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普通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力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认识评价各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从教学大纲来看,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无外乎三大板块:文学运动、文艺思潮和作家作品。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以"史"带作品,重点讲作品的思路。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基本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填鸭式"讲授,其主观能动性并没有被完全调动起来,而这又自然影响到他们对"史"的认识与对作家作品的理解。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对象本身的变化。以前考上中文系的学生,大多都是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且有较好的文学功底,中学阶段就已经读过不少的作品,上了大学以后,很快就能凭着自己的积累,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和思考,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而现在很多进入中文系的学生是出于更现实的打算或者是服从志愿录取的,他们本身对于文学的兴趣一般,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约束,中学阶段读的作品寥寥,甚至语文还不大能过关,带着这样的基础上现当代文学课,会比较困难。二是本科教育体制的变化。以前大学本科重在培养专门人才,而现在大学教育强调通识教育,往往到研究生阶段才突出专业。课时分配上,各种公共课、通识课课时不断增加,而专业基础课时不断递减,这当然会影响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针对以上变化,《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应该如何去适应,如何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我认为,改变观念很重要,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教师照本宣科为讨论研究,加强人文修养的培养。
人文修养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即文史哲与道德、语言等方面的知识。(2)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具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意识形态特征。其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3)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4)遵循人文精神。它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人文修养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包括文学教育、语言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内容。其一层面是文化教育,特别是民族文化的教育。包括文化基本传统基本理念、基本精神等的教育和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的教育等内容。另一层面是精神修养的教育。包括精神境界、理想人格、信仰信念教育等内容。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传递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进行人生观教育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文学就是人学",作家的人格、经历、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和人物性格都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能使学生与这些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的楷模产生感情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思想的融合,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由此可见,文学作品的人文精神无疑是文学最重要的价值,优秀的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宗教、民俗学等人文精神的内涵。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不仅可以窥见到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的人文精神风貌,还可以启迪自己的思想,通过对作品中人文精神的拷问,积极地参与到人文精神的建构中来。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就是加强文本阅读。
首先,大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素质教育,他们学习文学这门课程,更主要的是为了提高人文修养和文学审美能力。正如有论者所言:"大学中文系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深刻的人文思想、敏锐的审美感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1]这种修养和能力不可能在文化空谈中提高,它只有依靠大量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在阅读实践中得以不断地深化。
其次,即使是对那些将来有可能从事专业研究的学生来说,大学也只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学习阶段,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文学阅读基础。因为在他们未来的专业学习与研究中,不可能再有大学时代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广泛的作品,而他们将要接触和掌握的各种文学理论和方法,必须有丰富文学作品阅读的接受前提,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第三,具体到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由于这一学科的独有特点,强化文本研究,尤其强调大学教育中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有其迫切性和重要性。现当代文学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将对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多种现实应用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当今的大学生对文学普遍缺少一种热情,面对这种现状,广大教师需要通过文本阅读的实践去引导学生认识和体会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同时,由于现当代文学作品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密切,文本上的阅读分析与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对社会的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大量的文本阅读实践,将促进大学生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现实,促进他们的社会关怀热情。而且,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将促进大学生文学史课程的学习,因为文学史不是抽象的概念历史,而是鲜活的文学作品历史,通过大量的文本阅读,学生能够借助文本进行深刻的形象记忆,从而比较容易而又牢固地掌握文学史的相关知识。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呢?
文本阅读能力"不是一个孤立的能力,而是综合着多方面的知识和内容",[2]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全面地培养。
首先是对文本的理解,即读懂作品,这需要有较细致全面的文体知识,更需要有广泛的阅读经验。教师要提倡学生阅读大量的原著,占有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提高他们对文本最直接的感悟能力和辨析能力。只有在广泛的文本阅读基础上,才能够辨别出何者为优、何者为劣,才能够造就对文学的敏锐感悟力。
其次,要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精神、深入分析以及与现实相联系的能力。与古典文学相比,中国现当代文学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其规范性和经典性还很匮乏,学生们对文学作品自由解读和思考的空间很大,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引导他们排除各种习见(包括文学史上的观点),真正从文本出发,独立地进行鉴赏、分析和评判。
再次是让学生做读书笔记,笔记包括文摘、读后感、札记、小评论等,这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在这方面,我们应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比如教会学生利用图书馆、阅览室,使他们能读、会读。
最后是表达能力,即用文字或口头将自己的阅读体会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它要求一定的文字功底和写作能力,掌握一定的研究性表达习惯。
总之,文本阅读能力不是一个孤立的能力,它需要学生眼到、手到、心到。而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更需要从"讲"与"读"两方面共同去努力,逐步使学生具有主动构建自己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自主性,从而将文学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内化为自身品性,从而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