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结构改革是当前我国职业院校进行课程开发的主要趋势。本文从作者一线教学实践经验和改革出发,立足工作过程系统化,阐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含义,介绍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基本信息,最后提出课程设计的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实践教学的尝试,在可行性方面较强,对其他课程的设计具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西方经济学教改
基金项目:本文属于2017年度西安培华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基于MOOC的专业基础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西方经济学为例(项目编号:PHY1707)。
西方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经济学基础知识,从而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得到运用。从目前教学效果来看,该课程教学现状很不乐观,探其原因,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性较强,内容上对学生逻辑思维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学习的时候觉得比较抽象。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要体现实用性和适中性,让学生能够对西方经济学产生兴趣,并且养成长期学习经济学的好习惯,这对高校任教的经济学老师而言,任重而道远。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工作过程导向即"基于工作过程"。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这种先进的思想是由德国教育专家首先提出来的。它的"双元制"教育理念在全球被广泛应用并推广,产生了深远影响。该教育模式在一些职业学校应用时,要求有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参与,所以加大了推广难度,从而被搁置下来。随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应运而生,这是德国的一些职业教育专家提出的。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职业教育思想最早是由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引入,后来由我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姜大源教授在高等职业教育广泛推广运用,带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飞跃式发展。所谓工作过程的概念,是指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1]。姜大源教授指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的就业为中心,在课程设计时以职业为任务载体,将原有的知识体系打乱,按照工作过程的步骤重新组合知识,形成合理的体系。
姜大源教授具体指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中的工作步骤,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主要六个步骤。"系统化"要求将每一门课程设计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学习情境,这几个情境的关系可以是平行排列的,或者逐步递进的或者包含的。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学习情境内容,要包含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在接下来的学习情境中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重构知识体系,不断重复这六个步骤,这样就可以达到提高授课效果的目的。
课程的基本信息
西方经济学是西安培华学院商学院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科56课时,本科64课时,3个学分,开课时间一般在大一上学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其两大主要内容。经济学的开课要求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经济学基本理论,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主要观点,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业的深造中,能够运用经济学分析问题的思维去处理问题,对现实生活中遇到有关经济学常识要学会分析,奠定深厚的理论功底。
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重点掌握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理论,以及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这是西方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另外,还涉及微观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论、生产要素最适组合论,生产成本中的利润最大化理论、厂商均衡论、规模效应理论、分配理论等。同时,还有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核算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理论、总供给与总需求理论等。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
1.课程内容重构
针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作过程"六个步骤,遵循三个及三个以上学习情境的原则。对于《西方经济学》课程来说,将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打乱,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可设计六个学习情境。在第一个学习情境中,主要让学生认识了解西方经济学,提出大炮与黄油的矛盾,以及两位经济学家的争论,引出作为经济学家是怎样思考的,然后举例介绍在经济学历史上较有影响的十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
在第二个学习情境中,将从房价和股价、二手车市场的逆向选择、保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社会主义蛋糕的做大与分好等问题出发,分析当今社会经济热点问题。
在第三个学习情境中,消费经济学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关注效用问题,即用最少的钱获取最大效用的产品。首先要介绍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分别使用边际效用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得出效用最大化理论。在收入方面,结合生产要素的概念,让学生在赚钱时有正确的价值观,一定要有合理合法的收入来源,举例说明非法收入的违法性。在消费方面,学会做个理性的消费者,合理规划,拒绝大学生高消费误区现象,适当结合分配论,将效用论和分配论相融合,做到内容上的相互渗透。
在第四个学习情境中,让学生转换成生产者的角色,将全班分成几组,每组成立一家企业,对该企业确定名称和经营目标等,每个同学承担相应的管理者角色。通过设定这样的情境,有利于我们课程设计的开展。然后结合案例《和迈克尔一起创业》,明确企业一定要讲信誉,有"言利必有义"这样的经营目标,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企业的最适生产阶段,也就是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最后讲解利润最大化理论,结合图形和公式,让学生锻炼逻辑思维。企业运行一段时间,介绍企业的适度规模,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管理经济学。
在第五个学习情境中,营销策略中的市场细分和定位,以及目标市场的确定成为现代营销的重中之重。然而在经济学中,不同的市场在产品差异、替代性,以及进入或退出市场的难易程度有差别,导致每个行业的需求曲线不同,这个也恰好是营销和经济学的结合点。所以,在学习中也应有不同的市场分类和消费者定位。在市场竞争中,制造产品的"差异性",从缺乏弹性的需求中获取竞争优势,不同目标定位的企业可以开展非价格的竞争。
在第六个学习情境中,民生经济学站在GDP角度。首先解释其含义和核算,举例民生CPI解读、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然后介绍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目标。政策中包含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再结合当今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下,政府实施不同的经济政策及宏观调控,让学生接触经济学的新闻,阐述经济学现象,运用经济学思维思考一些经济现象。
2.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的设计也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利于完善课程改革中的课程评价部分。传统的评价都是使用期末考试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是相当片面和狭隘的。在经济学中增加以下几个实训项目,见表1,将考核的目标定位于学生在学习课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能力素养,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3.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该课程考核的主体共有三个,即教师、第三方(企业)以及学生,从内容上看,由三个部分构成,见表2。第一部分是上述的实训项目,比例为30%,也是贯穿六个学习情境中的,教师在这部分不仅是传授者,更是引导者,考核学生之间的合作;企业负责实际操作部分,并对学生进行打分;学生自评;最后教师根据提交的实训总结报告进行评分。第二部分是过程性考核,比例为30%,这部分是近些年来西安培华学院一直在施行的考核方式,主要有四个模块,考勤、作业、课堂互动表现以及笔记,主要是由教师来考核。第三部分是期末考试,考查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占考核评分的40%。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