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 要:德育作为语文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语文课程作为教育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十分必要。主要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进行分析,以期起到推动小学课程教育发展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途径
德、智、体、美、劳间具备不可分割的关系,发展中互相渗透,对小学生学习成长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小学需要将德育工作放在关键位置,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在语文教育中合理渗透德育,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民族精神。基于此,本文主要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对德育渗透的途径进行分享。
一、现阶段小学德育存在的不足
教育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新课改一再强调学校教育需要将素质教育视作重点工作,创新德育工作形式,学生德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限制,我国小学德育工作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我��小学语文教育侧重于智力开发,轻视德育熏陶。我国社会公民的文明水平随着社会文明建设进程的推进而不断提升,当下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学生的升学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广泛热议的话题,教育竞争愈发激烈。受当前教育测评方式因素的影响,各地小学依旧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考核本校教育能力的唯一标准,升学率依旧是左右学校教育的关键要素。虽然国家提出减负教育理念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只有极个别学校将其落实到位。在开展语文课程教育过程中,德育一直处于边缘位置,文以明道一直是我国语文教育主张的思想,但是受到就业发展的影响,语文教育已经变成一种帮助学生顺利升学的工具,许多教师放弃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轻视语文教育对学生三观塑造的作用,只将语文教材视作是一个工具,课堂中只是浅浅地分析问题,此举严重偏离了课程设置的初衷[1]。
其二,小学语文德育中经常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采用灌输的形式,导致学生很难在情感上认可德育。现阶段的小学语文德育虽然关注学生德育知识的掌握情况,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却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情绪的变化。小学生普遍不喜欢写读后感,迫于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学生会从教材课文、参考书中摘选句子,或者直接搬用,滥竽充数,对于此种"读后感"教师也不会追究,极大地忽视了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学情感与净化心灵的作用,没有肩负起语文教育的职责。
二、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著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了许多多元化、启发性强的文章。如: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文章、歌颂祖国大好山河、真实的历史事件、英雄事迹等。还有的文章文笔比较优美,歌颂自然,可以使学生更加喜欢生活,形成正确的三观。部分文章还紧随时代发展脚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思考能力。在开展语文课堂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依据文章特征,将德育目标合理渗透到文章中,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素材,在阅读中体验作者的创作想法。在学生阅读中,教师需要适当点拨,用感情来打动别人的心或者是讲道理使学生明白,不厌其烦地为学生解释[2]。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质量较好,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声情并茂地教学,灵活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原始欲望,使学生走进文章的世界感受情感,借助文章的讲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使学生掌握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思想品格,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充分发挥德育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德育不应该局限于语文教材,语文德育工作涉及生活的多个方面,因此在开展德育工作中需要从多个角度下手,使德育如春风细雨般沁入学生的内心。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厘清课内课外、学习生活、阅读写作的关系,利用德育工作将其衔接在一起。组织开展多项形式各异的语文教育活动,丰富课程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德育体验与专业知识基础,使德育渗透至学生的生活中,不断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定期组织学生阅读相关书籍,配合主题式的诗歌比赛,自主组队做手抄报、演讲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修养,强化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无形中受到语文德育的熏陶,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文化的魅力所在,并喜欢上语文文化,激发爱国情感。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课程,是德育渗透的最佳场所与途径。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创新教育形式,在课堂教育中灵活渗透德育,利用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去教化学生,从而充分发挥德育的作用。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