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教育类论文】《朗读者》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02-24 13:12:28

 【摘要】本文论述《朗读者》节目带给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语文早读课要还原"朗读味",应当将知识线索、活动线索、情感线索三条线索有机结合,融汇设计;听、看、读、想都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渠道,教师应借助当前多样化媒体拓宽写作素材积累渠道,并依托云平台技术促进展示交流;教师要躬身乐做真朗读者,提升个人专业素养,为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夯实根基。 
  【关键词】《朗读者》 语文教学 启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A-0041-02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2017年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节目设计多线交融,以个人真实故事和传世佳作相结合的形式,选用相宜的经典文字,用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总有一段文字,影响生命的成长;总有一个人在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迹。朗读者,一个人,一段文。"节目旨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实现以文化熏陶人,鼓励人,教育人的目的。节目播出后,如一股文化清流,好评如潮。节目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值得一线语文教师深思:学生热爱朗读吗?初中语文教师给学生创造了足够的朗读平台吗?语文老师是真正的朗读者吗? 
  一、构建三线融汇的早读课 
  早读即是早晨读书,可以默读或大声朗读。早晨读书有益于记忆,目前,大多学校把早读当作一个教学时段设计,主要划分为语文早读和英语早读。通常,语文的早读课是有一定学习任务的,主要包括:读书、背书、听写或默写等。我们最常见的早读课,就是带着背书的任务去朗读或默读,这种任务驱动式的早读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但长此以往,也会让学生失去"乐读"的热情。尤其是自我能动效应较差的学生,常出现昏昏欲睡型、漫不经心型、滥竽充数型等厌读的情况。《朗读者》节目多个主线并进的形式启示我们,语文早读课要还原"朗读味",应当将知识线索、活动线索、情感线索三条线索有机结合,融汇设计,下面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早读设计(见图1)为例加以说明。 
  首先,在知识线索上,教师活动设计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的活动,让�W生理解先行于记背,为学生早读课"情义"相伴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教师活动一]示范朗读。(设计意图:兼顾学生差异,让学生初步感知词的基调。) 
  [教师活动二]请同学们默读全篇,说一说对"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五十弦翻塞外声"的理解?(设计意图:教师启发学生对关键词句的把握。) 
  [教师活动三]揣摩"挑灯""八百里""五十弦"这些"壮词"的意境,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摹词语的画面。(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动态画面、融入朗读感情,使朗读"情、义"结合。) 
  其次,学生活动是早读课的核心环节,丰富的早读形式要组合运用。如图1所设计的学生活动环节,层层递进,为朗读的成功体验打下基础。朗读设计多样的形式,可兼顾学生参差不齐的朗读水平,策划领读环节,引导学生读准,读出美感,读出成功的体验。小组之内或小组之间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赛,可以是情景朗读,也可以是分角色朗读,形式灵活多变。 
  最后,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让朗读更有价值。早读课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早读的内容不必局限于课本的内容。例如学习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学生为其词风所感染,可以考虑设计一个早读主题"辛弃疾作品专题朗读"。此外,早读课所朗读的素材还可以是学生的习作或学生的读书笔记摘抄等。教师要创设随机朗读的机会,让学生敢于朗读,热爱朗读。 
  二、拓宽写作素材积累渠道 
  《朗读者》的主题词选得别致有内涵,开场白句句精彩。例如第一期的"遇见"开场白:"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很多语文老师和学生都感慨:"《朗读者》每一场开场白都是一篇美文,都是俯首可得的写作素材。"但部分一线语文老师在写作教学中习惯于只用一种方法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摘抄读书笔记。《朗读者》带来的热效应启迪我们,听、看、读、想都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渠道,朗读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 
  一方面,运用多样化媒体,增加素材积累渠道。文学的呈现除了书籍,还有电视、电影、广播等多样化的媒体。教师应敢于打破作文素材积累只来自"笔下"的局限性,创新写作教学方法。例如,可以通过经典电视小视频,切入名著的导读等。譬如《智取生辰纲》一课,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电视剧《水浒传》恰好为分角色朗读扮演等提供了样例,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物个性、把握故事情节。 
  另一方面,依托云平台技术,分享朗读素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助力语文写作教学,在云平台大数据背景下,有声的朗读传播得更加便捷。例如,开展"云班课",让学生在班组内分享个人的朗读作品;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手机录屏技术等,在微信、QQ群中分享朗读的精彩小片段。 
  三、教师躬身乐做真朗读者 
  新课程理念一直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一线初中语文教师要躬身乐做真朗读者,提升个人专业素养,为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夯实根基。 
  第一,做教材的专业朗读者。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常常要扮演领读者或范读者,朗读时要能达到语音精准、语感能力突出的示范水平。研读教材,做教材的专业朗读者是初中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教师不仅个人要能精准朗读教材,洞悉文段要义,还要在此基础上知晓学情,把握学生朗读的前概念,以利于在教学中及时启发学生纠正朗读中的错误。尤其是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对通假字或生僻字等加以揣摩归纳,切勿造成误读或误解。 
  第二,做表达真情的朗读者。在《朗读者》节目中,"朗读者"的故事或温情,或悲伤,或幽默,或快乐,从不同层面展示了中华儿女的生活形态、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让中国人沉醉其中。语文老师们手握经典朗读素材(即教科书),应做表达真情的朗读者:朗读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时,激活字里行间的隐喻;朗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之时,用真情读出父爱如山;朗读曹操的《观沧海》之刻,读出政治家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教师用真情的朗读唤醒学生对朗读的热爱,升华学生的语文价值观。 
  第三,做持之以恒的朗读者。在碎片化学习到来的信息化时代,语文教师要做持之以恒的朗读者。坚持朗读经典文学作品,做好文化的传承,引领学生回归经典,学习经典,品味经典,抵制某些低俗或无厘头的"网络文字"。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坚持朗读新篇,关注现代文学的发展,关注语文教学的前沿阵地,丰富个人的知识储备,适应新时代学生的语言特点,找到沟通的桥梁。此外,语文教师要坚持朗读具有正能量的文字。初中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善,可塑性很强。语文教师要善用具有正能量的美文,激发学生的潜能,正心塑形,发挥语文教学育人的最大效能。 
  (责编 秦越霞)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