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引言
2015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在祝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的同时,充分肯定了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并表示中国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也愿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既肯定了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在过去30多年中利用自身融资优势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向世界说明,中国在获得国际支持的同时,已经探索和总结出一整套不仅适用于中国,同时可以向世界各国展示和利用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开发性金融( Development Financing)在中国产业成长和体制成长中的独特作用,不仅是这些经济发展理念的代表之一,而且作为连接政府和市场的重要桥梁,也为后发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
近年来,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各国政府在推进一系列关键性战略目标中,对开发性金融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这其中包括利用开发性金融维持金融体系稳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换代升级,筹集中长期融资,培育各类产业的前沿市场等等。但开发性金融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金融工具,各个国家对其金融运作的原理和主要功能的认识还存在差异。过去几十年曾经出现过部分国家开发性金融机构在政府支持的背景下,主动与他国开发性金融机构进行资金实力比拼,谋求官方信用支持以提升信贷额度,忽视债务人、债权人经济实力和政治风险的情况,造成金融领域的"军备竞赛"。中国的开发性金融也走过了一个逐步探索运作方式、赢利模式和风险管理制度的过程。国家开发银行从1994年成立至今,在为"两基一支"(即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提供长期建设资金支持的同时,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投融资体制机制,通过市场化运作不仅缓解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瓶颈制约因素,而且还帮助完成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的市场培育,加深了同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获得了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理解和认同。
"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提出至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多个国家已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人,"一带一路"发展倡议进人实质性的落实阶段。要真正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既需要考虑不同国家之间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民情等在内的各种地缘性差异,同时还需要找到能被沿线国家普遍接受和认同的开发模式及合作途径。作为中国发展经验的典型代表,开发性金融在国内国际的实践经验和特点是否能够成为满足这些普适性要求的金融形式,并转化为这些国家可实际操作的模式,需要对中国开发性金融的特点和运作机理加以深人分析。
鉴于此,本文拟在对开发性金融理论研究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开发性金融支持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国际合作互利共赢等方面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及其原因进行总结,进而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国开发性金融模式中可以借鉴的经验。
二、开发性金融研究文献述评
纵观国内外开发性金融理论研究的轨迹,开发性金融的研究基本来源于对政策性金融研究的不断演化和深人,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开发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的关系,由此对开发性金融的概念进行界定。二是开发性金融的功能作用,即开发性金融如何通过自身的准公共性特征,在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平抑经济周期波动等方面发挥作用。
从国外学者的研究来看,目前还没有对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的内涵和外延等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的文献。从现有文献看,国外学者大都将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合并成一个概念进行分析研究。他们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产业转移、信息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等领域出发论述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为什么存在及其作用和效果。例如,美国学者查莫斯·约翰逊(Chalmers Johnson)}}和齐斯曼(( John Zysman ) }通过研究一致认为,政策性金融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工具。而齐斯曼在约翰逊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认为,一个国家的政府凭借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国家战略高度上可以将资金连续地从传统部门向新兴部门进行配置转移。还有一些学者从信息经济学理论出发,对政策性金融存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斯蒂格利茨和维斯(Joseph Eugene Stiglitz & AndrewWeiss'站在"逆向选择"角度进行讨论,发现由于金融市场上信息不对称,自由竞争市场上的"信贷配给"可能成为一种长期均衡现象,造成一些市场上的主体很难得到融资机会,因此需要政府进行介人引导,而政策性金融恰好是政府介人引导金融市场的一种重要形式。威廉姆森(Oliver EatonWilliamson)}''则从"道德风险"的角度加以分析,认为在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和帮助提高社会福利等方面,政策性金融有特殊优势。此外,许多日本学者对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增长背后财政投融资的功效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政策性金融可以分为直接功效和间接功效。直接功效是指借助政策性金融贷款,可以提高企业获得资金的可能性,同时通过政策性金融的低利率带来的补助功效;间接功效是指政策性金融的贷款行为所产生的诱导效应。在直接功效方面,小掠正立、吉野直行提出的以日本开发银行为代表的政策性银行,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为日本基础产业提供大量资金扶持的同时,也对农业、中小企业等弱质行业进行了补助和保护。在间接功效方面,东京大学的日向野、崛内大原等认为,因为信贷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开发性金融机构凭借不以利润最大化为行动原则介人金融市场后,就可以缓解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同时通过对民间金融机构融资的诱导作用,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
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来看,近20年对开发性金融研究的理论成果不断得到丰富。其中在开发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关系的研究上,理论界有三种认识。一种主要分析开发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的关系,例如,陈元和其当时所领导的国家开发银行认为,政策性金融是较为低级的开发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是对传统政策性金融的发展,而李扬、林勇和张宗益认为,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府参与本身就说明开发性金融具有明显的政策倾向性,应当属于政策性金融范畴。另一种着力于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例如,以自钦先、王伟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开发性金融以性质区分,应分为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商业性金融,张朝方、武海峰'川则认为,开发性金融是两个集合即政策性金融范畴和商业性金融范畴之间的交集部分,是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之间相互融合产生的金融形式。第三种则完全不同于以上两种观点,李志辉、王永伟认为,开发性金融是一种独立的金融形态,它不同于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会利用融资推动制度和市场建设,从而达到一国政府希望实现的特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资金融通方式。陈元在总结开发性金融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时,对之前的认识进行了深化,认为开发性金融不是政策性、商业性的机构属性问题,而是一种金融方法。袁乐平、陈森将以上三种观点总结为三种金融形式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和并列关系,提出在理论上应跳出政策性金融框架思维,在投融资期限结构上重新考虑开发性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的互补关系。尽管对这三种关系的研究理论界尚未达成一致,但随着国家开发银行金融实践活动的不断深人,尤其是自2008年以后,整个理论界对于开发性金融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开始逐步向国家开发银行定义的内容靠拢。这一概念包含三个核心要素,即特定的主体、特定的任务和特定的目标。所谓特定的主体,即在一个国家或者某个国家联合体中建立的某些具有国家信用特征的金融机构;特定的任务就是在金融市场上,不仅要为某些特定需求者提供中长期融资,而且还凭借建设市场和健全制度的方式,同时推动市场主体和自身业务的发展;特定的目标就是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经济长期增长,实现其他政府目标的一种特殊金融形式。
在开发性金融的功效研究方面,部分研究者如温守义、高媛媛、何江等通过对开发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关系分析,认为开发性金融实际上是在延续政策性金融的扶植功能、逆向选择功能、诱导性功能、扩张性功能、补充性功能和专业性服务与协调功能。还有一部分专家学者从开发性金融具有的独特性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认为除了具有上述功能外,开发性金融还具有弥补政策性金融缺陷功能、有效运用和放大政府信用在市场建设中的功能、连接政府和市场的桥梁功能、规划指导功能、平抑经济周期波动功能以及风险防范功能等。还有众多学者针对开发性金融的这些功能在推进城市化建设、国家高新产业区发展、中小企业发展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转型升级等方面具体的运作机理进行了研究。近期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开发性金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建设的重点合作等领域。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开发性金融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领域一项重要的金融形式,其独特作用已经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认可,但针对开发性金融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仍在不断深人,尤其是开发性金融在国际合作和开发中的作用以及在区域合作中的可借鉴模式仍需不断探索。
责编:古斯琪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