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教育类论文】解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理论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02-24 10:44:28

 解构主义的策源地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其领军人物为法国哲学家德里达。解构主义产生于西方文艺批评理论界对结构主义的反叛,以消解为主要特征,系统地消解了结构主义的结构和意义等重要概念,故称"解构主义",又名"后结构主义"。翻译作为一门开放的体系,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解构主义的渗透和挑战。 
   
  一、解构传统语言学中"所指-能指"之间的固定关系 
   
  解构主义理论是在对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批判中建立起来的,围绕语言文字问题对结构主义语言学进行了批判,其着手点正是索绪尔的所指和能指泾渭分明的划分,以及所有能够界定、捕捉或固定意义的观念,其代表人物有德里达、福柯、罗兰・巴尔特以及保罗・德曼等人。 
  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固定关系正是传统翻译理论中可译性赖以安身立命的前提,而如今这个前提受到了解构主义的挑战,自然这并不能就对可译性进行否定,但确实为我们思考文本翻译提供了一个更为开阔的视野,也是"对借助语言来充分描述和解释翻译之可能性问题的质疑"。文本的意义变得不确定起来,这样一来原作者表达自己意图的能力也受到了质疑。 
   
  二、解构原作与原作者的权威地位 
   
  传统的翻译理论总倾向于将译者所翻译的译作当作原作的派生物,附属于原作。而本雅明在其著作《译者的任务》中指出:"在生存的进程中,当一部作品到了声闻遐迩的时候,不纯粹传达主题的译文便开始问世。因此,与不称职的译者的主张相反,这种译文与其说符合作品的需要,毋宁说作品由于译文而得以存在。在译文中,原作的生命获得了最新的、继续更新的和最完整的展开。"这句话可被视为解构主义对原作与原作者权威地位的消解。原作与译作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决定与从属的关系,而是相互依赖、由彼此而得以生存,且"原作与译文又相互借贷" 
  德里达认为考察语言被言说掩盖的遗迹,最好的领域就是翻译,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对此体会最深。译者在选择恰当的词汇的时候,发现语言间的同义词也有细微的差别,正确的翻译和精确的复制也会具有不同于原文的意义。这是语言的局限,一个两种语言都无法达到的灰色地带,一个既在又不在的无声的意义或思想。译者的任务是通过变形(transformation)给原作赋予新的生命,让它在原作者力不能及的时间和地方活得更好、更长久。 
   
  三、解构传统翻译的本体性研究 
   
  传统的翻译理论把翻译的研究对象局限于翻译文本自身,使翻译研究长久以来束缚于本体性研究的桎梏中不能自拔。这一点在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研究对象通常是原文文本与译文文本之中的字、词、句之间的忠实程度,以及两种文本总体的比较,来探讨是否做到了"信、达、雅"。对翻译的研究从未越出翻译文本这个雷池之外半步。 
  自20世纪60年代解构主义发源于法国,并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以后,翻译研究的视野开始扩大化。在文化转向的过程中,翻译研究理论与多种意识流派进行结合,由此产生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等。 
  同时,巴斯奈特和勒菲弗尔开始关注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文化对翻译过程的影响。根据勒菲弗尔的观点,影响翻译过程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文学系统内的专业人员,(2)文学系统外的赞助者,(3)处于主流地位的诗学。在解构主义的影响之下,翻译研究的范围被拓宽了,理论家和批评家们开始在更为宽广的视野对翻译这项活动进行审视,发现了许多以前被忽视的因素。人们开始关注意识形态对翻译过程的影响,这个过程包括翻译文本的选择、译者语言的选择等等,人们开始关注出版机构、经济地位对翻译过程的影响等等。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