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 要: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学生很好的表率,因为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学生数学语言的形成特别重要。
关键词:培养;习惯;数学语言;训练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语言不单单是语文学科的任务,小学数学要求学生科学合理地运用数学语言对事物进行描述,下面就如何科学巧妙地运用数学语言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
在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说话要准确无误、清晰明了,用比较完整的数学语言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表达和描述。例如,有的学生说:"9是倍数,3是因数""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的体积的三分之一"。以上的说法是十分不准确的,说话要求有根据,而且还要连贯和通顺。例如:"17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让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是质数,又因为17只有1和17两个因数,所以17是质数。"这样的回答十分准确,有理有据。
二、在教师有条理的教学语言的感染下形成数学语言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学生很好的表率,因为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特别强,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学生数学语言的形成特别重要。所以,我们作为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要力求准确无误、简捷、条理清晰,并且要有很强的逻辑性。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数学语言的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起到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我在给学生讲解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44×25=11×(4×25),这是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的乘积的形式,再运用乘法结合律。讲完后我又让学生说一下这个运算道理,并且出了几道与这个题类似的题让学生们去说出他们的做法,这样既让学生清楚运算道理,又使学生数学语言得到了更好的训练。"
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持久地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
从小学的起始年级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紧紧抓住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反复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引导学生准确地运用所学的语言对所学的运算道理进行讲解,并且让他们说一说他们的解题思路、解题过程和分析过程,一二年级的学生表达能力差一些,我就让他们先想后说,想好了再说,这样做可以使低年级的学生逐步养成说话条理清晰,连贯地表达出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w进行演示,有目的地让学生利用数学语言说出要做的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并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自己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学生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四、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操作是肢体和头脑协同的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外在表达形式,是思维的物质具体表现形式,所以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也不是什么都不去做,我们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对操作过程加以描述,用数学语言表述所获得的知识和动脑思考的过程,把实践操作、动脑思考和利用语言表达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得到的感性认识转化为内在的理性认识,从而起到一个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深化理解的目的。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折纸的方法,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把一张A4纸平均分成4份,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我作为一名引导者,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想出多个不同的分法,然后用不同颜色的染料涂出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等,并让学生用分数进行表示,这样学生们可以深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也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他们的动手操作过程,以及他们在操作过程中的想法,在动手进行实践操作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语言表述事物的能力。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这样可以大大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经过学生有条理的实践动手操作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可以把学生的实践操作转变成为头脑内部的思维活动,这样可以掌握生活环境事物当中数理方面的规律,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任重道远,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握恰当的时机,创设一个个鲜活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事物的机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数学思维处理问题的能力,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得到树立,使学生养成科学有效地使用数学语言表达事物的良好习惯,真正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