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教育类论文】朗读训练小议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02-24 12:10:59

 朗读是一种口、耳、心并用的训练方式,经常进行朗读训练,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体味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增强对语言、语义、语体的感受能力,培养起良好的语感。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那么,如何扎实地进行朗读的训练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用多种朗读形式,培养朗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语大纲指出:一年级起就应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教师应选用恰当、灵活的朗读方式,不断给学生以新鲜生动之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在讲读课文之前,老师应表情朗读。它能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榜样,学生也乐于模仿,从而起到导向和激发学生情感的作用。 
  其次,注意安排学生的自由朗读。该训练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切实的练习,符合学生各自的朗读能力实践,学生能扬长避短,从而调动其积极性。 
  再次,在讲读课文中安排学生试读、分角色朗读。此时以表扬为主,适时指出欠佳之处,在分角色朗读时应能表达出特定人物的感情特点,所以学生的兴趣浓厚。 
  最后,则注意安排好感情朗读。这时能反馈学生的朗读水平,便于指导,同时,也是对课文理解结果的反馈和深入体会。 
  老师安排朗读比赛(个人、小组、分桌、男生和女生),这样以赛促练,培养学生浓厚的朗读兴趣。 
   
  二、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朗读能力训练同其他能力训练一样,必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反复训练,逐步深入,学生由初步感知到熟读成诵,可分步进行。 
  感知课文,自由朗读。学生的朗读能力存在差异,在预习阶段让学生自由朗读,符合学生的朗读能力实践。老师应当提示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句子。要求:读得正确,不一字一顿,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得比较流利。在此基础上,感知文章大意,为深入理解课文打基础。朗读后,老师应检查读书的情况,纠正错误的读法。 
  理解课文,尝试感情朗读。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对重点的词、句段以及人物的语言进行有感情的尝试朗读训练。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掌握朗读的方法,进而领悟文章蕴涵的内容和情感。这样可以反馈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从而有利于教师调整教法。 
  赏析课文仔细吟读。学生领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之后,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描写细致的语段进行细细品味。边读边想象,切实提高语言鉴赏力,陶冶审美情趣。 
  反复诵读,以读助背。对文质兼美的课文或语段让学生反复诵读,做到语句入于目、诵于口、闻于耳、记于心,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三、在理解语文的过程中,训练朗读技艺。 
   
  对课文的正确理解是正确朗读的基础,同时,正确的朗读可以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根据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朗读时重点必须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变化,同时辅以表情的变化,从而做到以声传情,提高朗读能力。 
  例如《海上日出》一文中,朗读日出前"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应引学生用平静而缓慢的语调读以传达日出前周围宁静的美。"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此时,出现了奇异的景象,太阳就要升起来了,作者的心情也随之激动起来,因此,应引导学生在朗读时,逐步加快速度,渐次升高的语调读,表达出海上景象由静到动,由暗到明的变化和作者心情由平静到激动的变化。 
  逐步使学生从理论上弄清朗读训练时分三步进行:1、这一步怎么读?(究读法)2、为什么这么读?(讲理由)3、请你读一读(尝试法)。这样,既让学生明确了认识,又使学生付诸实践,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并提高了技能。 
  当然,训练朗读技能应以课文内容为根据,以促进理解为目的,切莫只求训练而不顾文章的表达方式和文体特点。 
  综上,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都起着重要作用。学生的朗读能力只有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余述全,老师,现居四川青神。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