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编者按:2017年10月21日,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全面启用。同时,国际高等教育研讨会在浙大海宁国际校区举行。巴斯大学校长格林尼斯・布雷克维尔(Glynis Marie Breakwell)、香港大学校长彼得・马蒂森(Peter Mathieson)、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前院长旺基・纳拉扬默蒂(Venky Narayanamurti)等27位来自全球知名大学的专家学者与浙江大学相关部门、院系代表共计200多人参加研讨会。本刊借此盛会之机对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宋永华进行了专访,并刊登宋永华副校长与格林尼斯・布雷克维尔的精彩讲话,以飨读者。
一、摆正心态、融入环境、踏实态度
和创新精神是国外生活学习成功之关键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宋永华教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本刊的专访。您在英国工作了18年,既在能源电力研究取得国际公认的学术成就,又在英国名校担任校领导。首先,请您谈谈您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体会。
宋永华:我从1991年在国内完成在校教育后到英国工作学习,并于2009年以首批"千人计划"的方式回国工作,在英国工作、学习、生活了整整18年。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强国。通过在英国留学、工作十多年,我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一样,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感受,我仅从自己的经历谈谈对在英国十多年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到英国后,我首先到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做英国皇家学会的访问学者,之后在几所大学进行科研和教学,后来做行政管理工作。与其他留学者不同,我是在国内接受完所有学校教育后到英国的。因此,国内的教育教学及生活方式对我在英国之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东西方融合的思维方式使得我在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时更游刃有余。就我个人来说,主要有如下几个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分享。
首先,需要摆正心态。刚到英国,陌生的人和环境,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有正确的心态是关键。刚到英国之时,我只能从最基础的学术交流做起,讲述自己在国内所做的研究,逐步地才能进入自己感兴趣的学校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坚定一个信念――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要把事情做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把每件小事情做好。例如,到公司、到学校去介绍自己的学术成果来争取项目,靠自身的能力、热情和执着去打动对方。我取得的每一份成绩,都是通过不懈努力,一点点争取得到的。
其次,要积极主动融入当地环境。中英之间相隔万里,在文化、生活习惯、社会制度、思�S方式、行为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作为外国留学者,唯有从改变自身做起,积极主动地融入当地环境,才可能有较为顺利的事业发展和愉快的生活,不能主观地只想让环境接纳自己。后来成为学校副校长、从事行政工作的时候,我就发现很多国内去的留学生在国外生活、学习、工作,总是有自己的小圈子,不愿意主动融入当地的环境,无法让别人了解你,也无法了解别人,这就大大限制了自身能力的发挥和事业的发展。
最后,要有踏实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上世纪90年代初,英国电力工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带来了一系列市场、经济 、管理、组织、优化、稳定控制等问题。我抓住了这个机会,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在英国电力工业改革上发挥了一定作用,取得了一些成果。2004年,我也因此被评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因此,我认为要想在科研工作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兼具踏实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无论做什么事情,也无论事大事小,只要选择了就一定脚踏实地地做好,力求完美。同时,还要有创新精神,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以创新的思维和办法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无论是在科研工作,还是在其他工作上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融汇中外,归国倾心育国家栋梁之才
《世界教育信息》:您在英国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什么在45岁年富力强时,您选择了回国?
宋永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项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领域更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已跃居世界前列。其中,高等教育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规模和竞争力跃居世界前列,但核心竞争力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选择回国有很多原因,但根本地还是我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在英国工作期间,我主动承担了大量教学工作,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既吸收国内教育注重基础培养的优点,同时结合英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特点,努力探索中西融合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与此同时,我在英国也积累了很多管理经验,1997年被布鲁内尔大学聘为终身教授,2004年被任命为副校长,分管研究生教育。在实践管理工作中,我对英国的教育体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包括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体系、质量保障体系、科研管理体系等。在英国工作期间,我对国外高等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体系有了进一步的深入思考。2007年的时候,利物浦大学邀请我出任该校副校长,同时兼任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现在,我任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并兼任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院长。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感中外高等教育有许多可以互相借鉴之处。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急需有创新能力、有全球竞争力的各级各类高端人才。英国工作的十多年给了我对高等教育思考和实践的宝贵机会,也对中西方各自的教育优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希望在祖国高端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改革创新方面有所作为。
三、中外合作办学显身手,
建世界一流高等教育机构
《世界教育信息》:您刚才提到了西交利物浦大学、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请您深入谈一谈开拓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的心路历程。
宋永华: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不可逆转以及最为重要的趋势和特征。在此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区域间高等教育相互学习、借鉴与合作蔚然成风,在实践上也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诸如,跨国科研合作产出更高质量研究成果,联手解决世界性难题;跨国联合人才培养成就了更多具备跨文化沟通与理解能力、国际视野与全球竞争力的国际人才等。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同样需要紧紧抓住这一大趋势,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力争在与世界知名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过程中相互学习、借鉴,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 从担任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开始,到现在在浙江大学创办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我一直都在思考能否创办一个将中西方各自教育优势相互融合、借鉴吸收,既扎根中国大地、具有中国特色,又高度国际化且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全新高等教育机构。因此,中外合作办学不仅是中国高校与外方高校简单的合作,而是能够在平等合作过程中相互碰撞、相互吸收、相互学习借鉴而实现共同的发展进步,既要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要努力推进合作方的发展进步,共同构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命运共同体,为世界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和模式创新作出贡献。因此,从西交利物浦到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我做的事情就是努力在中国创建一个汇聚全球高端高等教育要素资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提供世界一流品质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
四、新时代解决新矛盾,"双一流"建设
要立足于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和水平提升
《世界教育信息》:您刚才说到了世界一流品质的高等教育机构,当下我国教育领域最为热点的话题之一就是"双一流"建设。您认为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们需要怎样的中外合作办学?
宋永华: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是党和政府新时期在教育领域部署的重大国家战略,就是希望通过加快一流大学建设来增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与科技支撑。
根据我的理解,世界一流大学都是高度国际化的大学,不仅具备全球范围的影响力和声誉,而且能够从全球高等教育市场获取所需办学资源,并能为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在此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同样需要有新的使命和内涵。就使命来说,"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要成为助推我国相关高校和学科全面融入世界一流学术圈的重要抓手,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跟跑"到"并跑"乃至"引跑"的推力。就内涵来说,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要更丰富和立体,不仅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还要成为向世界展示和推广我国高等教育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平台,并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积极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作出探索和贡献。
具体来说,我认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必须首先紧紧抓住"高水平"这一关键点。十九大报告就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同样存在于高等教育领域和中外合作办学领域。据统计,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2000余个,其中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约占90%,而依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仅60余个,合作伙伴居于世界前列的更是少数。人民群众对于优质高等教育的向往和��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对外开放,关键是提高质量,而不是盲目扩大规模"。"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党中央在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集聚国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为我所用,才能适应新时代、解决新矛盾。目前,浙江大学坚持按照世界综合排名前20位或单一学科世界排名前5位的标准来选择合作伙伴,正是对这一政策的积极响应。浙江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建设国际校区,吸收借鉴国外高水平大学的优势教育资源,构建融合东西方教育优势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全球竞争力和世界担当的高素质一流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另外,高水平合作办学要立足促进高校自身学科建设和水平提升这一根本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颁布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要"加强高端引领,提升中国教育实力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要"通过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和特色学科,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联合攻关,加强国际前沿和薄弱学科建设,借鉴世界名校先进管理经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助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浙江大学国际校区内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均是由浙江大学主导的非法人机构,所合作办学的学科专业领域是合作双方优势学科,同时在一个校区内布局多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利于形成学科前沿交叉和多元发展,从而在国际校区形成相对完整的学科生态,有利于培养学生交叉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有利于提升浙江大学传统优势学科。
《世界教育信息》:具体来说,您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办学理念和模式方面做了哪些创新?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是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深化发展、我国全面建设世界高等教育强国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的时代背景需要有新的作为,需要有新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基于此考量,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从构思开始就做了大胆的创新和设计,包括"以我为主、一对多"的合作模式,"高水平"的办学目标,中西校园建筑艺术的交融,教室课桌的全新设计等。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在浙江大学培养目标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全球竞争力和世界担当,探索构建联合学院、文理学院、书院为核心,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养成教育并重的全人教育培养体系。所有的创新都围绕一个中心目标,即在新时期在中国创办一所具有世界先进教育理念及全球竞争力的高等教育机构。
具体来讲,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中外合作办学合作模式。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在于合作平台的搭建,具体包括合作对象的选择、合作模式的确定等。就合作对象来说,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坚持高标准遴选合作对象的基本原则,主要与世界综合排名前20或单学科排名前5的大学合作,以保证实现"高水平"的办学目标。就合作模式来说,我们独创"一对多"的合作模式,即以浙江大学为主导,与世界多个顶尖大学或学科同时合作,努力在国际校区构建跨国、跨区域、跨文化的高度国际化的办学机构。总结起来即为"以我为主、一对多、高水平"。
二是探索建立融合中西方优势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引进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均采用的People Soft校园解决方案、Syllabus+排课与教学资源优化管理系统和Blackboard课程平台,设计各类互动型教室、讨论室等,构建国际化的教学环境。积极探索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参照合作伙伴的学术要求和标准确定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计划、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同时符合合作伙伴毕业学术要求和浙江大学的学位标准。通过采用小班化教学,全英文授课,整合课堂讲授、小组辅导、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等,探索国际化的教学模式。
责编:杨盛昌
下一篇:【教育类论文】街头那把红雨伞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