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导入是一堂课的关键。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作为较为理论性的政治学科而言,注重导入环节,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将学生普遍认为的枯燥的中学政治课变得有声有色。因此,笔者集中探讨了中学政治课逻辑导入、案例导入和问题导入的三种导入模式。
一、逻辑导入模式
中学政治教材在编写上内在地存在着逻辑关系,即中学政治教材中的知识点存在着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和其他关系。中学政治教材的逻辑关系的存在,使教师在进行中学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逻辑导入。所谓逻辑导入,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运用教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复习学生学习过的知识点或者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本课所学知识点或者教学内容的导入方式。笔者以中学政治"世界的物质性"一课为例,在讲授本课内容时,因为学生学习过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内容,所以教师在进行本课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复习学生学习的以上两个方面的内容,指出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的知识点,进而追问"什么是物质?",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物质"的兴趣,以完成本课教学的导入环节。采用逻辑导入,一方面,从学生角度来看,能够使学生在"旧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激发对新知识和新问题的探究欲望"[1],帮助学生探究课本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而将所学内容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点,建立起自我的知识框架结构;另一方面,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在使用逻辑导入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吸引学生的上课注意力,较好地实现自我教学的知识目标,完成自我的教学目的。
二、案例导入模式
近年来,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中学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已经从重视传统理论灌输的认知目标转移到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的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随着教学目标的转移,教师在中学政治课堂上更多采用贴近实际生活的案例进行导入。笔者以中学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为例,教师一开始展示"走进海尔看分配"的案例,通过对海尔公司的所有制经济形式、收入分配的衡量方式,以及海尔员工的收入差额案例的展示与分析,让学生自我学习,从而增加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完成导入环节。案例导入能够使学生将自我学习理论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用理论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案例导入"会促使学生积极高效地去学习,往往会使整堂课的效率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2],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互动。这不仅实现了理论知识向行为能力的转化,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了学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在情感上认同了学习内容。
三、问题导入模式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恰当的存疑能够引起学生在认知领域的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学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3]因此,教师在课堂开始巧设疑问,使学生存疑,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课堂教学。问题导入,实际上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中,通过设疑即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模式。例如,在《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开头就设置"如果有一天同学们买彩票中奖了,需不需要缴纳税款?"的问题,无疑可以使学生产生缴与不缴的矛盾心理。而教师利用学生这样的矛盾心理,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知识,让学生始而疑之,继而思之,终而知之。采用问题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热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进入学习意境中去,而且可以帮助教师运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较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教师无论是运用逻辑导入,还是运用案例导入,或者是运用问题导入,都是在不同的教学情况下,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应对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的导入模式。每一种导入模式在中学政治教学过程中都可以被运用,都有自我的可取之处。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