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前言
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即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国有经济在公有制经济中起到主导作用,国有资产在社会总体产中占有优势,两种因素共同说明了一个现象,即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既然同样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主力,实行深化长远的改革创新,无疑是保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得以稳定和延续的重要前提。
一、对国有经济与资产的基本认识
(一) 维系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国家制度的形成与性质主要参照占据国家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而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支撑其制度能够有效运行的经济基础便是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作用和主要力量的国有经济,并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并成为国家公有制经济的三大主力[1]。而对于国有经济而言,则是中国经济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中占据基础性、主导性、战略性的地位,这主要体现在社会资源占有、产业分布、吸收就业、提供财政收入等多个方面。而作为国有经济的表现形式--国有资产,一样在国有资产的比重中占据绝对的优势。作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其主要标志有二:第一,就全国而言,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所以说国有经济与国有资产好比一枚硬币的两面,共同反映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根基与性质特点[2]。
(二)捍卫国内市场的天然屏障
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壮大,有利于捍卫国内社会主义市场,成为促进市场环境的稳定与安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场的作用在经济生活中越发重要,并已经成为了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因素。而市场的根本,正在于国有经济及其资产在市场活动中的巩固和维系,在这一方面始终在市场规模的扩大中得以体现。虽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的经济体制结构,但国有经济的基础性、主导性、战略性地位并没有改变。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国有经济占用着70%左右的社会经济资源。截至八五计划期末,20.1万户国有工商企业的资产总额达到9.6万亿元;"六五"、"七五"、"八五"期间,国有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6.65%、63.28%、66.86%左右。1.2万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虽然只占全部国有企业总数的2.8%,占全部企业总数的1.5%,但其拥有的固定资产仍然占全国工业固定资产的65%。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中国有经济的资产占59.9%,资本金占51.9%,就业人数占66.5%,总产值占47.1%,增加值占53.8%左右[3]。
(三)化解经济危机的力量之源
国有经济相比较私人经济或国家垄断经济而言,还存在着有助于防范风险的突出优势[4]。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时期,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时候,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苏联依然屹立不倒,以至于历经二战烽火之后仍旧能够跻身于超级大国的行列。中国虽然鼓励私营经济与个体经济的发展及在市场中的融合,但由于社会制度的存在,导致了国有经济必然掌控着国家经济的命脉,而且国有资产也必将垄断着社会总资产。从实质上看,中国当前的经济体制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计划与市场的有机协调。2008年次贷危机不请自来,欧美日本的金融机制与市场尽皆呈现出颓废的姿态,唯有中国一款四万亿人民币的国有经济上的刺激救助,并辅之以合适的货币财政手段,使得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冲击程度远远逊色于世界各发达国家。综上所述,国有经济是无疑化解经济危机的力量之源[5]。
二、国有经济与资产实行改革的必要因素
(一) 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国有经济与国有资产的改革是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这种要求体现在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两个方面。从国内环境上看,社会主义经济在国有经济的带动下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社会资产的流动趋向在国有资产的引导下也逐渐加快了进程,两种因素共同成就了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空前繁荣[6]。然而既然不断坚持对内改革作为强国之路的基本要义,公有制经济各个部分环节方面也然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过多次调整和改革,但这一体制仍未能充分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所以继十六大提出"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指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探索国有资产和经营"的有效形式。改革的实践证明,只有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国有经济战略调整,才能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7]。从国际环境上看,经济全球化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机遇来临的同时也孕育着更多的风险,2008年的次贷危机便是一个充实的例证。而正由于4万亿人民币的及时出现,使得中国金融市场得以有惊无险。由此可见,国有经济方面的改革也客观起到抵制国际风险的积极作用,在必要时刻能够力挽狂澜,充分体现出公有制的绝对优势。(二)国有经济主导力量的弱化
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也在无意间形成了迫切实行国有经济与资产体制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所有制结构从单一化向多元化改革的推进,国有经济的比重逐渐下降。尽管政府一再强调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在关键行业和领域保障国有经济垄断经营,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依然不断弱化。这种现象不仅直接冲击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而且恶化市场环境,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的齐头并进,以及少数国企没能做到与时俱进的改革觉悟等主客观原因,使得国有经济在市场中一度呈现萎缩与控制力弱化的迹象。虽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国企改革几乎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同步,经历了企业扩权、利润留成、企业经营责任承包制、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二十多年来,国有资产总量在增长,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至今仍陷于长期亏损的状态。
三、振兴国有经济与国有资产的改革方略
(一)健全国有企业体制,完善权力监督
为了实现解决当前矛盾和问题,务必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而若要坚持这种主体地位,就必须要从振兴国有经济与国有资产入手,进行深刻的经济改革活动。首先作为经济发展与资产运作的主体,企业务必要率先实现改革创新,以在市场上能够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作为国有经济的运作者,国企的改革必然要首当其冲。首先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改变现行行政管理体制是促使权力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基本前提。在保障市场经济的公正有效运行的情况下,完善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势在必行。面临当前权力监督机制不完善的现实问题,必须将公共部门监督与市场监督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构筑多维度的主体监督体制,形成交叉复合型网状监督体系。此外必须建立完整的惩罚机制,形成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可执行的惩戒体系,特别是要强化对利用公权谋私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在惩处中增加对直接负责人间接负责人和连带关系人监管人的处罚条款,对权力拥有者形成具有实际威慑力的负向激励机制。
(二)优化国有资产结构,提升控制能力
除了国有经济范围内的体制改革外,国有资产方面也要践行大手笔的结构优化与体制革新战略,才能保证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的控制能力得以不断地提升。当前,国际经济正处于产业结构变革的重要时期,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引导国有资本向重大装备制造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领域以及民生领域集聚,保持和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优化国有资产结构,其主要改革的着眼点主要有三:第一,完善国有资本进入退出及合理流动机制。依托资本市场增强国有资产的流动性,让国有资产根据需要顺畅地从相关产业退出或进入;第二,强化国资委在国有资产结构调整中的职能。国资委应当加强对世界产业演进趋势的研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跟踪和对国有企业总体布局的研究;第三,发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国有资产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支持重点行业的飞速发展。
结论
作为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主要侧面,国有经济与国有资产需要分别以宏观和具体的角度上进行不断深化的改革,方可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繁荣与持续壮大。中国已经持续了三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转型过程,虽然取得了世所公认的成就,但是尚未完成。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宏观和微观经济运行等方面,都是国有经济与资产方面需要着力研究的问题,并都要放在不断进行改革创新的社会背景下进行。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