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工作,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力量。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也逐渐壮大,但由于辅导员受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不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因此,高职院校要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增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是高素质实用型人才,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从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现状来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高职院校的高度的关注。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不仅要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而且必须追求社会效用或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什么样的效果,依赖于对理论的重视程度,依赖于对理论的学习、研究情况和理论的应用情况。[1]从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来看,辅导员整体素质总体上与辅导员岗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一是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辅导员较多。招聘的辅导员大多数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缺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专业知识,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二是辅导员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不合理。学历主要是本科为主,专科为辅,研究生学历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相对较少。辅导员职称较低,基本上是初级、中级职称。三是高职院校的辅导员科研能力较低。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比较繁重,没有精力对学生工作进行总结和研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四是辅导员队伍普遍年轻化。他们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缺乏必要的人生阅历,缺乏对学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突发事件处理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确,职业认同感较低,缺乏职业荣誉感
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确,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学生日常管理中。每人至少担任200名左右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并要求做好党团建设、学生班级建设、就业指导、社会实践等方面工作。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辅导员往往被认为是学生的"保姆",是学生工作的"消防员",使辅导员感到身心疲惫,同时辅导员深感觉自己的职业在学校中地位不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称、职务的评聘问题目前还不能很好地解决,没有对辅导员采取政策上倾斜和扶持。职称不能及时解决,职务发展空间不大,必然会影响到辅导员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态度,导致辅导员缺乏职业荣誉感。
职业荣誉感是敬业爱岗的具体表现,是从事该职业的道德情感,一旦个体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道德情感的崇高性就会渐渐被世俗追求所取代,而渐渐失去职业荣誉感,失去对职业兴趣。从整体上看,高职院校大部分的辅导员是敬业爱岗的,能够较好履行岗位职责,但一些辅导员把辅导员职业作为过渡性职业,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岗位上混日子,出工不出力,到岗不到位,工作缺乏主动性,得过且过,不能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缺乏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性的管理
高职院校要增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走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还没有作为一个独立职业从高校教师中分离出来,辅导员这一职业缺乏科学、系统、全面、准确的理论体系,没有公认的职业标准,也没有建立公认的评价体系,高校辅导员队伍一直处于非职业化、非专业化状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必须经过学习、锻炼,掌握丰富的知识,达到较高的水平才能胜任。而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在上岗前虽有岗前培训,但培训的时间比较短,就让新任的辅导员仓促上阵,对一个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辅导员来说显然是非常吃力的,其工作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虽然高职院校也有日常培训,但缺乏系统、全面提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的培训,直接影响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效果。
二、影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辅导员学科背景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职院校辅导员主要从本科、研究生中选拔的,大多数是工科专业毕业的,许多人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业背景。虽然辅导员能够做到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但很难做到在思想上引导学生。辅导员可以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却难成"人生导师"。
(二)辅导员工作定位不明确
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但一些高职院校对辅导员工作定位不明确,把辅导员充当学生"保姆"的角色。一方面辅导员是勤杂工,什么事情都要干,即使教学管理上的一些事情,有时也叫辅导员帮忙解决。另一方面,辅导员又是"消防兵",只要是学生发生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无论白天还是晚上,辅导员都责无旁贷去解决。由于辅导员工作定位得不明确,辅导员工作在学生管理上占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显然力不从心,出现应付现象,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就大打折扣了。 (三)辅导员工作非职业化、专业化
职业化是职业发展过程中达到成熟程度的一种状态。尽管辅导员职业存在时间较长,但一直以来没有朝职业化的方向发展,至今也没有制定相应辅导员工作规范和考核标准。现行制度决定了辅导员是个过渡性职业,一些教师选择辅导员职业都是作为当教师的跳板,真正把辅导员作为自己终身职业的教师是凤毛麟角。辅导员工作的非职业化,让辅导员看不到职业的发展前途,辅导员普遍存在混日子的心理。
高职院校在辅导员工作管理上缺乏专业化导向。我国高校中目前尚未有一个专门培养适应高校辅导员岗位群的专业。高职院校在辅导员选拔方面,没有主动地考虑其是否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背景;在辅导员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上存在严重不合理的现象,年龄偏轻,职称偏低,副高职称人员基本上没有。在培训方面,急需提高辅导员专业化程度的专业培训机会很少,不能满足专业化发展需要。
(四)辅导员队伍普遍年轻,缺乏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
高校对学生辅导员岗位的要求是比较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看,辅导员队伍总体看是非常年轻的,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辅导员队伍年轻的优势是有朝气、有干劲,其缺点是往往凭经验办事,分析问题、判断是非的能力不强、处理突发事件经验不足。
(五)激励机制无法满足辅导员发展需要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大部分是年轻人,由于工作年限短,职称、职务低,收入比较低,与同龄的专任教师相比,无论是薪酬,还是地位,辅导员都没有优势,这难免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辅导员在参与职称评定时,与其他老师相比也没有倾斜政策,同样要求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和教学课时。考核机制不完善,没有很好地将工作成效与奖惩结合起来,对表现优秀的辅导员给予在职务、职称待遇等方面晋升的机会。
三、增强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当前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发展迅速,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大学生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更加重要和突出。高职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增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促进人才培养。
(一)提高认识,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工作体制和机制,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
高职院校要提高思想认识,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列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党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采取切实措施抓紧抓实抓好。通过政策、制度的保障吸引热心于学生思想道德工作又有专业技能的高校辅导员能够潜心研究学生思想工作,真正的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来做[3]。首先,建立和完善辅导员选拔制度,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严格辅导员的选聘标准和程序,选好配齐辅导员队伍,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队伍质量。其次,辅导员队伍实行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体制和辅导员实行双重身份管理体制。第三,解决好辅导员职称、职务问题。第四,学校确保辅导员的实际收入不低于本校同层次专任教师的收入水平。第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水平。第六,加强高校辅导员的考核和奖惩工作,表彰先进,树立典型。
(二)加快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化、专业化建设的进程
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专业化和职业化,都是为了促进职业的发展,都要提高从业者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该职业的社会地位和从业者的收入水平[4]。高职院校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按职业化的要求建立辅导员选拔、聘用、考核、奖惩、培训等有效激励机制,努力提高辅导员的职业素质、工作待遇和职业地位,引导学校一部分优秀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肩负起对青年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重任。
(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入,教育对象特点不断变化,需要辅导员不断研究和探索新情况、新问题,单凭着以往的工作经验是难以以胜任工作的,需要不断的学习与提高。辅导员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要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不仅要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原理,而且要谙熟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等相关知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才能胜任辅导员工作岗位,履行好职责。
(四)明确辅导员角色定位,提升辅导员职业形象和地位
高职院校要克服认识上的偏差,对辅导员角色正确定位,纠正辅导员是学生的保姆,而不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引路人的问题。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线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扮演三重角色: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5]。由此可见,辅导员的工作重点也应该由日常管理转向引导,转向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要加强自我修养,逐步形成辅导员坚韧的意志品格、饱满的精神状态、严谨的思想作风、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以及和蔼可亲的教师特征,以优良的职业道德、渊博的知识、高雅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其独特的个性和良好的职业形象,展现政治辅导员的人格魅力,从而赢得学生的尊敬,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