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 要:为实现区域内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上好学",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创新办学模式,发挥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的优势,努力实现全区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
关键词:办学模式;共享资源;共同发展
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指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因此,鞍山市立山区教育局充分利用创建辽宁省教育强区和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区的契机,为实现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上好学",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着力创新办学模式,于2012年3月成立"立山区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努力实现全区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共同体发展新格局
由于历史、环境、生源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学校发展必然会有快有慢,也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为切实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立山区教育局结合教育发展实际,制定《立山区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实施方案》,将全区14所小学按区域和各自优势及特点,划分四个"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确定"科学发展、优势互补、优质均衡、共同提高"发展目标。创建领导小组、联席会、工作小组、学科先导小组四级管理运行网络。构建教育教学管理一体化、教研联动一体化、优质资源共享一体化、校园文化建设一体化工作机制。
光明小学作为核心校,与双山小学、红拖小学共同组成第三教育共同体。我校在规范管理、教师培养、教学科研、课程改革等方面发挥辐射作用,与结对学校共同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同体学校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共享��质资源,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一是共享备课资源。学前周,三所学校的教师都聚在光明小学进行集备。每个年级所有任课教师根据个人擅长的课型确定主备人,分享、探究教学内容,确定最佳教学方案,使三所学校的孩子们都能享受一致的优质教育资源。
二是共享信息资源。建立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全体教师积极上传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利用腾讯、微博开展网上研讨活动,展示优秀教师录像课,所有教师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上观课,并留言点评,实现网上教研日常化。
三是教师资源共享。共同体学校各自选择五名最优秀教师进行交叉轮岗,全面参与对口学校备课、上课、校本教研、学生活动、业务学习等工作,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技能,促进了优秀资源共享,使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师资。
四是物质资源共享。2016年,第三共同体在光明小学共同召开"阳光体育、快乐奔跑"田径运动会,今年还将开展特色项目互学活动,进行校园足球联赛、花样跳绳比赛等多项活动,为三所学校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特长和互相学习的机会。
三、精心搭建平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一是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共同体学校每年均开展为期一周的名师示范课展示活动,课后名师集中进行反思,为全体教师深入探究课堂教学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集中组织开展"围炉・论道"名师巡讲进校园活动,把好的教育理念和具体做法辐射到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促进教师共同提升。
二是开展同课异构。在同课异构中,不同教者的个性化教学向大家展示不同形式、不同侧重点、不同内涵的教学魅力,课后通过同课异构对比研究开展实质性讨论与反思,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实现课堂教学优势互补,促进了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三是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共同体确立"班主任工作方法创新"研究课题,召开课题研讨会,创新班级管理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确立《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形成各个年段语文预习能力要求。鞍山电视台《鞍山新闻》栏目组对此项活动进行全程采访并播放。2016年6月,立山区小学进行了增值评价基线测试调查,我们三校学生主动预习率达到96.6%,说明我们共同体的这一课题已经取得实效,促进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力求和而不同,创建特色教育品牌
共同体学校不是集团化办学,不是建立一所名校的分校,而是不求同一范例,保持各自特色,共同体学校既相互支持,共享优质资源,又追求个性发展,形成学校品牌。光明小学"自主教育"一直致力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校园电视台、校报等载体,社会实践活动、校园"四节"等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五自"学生。双山小学"适性教育"通过激发师生内在生命动力,张扬个性。红拖小学"精彩教育"通过市区闻名的威风锣鼓、校园足球等特色项目,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可以说,我们第三共同体三所学校做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五年来,立山区小学教育共同体为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区域均衡发展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创造性地激发学校发展内动力,让更多教师实现专业成长,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为立山区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区作出了贡献。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