文化的传承危机。 
   
  二、建构语文教师的文化自觉 
   
  作为语文教师,"文化自觉"的建构是必要也是必须的。概而言之,语文教师"文化自觉"的建构是一种对文化的执著追求和深刻思考,唤醒语文教师的高度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语文教师"文化自觉"的建构包括: 
  (一)融会贯通:融汇古今文化 
  汉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要使语文教师博古通今不太现实,浅涉皮毛又不可取。而语文学科的特点又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涵养。所以作为一个"文化自觉"的语文教师必须能够高屋建瓴地审视我们的传统文化,从中提取出精髓,为语文教学所用。费孝通先生就说:"要切实做到把中国文化里的好东西提炼出来,应用到现实中间去"。这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来谈,就是教师要有对经典文化的思考力,能够从博、深的中国文化中选取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内容,为我所用,从而提高语文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二)高屋建瓴:整合多样文化 
  语文本身,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在传播文化,在传播文化的同时更在吸收文化。现在的世界是一个不断趋向一体化的世界,文化整合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了解各民族的丰富文化。但在"请进来"的同时也要"送出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开阔的思维和视野,将它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进来,融入到我们的文化之中,让它们擦出激情的火花,照亮学生语文学习之路。同时,也需要更进一步地将中华文化同当代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并将中华文化建设变成学生关心的事情,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和再创造。 
   
  三、建构语文教师的文化关怀 
   
  语文教师的文化关怀是语文教师要存有文化关心之意。这里的文化关怀不仅仅指教师对学生的文化关怀,也包括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文化关怀。 
  (一)对学生的文化关怀 
  现代教育理论都认可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要对学生有爱。这里的"爱"包括很多种,而对语文教师来说,当前缺失或者说被忽略的应该是对学生的文化关怀。人是一个文化的复杂构成体,有经济需要,精神需要、情感需要。我们的语文老师虽也关注学生的情感或者说爱的需要,但是却多是生活的关怀、学习成绩的关怀、学习方法的关怀,而没有重视学生文化情感需求,对学生进行文化关怀。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文化关怀呢? 
  1、增加学生的经典阅读量。当前,学生们都不自觉地存在对文化的轻视,表现出一种对文化的浮燥倾向,不重视经典文本的阅读。经典文本是古今中外几千年来优秀文化的结晶,透露着各民族的文化智慧,彰显着各民族的文化生命。能够释然学生文化精神的迷茫,理清学生文化思维的混乱。所以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经典文本,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文本,组织学生探讨经典文本。语文教师只有表现出这种文化关怀才能唤醒学生渐已陈封的文化情感,才能更好地愉悦学生的精神情感,提高他们的语文修为。 
  2、教学生写有"人"的字。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学生的汉字书写是越来越机械,越来越呆板,再也没有了游龙走蛇、天马行空的恣肆潇洒、适性随意。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一个失败。虽然不能说写字教育在当前的语文教育中完全缺失,但不被重视却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学生所书法的再也不是栩栩如生的有人性的字帖,而是大机器印刷出来的统一规格,统一模式地产品,导致学生学书写的是一种缺"人"的字。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写工整的字,更要教学生写有"人"的字。既有人的个性、人的品质,也要有人的思想和内涵。 
  (二)对语文课程资源的文化关怀 
  语文课程资源是语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它的直接应用者就是教师,但当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广大的语文教师根本不关心语文课程资源的建设。面对落后陈旧的教材内容,首先提出质疑的不是这些和它们直接对话的第一线语文教师,却是大学的教授和大学生,所以教师对课程资源的不关怀也导致了课程资源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他们不会主动地建设语文课程资源,致使农村学生不适用专家们以城市学生为对象编写出来的教材。所以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关怀和建设,从而推动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 
   
  四、建构语文教师的文化人格 
   
  余秋雨先生说:"现在教育已经比较普及,光靠文凭证明文化人身份,那'文化'两字就没什么意义了。有文凭但缺少终极关怀,不是终极意义上的文化人。在21世纪,不能把文化知识和文化技能等同于文化人格。历史上很多坏事都是很有文化的人做的,所以我讲'文化人格'这四个字就是为了区别仅有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文化人格"的本质魅力。语文教师要想建构自身的"文化人格"就必须: 
  (一)俱存仁心、通达善良 
  内心存"仁"的人,对生活充满感激,对他人充满宽容;通达善良的人,对生活满怀憧憬,对生命洋溢热情。语文教师就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语文教育。因为教育本身是关系到人的教化和育成。而人则是情感动物,需要用真心去对待,用真情去打动。也只有这样才能和谐师生之间的关系,演奏出语文教学美妙的音符。 
  (二)审美情怀、陶冶品性 
  "由于懂得审美、艺术,你这个人的心灵能比一般人更开阔、更柔软,更通情达理,更具有人性,更懂得发现自然美,更懂得发现跨时空的古人和外国人的美。你可以从一首宋词、一出古希腊悲剧,甚至一片常人认为是垃圾的黄叶中获得感悟,成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人'。"所以一个人是否具有审美情怀决定一个人气质修为的高低。语文根本就是美的,一个不懂美的语文教师又如何能从中体悟到语文天生的浪漫和本性的纯真。所以要建构语文教师的"文化人格"就必须培养他的审美能力,从而陶冶审美品性。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自身的审美气质,潜化学生的审美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的文化建构是个复杂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却散发着人性的光辉。教育本身就是育人的,但在关注被育之人――学生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育人之人――教师的成长。语文教师的文化建构不仅有利于语文教育更好地实施,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更根本地是它使语文教师成为了一个文化的存在,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养成了高尚的文化品格。 
  马艳,女,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