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教育类论文】对文学课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02-24 10:46:04

 多媒体教学被视为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多媒体教学在高等院校教学中被广泛地运用。伴随着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比例的提高,伴随着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进一步发展,多媒体教学在高等院校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教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推广。在大力推广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在大量的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我们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和评价趋于客观冷静。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外国文学课程为例,看到文学课使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文学课大量使用、甚至全部课程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带来了不少问题。 
   
  一、从教学中学生的视角看,文学课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在学生的思考能力、艺术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上有局限性。 
   
  文学课常常是要结合具体人物、情节等具体内容分析问题的,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是由一张张教师制作好的幻灯片构成的,上课过程中,教师边讲边将幻灯片在屏幕上放映出来,每一张幻灯片都是瞬间呈现出来的,停留的时间很短,一张张幻灯片在学生的眼前流动。一张幻灯片的出现是瞬息之间完成的,这里缺少了一个教师板书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也相应地缺少了一个思考的时间,缺少了一个在头脑中领会和反思的空间。由于缺少思考,尽管每张幻灯片都是精心制作出来的,但实际上它的内容却无法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别是幻灯片的流动,看上去与传统教学中教师板书的过程相似,实际上,问题正出在这里:字幕停留的时间短暂,一张幻灯片翻页过去后被另一张幻灯片取代,这里,缺少了一个传统教学中始终留在学生眼前的完整的板书。完整的板书可以表现出一堂课的整体的思维过程,而多媒体课件的翻页,流动的幻灯片,使学生看见眼前的,忘记前面的,浮光掠影,不仅对于前面讲过的内容印象不深而且不易形成一个整体思维。而文学课需要把文学现象与分析结合在一起,从现象中理解文学的特点。例如讲戏剧《伪君子》是要结合戏剧情境谈其结构严谨的特点的,而使用课件教学,只能按先戏剧情境后结构特征来展示幻灯片,学生无法通过了解戏剧情境去理解结构问题,被动的接受取代了自主的思考。 
  文学课在课堂上重情感体验而非知识的记忆,文学课的教学不仅仅是给学生知识,主要的还是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艺术感受力,其中情感的交流是重要途径。 
  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后,教师形象让位给了屏幕,教师授课的语言相应地变得客观冷静,无论是情感交流还是语言感染力都大打折扣,教师自身人的因素被弱化,多媒体本身工具的因素被强化。学生目光不再与教师交流而是停留在屏幕上,学生对幻灯片的关注超过了听讲,甚至会为了把幻灯片上的内容记下来而置听讲于不顾,边听边思考边记笔记的学习方式,变成了边看屏幕边记笔记,越过了"听"这一重要途径。实际上,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听讲的方式更能够心领神会。缺少目光的交流、缺少倾听,学生与教师之间设置起了一个屏障,影响到学生对文学作品内容的感悟和理解。一堂传统的文学课,教师都会将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独特感悟和理解表达出来。教师上课时对文本的独特领悟和表达,实际上就与学生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交流和沟通。若教师本身理解内容深透,授课时精神饱满,语言生动,加上适当地使用形体语言,就会使上课富有感染力吸引力。特别是文学作品本身就具有从情感上打动学生的艺术感染力,例如《简・爱》中简・爱的爱情及其对世俗偏见的抗议是小说文本中富有感染力的部分,只有在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中,这种感染力才能实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有理性的思考也有情感的共鸣。 
  文学课除了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感受能力外,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文学课学习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文字构成的文学作品,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通过想象去领略文字所描绘的那个形象的世界。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会剪辑大量作家作品的图片和相关影视作品的视频片段,看上去也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最初看来,这些图片对学生理解作品有一定帮助,并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但是文学的形象与图片的形象是不同的,直观的屏幕形象无法产生文学想象出来的形象。譬如电影《特洛伊》中的海伦,远不如作品描绘的海伦更有魅力。即使女演员是美貌的,但也无法传达出文学所描绘的海伦的美,有时甚至相反。学生过于看重屏幕形象,而对文字阅读越来越懒惰,更乐于观看画面,这影响到文学作品阅读。越是简便易行,越对培养学生不利。重读图、轻阅读,不仅使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能力下降,而且对文字的感动越来越少,尤其是失去了文学的想象力。传统文学课教学中的优势――文学想象不见了。用多媒体的直观反而牺牲了想象。忽视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此外,从人本教学去看,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教室窗帘拉下,而学生就在较暗的灯光下上课,这也远不如自然光线下的教学更利于学生健康。 
   
  二、从教学中教师的视角看,长期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不利于教师授课能力的提高,不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 
   
  用多媒体课件上课不容易发现问题不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影响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例如板书书写不够工整的问题、讲课不连贯的问题、教学思路不条理的问题、内容贫乏的问题,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使用一张张课件把一堂课填的满满的,从而将上述问题遮掩住。遮掩某些不足,恰恰是不利于改进教学的,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例如刚刚讲课的教师,可能会在语言表达、板书、内容处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针对听课过程中大家提出的意见,青年教师的讲课能逐渐改进,有所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上的进步十分明显。有的教师一直使用课件上课,由于没有在教学基本功上下什么力气,教学能力得不到提高,不利于教师自身成长。传统讲课更能够锻炼讲课能力,开始就使用媒体课件讲课对教师成长不利。 
  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师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到课件制作上,影响到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课件制作和放映本身对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所用图片的清晰程度如何、图片本身是否新颖。特别是在播放方式、播放时机的选择,翻页的灵活性方面有很多技术上的要求,这些都需要培训,并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初次使用课件时,教师为了制作好课件须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反而对教学内容的关注较少,舍本求末。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容易导致教师依赖课件,教师自身的能动性消退。有的教师上课前课件改动很小,甚至同一句话上次这样讲,下次会原封不动重复。依赖课件上课,导致教师本身语言贫乏,思维固定,不适合文学课教学,文学课授课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求教师每次课都应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还有的教师的课件下载和复制他人现成的课件,这不仅不是资源共享,而是鹦鹉学舌地重复和复制他人。而人的思想感情是不能复制的,否则教师自身的能动性、创造性都会消失殆尽。 
  当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后,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其先进性的一面,而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认识不足。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人本主义课程是以"人的能力的全域发展"为目的的。从关注人、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教师的成长的角度去看,多媒体教学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在传统的文学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是纸制的文字文本,教师主要用语言和板书进行表达,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在边听边记的同时进行着取舍和思考,情感和判断、记忆和想象都在发挥作用,与教师形成呼应,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体现,教学活动是以"人"为本的。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教师退居讲台的旁边,边操控播放仪器设备边进行旁白式的说明讲解,学生则较轻松地观看和浏览着前面讲台中心位置上的屏幕课件,不再关心文本,甚至不太理会教师在说些什么,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在悄然隐退,教学活动变成了以"技术"为本。文学课教学的主体始终应当是人,是教师和学生,人不能够被自己所创造的物和环境所奴役。特别是文学课教学,离开了人的情感、想象、思考、判断,文学课就不再是文学课;离开了对人心灵与精神的关注,与文学课的教学目的相左。 
  传统教学有传统的优势,并非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就代表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代表着先进。也不是每种课型更不是每节课都适合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多媒体教学只能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能成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教学方式,应当结合专业和学科实际特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将适得其反,流于形式,违背教学本身的目的。文学课整个课堂甚至整门课自始至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弊多利少,应当根据实际需要慎用,在使用的比例上有适当的限制。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