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架空层简介
架空层即是灰空间,也可称为过渡空间,其本意是指建筑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以达到室内外融和的目的。架空层具有减轻由于现代建筑使城市空间分离成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而造成的感情上的疏远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建筑内外空间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建筑空间序列中起到过渡、连接、转化和衬托的作用,其形式多以开放和半开放为主。架空层设计考虑室外景观的引入,空间内有景可赏、相对安定,能体现生活化特征与场景。
二、架空层景观设计原则
2.1 室内外景观相互渗透
架空层设计的理论思想集中于建筑内外空间的衔接与过渡,所以设计时一定要体现室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通常可以将室外的植物或铺装延伸到室内,即将室外空间引入架空层,或者在架空层摆放沙发组合等家具,即将室内空间引入架空层,两种空间元素在这里相互融合,达到相互渗透的目的。
2.2 形式简化,成本合理
架空层可以在电梯厅用室内装修的标准,装修的富丽堂皇;在与外界结合处设计得充满野趣;在架空层中间部分布置的简洁舒适,不同的设计手法将架空层的各个空间相衔接,这中间各种形式的尺度是要拿捏到位的,不会全部是富丽堂皇的室内装饰风格,也不会单调的只有铺装和力柱,在保证景观设计效力最大化的前提下节约成本。每栋楼架空层中可以根据面积大小设置一两处焦点景观,在光线较难到达的角落可以选择真石漆等材料代替石材,从而控制成本。
2.3 风格协调,细节精致
架空层景观跟小区景观风格协调,架空层墙柱、吊顶与室内装修风格协调。空间形式的贯穿和连通的同时也完成了行为模式和生活情节的连贯、和谐、统一。架空层景观空间尺度更倾向室内化,使得人在与景观的对话交流中更易于识别和记忆景观的瑕疵和优点。所以,在景观的细部处理上是十分重要的。
2.4 舒适宜人,互动参与
因此在架空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力求在设计的每个环节中注意居民生活的每个方面及细微环节,给使用者以家的感觉。家的感觉最基本的要求是,架空层环境的舒适性使得使用者占据架空层环境中的某个角落。只有将人的因素容纳进景观设计中,考虑居民如何活动,居住区架空层景观设计才会有意义。
三、架空层设计探讨及应用
3.1 架空层细节设计考虑因素
3.1.1 厘清架空层的规划结构和细节之间的关系规划结构是大前提, 是总的、统揽全局的筹划,而细节是各项景观要素的具体做法的落实。当架空层的规划结构形式确定后,必须在规划的指导下,落实到细节上,只有将基本点的设计细化,也就是把架空层的景观要素做细、做精,才能充分实现景观设计的战略目标。
3.1.2 处理好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景观是一门实用艺术,具有一定的功能性, 功能性是景观的基本属性, 各功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景观的形式是景观功能性表达的需要。对于细部的设计,丹凯利认为,设计是生活本身,对功能的迫求才会产生真正的艺术,美是结果,不是目的。因而,架空层景观设计需要将形式和功能结合起来考虑, 缺一不可。
3.1.3 关注使用者的生活细节
架空层景观的服务对象是人,一个成功的架空层景观设计是创造出人性化景观场所, 景观细部设置符合使用者的活动行为,具有人为的关怀。在生活中有一些不大显眼的细节,很容易为设计者所忽略, 但是,这些细节往往成为景观设计成败的关键。因而设计者需要具备对生 活的敏锐观察力以及能够重视细节、关注细节,充分认识细节的重要性,以使用者的活动习性为依据进行细节设计。
3.2 架空层设计的要点
3.2.1 功能设计
现代住宅小区架空层不仅是充当车位、商业、物业等功能,其功能设计应以邻里间沟通和交流为前提,形成一种自助的"泛会所"。作为架空层的功能设计受限因素主要是层高、通风和光线。同时,架空层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时间性,由于冬季易形成穿堂风,所以设计上可重点考虑以夏秋季以及雨雪天和早晚时间的使用。西城美墅小区架空层设计中,除了满足居民休闲、观赏、交流的功能要求外,还在架空层的南面分散设置了健身运动区和配套的休息区,周边的植物栽植不仅可达到视觉上的享受,更可以缓解精神上的疲劳。
3.2.2 造景手法
架空层内部的墙面与支柱占的面积较大,若仅仅是在架空层的边缘简单地栽一些植物,空间内部简单地布置几条小路,而缺少了其他的造园要素,在景观上就较为单一,缺乏生机。造景要素的选择和设计手法决定了园林景观的风格和特性。新颖且有创意的设计理念,丰富的造景要素和多样的园林手法都有利于构建出优美的空间环境。造景手法利用于架空层之后,会产生从细节到整体环境都放大的透视效果。
3.2.3 绿化设计
架空层由于所处的位置在日照和通风上都存在一定限制,绿化设计中植物品种的选择是最关键的因素,宜选用耐阴、耐旱、植物根系浅的植物,并需要控制植物的高度。植物在景观中的种植形式包括对植、行列植、孤植、自然式栽植等。在竖向设计上,植物景观要有总体大小、远近、高低层次的效果。架空层中植物的栽种方法除了就地栽种外,还可使用移动性栽种(盆栽)。此外,设计中可充分利用垂直空间进行绿化,对天花、墙、柱子面采用吊盆的形式种植各类花卉和藤本植物或设置花架等进行垂直绿化,这样能大大增强绿化空间的视觉美感,达到最大的生态效应。
3.2.4 道路设计与照明设计
架空层中的人行交通布局需要与每栋楼之间的园路、架空层的消防通道等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形成多个循环通道,让居民漫步其中真正感受到轻松与惬意。设计中也要充分考虑到人的行为模式,避免出现有路不走、自发开路的现象。
光作为空间表达的一个重要元素,它可以对空间、材料、色彩、形体等进行再塑造、再创作。作为人们交往的公共开放性空间,架空层不应忽略照明设计。除了提供夜间照明,提高架空层的使用率外,灯光的设计可以营造适宜的气氛,增强植物、景点和艺术的感染力,创造出夜晚独有的景观面貌。
3.2.5 架空层设计之空间感受
架空层整体环境尺度的控制。居住区架空层大量使用的目的是给人们创造一个停留、交流、休闲的场所,这种公共场合对于架空整体环境尺度有着一定的要求,如果层高太低,人们会觉得身处其中的话太压抑,反而更加不愿意在这样的空间停留;如果太高的话,空间的感觉反而不能够存在了,因而需要探索合适的架空层整体环境尺度。
架空层空间的场所感主要由空间的尺度比例是否合适、日照充沛与否来决定,架空空间的进深 D 与架空高度 H 的比例不同时,其空间感受也不同。
当 D/H< 2 左右时,架空的感觉是舒适的,阳光充足,与外部空间具有良好的渗透。当 D/H>3 时,在南方以太阳高度角 45 度大致计算,阳光难以照射到架空空间中部,空间较为灰暗,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中段进行一些处理,比如绿化种植等。如果 D 远超于 H 时,空间会给人压抑局促的感觉,难以吸引人停留活动。
四、架空层景观设计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现绿城集团架空层景观建设存在一定问题, 由于缺乏人文关怀,缺乏对人的心理、行为的研究, 忽视很多细节的设计从而使得整个景观空间利用率不高, 无法充分实现其自身价值。所以居住区架空层的景观设计必须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 对架空层景观中的各个要素及各个环节进行细节设计, 使其体现对人的全面关怀,真正服务于居民的活动和需要, 成为一个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这才能达到成功的架空层景观设计要求。
4.1 造园要素单一
架空层内部的墙面与架空层的支柱占的面积较大,处于人们视线所敏感和行为可及的范 围,对墙面和支柱的景观设计决定了园林景观的风格和特性,因此,新颖且有创意的设计理念 能更 好地构建出优美的空间环境。但是目前有些居住区的架空层仅仅是在外墙垂直面的边缘 简单地栽一些植物,空间内部简单地布置几条小路,而缺少了其他的造园要素,不能形成良好 的园林景观。解决方法:如果能充分利用垂直空间,对天花、墙、柱子面采用吊盆的形式种植各类草本、花卉、藤本植物和蕨类植物或设置花架等进行垂直绿化,则能大大增强绿化空间的视觉美感和最大生态效应。
4.2 受地域条件限制
架空层的设计手法最初是由南方(深圳、广州等地)引入到北方的。
但是南北方在气候条件 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南方属于亚热带、热带地区,有着典型的湿热气候,春季建筑物底层的 回潮现象严重,这些原因恰恰给架空层的园林设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南方地区大量的耐阴植物品种为架空层园林的营造提供了丰富的植物素材,形成了岭南园林特有的风格。而北方的严寒地区架空层园林设计的应用就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解决方法:主要是北方耐阴耐寒的植物比较少。
北方住宅架空层南面还是可以种植一些耐寒植物。
4.3 景观管理不善
许多开发商当初造架空层的初哀完全是出于品牌的营造及提升楼盘的需要,但是随着时 间的推移及物业管理的不善,不少的架空层最后成了杂物间、单车停车场、甚至挪作他用。架空层中的植物得不到合理及特殊的养护,纷纷凋零、枯萎,使得初建的景观效果早已不复存在。这种设计手法使建筑与社区景观构成有机整体,是开发商为业主精心打造的与自然亲密接触远离噪声与污染的人性化住宅产品,这也将是地产界进入人性化营销时代的一个象征。
五、架空层硬质设计与植物设计
5.1 铺装设计
架空层是一个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铺装上要注意整体的协调, 铺装形式保持一致, 将建筑物和周围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进入架空层的边缘用不同材质的铺装材料铺设波打线, 对人起到空间过渡的暗示作用。在铺装的设计上可以通过材料或线形与周围环境的不同从而具有了指示运动方向和行走路线的作用, 有效地将各个不同空间连接在一起。
最主要使用架空层的人群为老人和儿童, 因而在选择架空层的铺装材质时, 需要考虑铺装的防滑作用, 同时应该考虑对光的反射程度,并用以调节开放空间受光面与背光面的不同光线要求, 硬质景观设计时宜避免采用金属、玻璃等高反射性材质。游乐区游戏器械下面可以铺设沙子、树皮削片、豌豆碎石、橡胶垫等弹性面材, 保护儿童活动的安全。
5.2 墙面设计
与室外景观相比, 架空层空间多了顶部遮盖, 通常架空层景观的营造都会忽视对天棚这个元素的设计, 但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个独特的元素, 在天棚下悬吊绿化栅格, 配以攀援植物, 既可绿化天棚又可遮挡管线, 这样可形成立体的、多层次的、自然的绿化环境。但装饰天棚不适宜进行天花吊顶, 因为排水管、污水管、给水管等多种管道经过架空层, 如将天棚完全封闭, 不方便日后的维修。
5.3 架空层植物设计原则
整体性原则。"整体性"思想表现在物质、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层面。
人们习惯把室内和室外环境视为一体,这就要求设计者整体考虑多种、随机的室内外活动需求。
生态性原则。居住区架空层作为整个居住区开放空间体系的一部分,与居住区整体的生态环境紧密联系,一方面,其周边或是内部的绿地、花草树木应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相吻合,并形成一定的规模,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另一方面,居住区架空层设计要充分考虑架空层本身的生态条件,如光照、植物、风向、水体以及其它因素。人性化原则。
实际上就是对行为者的行为、心理的关注,是设计的最基本原则。它的使用对象为本居住区的居民,在设计时应关注各个人群的需要,通过架空层的设计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增进邻里之间的关系。
灵活使用各种造景手法。结合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功能布局,遵循环境设计的理念,考虑视距的比例,适当缩小景物的尺度,巧妙运用借景、框景、障景等造园手法,让室内空间向户外延伸,从而起到增大空间、增强景深的作用。另外尽可能结合周围的自然条件,可适当加大层高,通过增加可仰视范围借景将层峦叠嶂的远山或建筑引入环境,增加景观深度,以增加空间的趣味性,让人更乐意驻足观赏。
5.4 架空层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目前架空层绿化已成为居住区的亮点,但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南方典型的湿热气候比较适合架空层的设计,而北方严寒地区架空层绿化受到限制。架空层的高度一般都在 3~3.5 m 之间,限制了园林的设计手法。同时架空层外墙垂直面绿化较多,其它造园要素应用很少,空间利用不充分。架空层空间中常常形成"巷道风"以及内部光照差,这些都制约着植物的生长。在以后的架空层绿化过程中,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应该同步进行,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增加架空层的高度(合适高度为 5~7 m) ,充分利用垂直空间进行垂直绿化,巧妙利用各种造景手法,结合不同材质和颜色的铺装来划分空间,针对架空层中光照差的状况可以引进人造光,从而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同时利用各种造型的灯具营造优美的景观。在建成后,管理也要相应跟上,使得架空层的景观能够更加优美。
(二)加强建筑设计质量控制
1.应当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要求和有关资料进行深入具体地研究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设计要求大纲。通常情况下,设计大纲可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各专业工程师在调查、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进行制定,并将制定好的大纲提交业主方进行审定,然后据此编制详细的设计方案。
2.对设计进行初步审查。对初步设计方案的审查主要是针对项目的总体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审查过程中应当与设计要求大纲进行对照,看其是否满足相关要求,设计概算是否在控制范围之内。
3.对施工图进行审查。这是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一个关键点,在对其进行审核的过程中,应当重点看使用功能及质量要求是否达到标准。审查内容包括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给排水施工图、电气安装施工图、暖通空调系统施工图等等。
(三)建立健全设计界面管理协调机制
为了有效解决设计界面管理中的问题,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协调机制,一方面可以建立无等级协调模式,当设计过程中出现界面矛盾冲突时,相关设计单位可通过组织协商和协调,并在无任何行政指令干预的情况下,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模式最大的优点是不存在强制性管理指令,所有问题均可以通过沟通协商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可建立专家评审组。当各方对冲突问题存在较大的分歧,且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时,便可以通过专家评审组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做出评价和决策,以此来解决各方的冲突。
(四)充分发挥出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作用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建筑行业协会的帮助下,建立建筑工程设计质量评价制度,并将该制度在投资较大的公共项目中推广实行,借此来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设计质量。同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当对设计质量评价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并逐步推动建筑工程设计质量评价共享数据平台的建立,为工程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结论:
总而言之,建筑设计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由于设计管理涉及的方面较多,致使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必须通过合理有效的对策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设计质量,而且还能进一步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对于促进我国建筑业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责编:古斯琪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