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网络技术与计算机在当代高校大学生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也对青年群体的生活产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政治活动空间得到拓展,在网络媒体支持下参与政治生活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其通过网络媒介积极表达个人政治意愿以及政治主张,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然而在发展初期,网络政治参与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所以我们应规范网络政治参与,推动网络政治参与良性发展。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出现的问题
高校大学生网络参与固然具有突出优势,然而其作为新生事物,仍然存在监管不完善以及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导致在实际参与过程中出现诸多不良问题。
(一)参与过程过于盲目
在网络平台上,点击率、访问量高的信息才能够创造更多的政治与经济利益。按照议程设置理论观点来看,人们关注特定议题的程度直接受到其本身被报道强度以及频率的影响。所以不少媒体针对人们所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大肆展开报道,以博取民众注意力,从而创造更多利益。而在网络政治参与中,更有一大批媒体针对大学生群体所关注的事件与焦点问题展开长篇报道,但鉴于此类媒体立场以及专业水平差异性,其营造的舆论氛围难以发挥良性的舆论引导效果,反而导致大学生政治思维出现混乱和无序。此外大学生还容易受到网络负面信息以及政治谣言的影响,对于一部分复杂政治问题难以理性辨别,而做出不合理选择。由此可见,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仍然存在盲目性。
(二)参与行为过于偏激
网络行为属于自主个体行为,任何网民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均享有自主政治选择权。反观大学生青年群体,其个性叛逆,富有反抗精神,对于自主选择也极为渴望,而网络政治参与所具有的自由性、平等性以及互动性则较好地迎合了这一心理诉求,因此大学生参与网络政治的热情也随之高涨。然而当前网络环境仍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鱼龙混杂的局面,不少大学生未清楚认识事物本质,也未能良好把握政治参与的原则与方向,更多凭借一时冲动或受个性影响而做出偏激行为。
(三)参与主体缺乏责任感
所谓匿名心理,即当人处于缺乏社会约束力限制的匿名状态下,其有可能出现自我控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丧失的心理状态。而对于网络政治参与而言,大学生作为参与主体,通过虚拟技术展现自主行为,这种行为并不受外界监督,因此他们处于匿名心理状态下易出现侥幸想法,对于现实政治规范的严格约束不予重视,甚至放纵自我,而忽视了身为公民所应担负的义务与责任。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政府应率先垂范,保障网络政治参与渠道畅通性
在当今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应做到与时俱进,率先垂范,积极参与网络传播管理,保障网络政治参与渠道的有序发展与畅通性。首先应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意义与进步性有充分认识,并明确网络参政议政对于大学生群体政治参与积极性以及政策执行力的正面影响与推动作用,并认识到网络政治参与对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意义。其次应构建信息公开制度并加以健全。政府应转变以往"官可知之,民不可知之"的陈腐观念,应利用政治信息控制与拥有者的身份将相关信息予以透明、及时、全面地公开。最后应保障网络政治参与渠道的畅通性,并及时与大学生展开互动沟通交流,对其思想动向有充分了解,解答其提出的现实问题与困惑,确保大学生以理性的、积极的、负责的态度开展网络政治参与。
(二)学校应充分发挥引领疏导功能,使思政教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网络政治参与既离不开深厚的政治理论基础,又需要大学生掌握必要的网络技术。而思政理论课是高校学生提高理论素养、掌握政治知识的一线阵地。所以学校应充分发挥引领疏导功能,教师应重点传授政治基础知识,并对学生掌握政治参与知识予以合理引导,以提高其思想素养以及政治理论水平。此外还应引导大学生研究、剖析复杂、重大的政治事件与现象,认识政治运行规律,提高大学生政治鉴别能力。
(三)网络传媒应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确保报道的客观公正性
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人类感官的平衡因新技术的出现而改变,其生活与行为方式也随之受到影响。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大学生与不同网络媒介的接触更为频繁,网络传播内容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政治思维与政治成长。网络媒体应认清自身在信息传播中的角色,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既要严格把关,细致审核,保证报道内容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又要积极开展舆论引导,消除社会矛盾、负面舆论以及各类利益冲突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防止此类非危机性事件引发大学生群体反应过度而出现政治行为偏激的现象。
三、结语
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网络政治参与不仅需要政治热情,同时也离不开政治理性。在当今各类炒作新闻、虚假信息以及色情信息泛滥充斥的网络世界里,高校大学生应积极参加政治文化学习,确保自身政治认知的正确、合法与合理性,并对自身网络行为自觉予以规范,通过网络政治参与实践不断深化政治问题认识,通过对各类复杂政治问题以及社会关系的处理磨练自身政治技能,最终实现政治成熟。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