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20世纪90年代初的高校收费改革以来,使高等教育的非义务性质得到了突出强调,一些相对贫困的家庭无力承担昂贵的高等教育费用,高校中客观上已经出现了一批贫困学生。目前我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主要是奖、贷、勤、免、助五大部分。但要做好对高校贫困生的管理工作,单纯靠经济和行政手段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认真分析和研究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现状,来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同时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他们培养成有用的人才,既是艰巨的战略任务又是崇高的历史使命,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1.自尊与自卑并存,愈自尊愈自卑的心理
贫困大学生在为人处事时普遍存在比一般同学更加明显的自尊和自卑相互交织的心理。自尊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和认同,而自卑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一种否定和贬低。贫困生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步入大学校门,有些还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他们往往被家乡的人们视为榜样和骄傲,他们不仅是自己家庭的希望,有的甚至是家族和整个村落的希望。他们的肩上肩负着重担,在乡亲和家人面前,他们的自尊心非常的强烈。然而,来到大学以后,经济上的贫富差距和学业上的优势消失,使我们一些贫困大学生容易自卑,自信心不足,自惭形秽,不敢与人交往,给他们的思想成长带来了消极影响。这个时候,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克服了,他们以后的人生将会收获良多,可是一旦放弃,也许就是消逝和泯灭。
2.既坚强又脆弱的心境
贫困生普遍都是很坚强的,从小他们便养成了勤奋好学、艰苦朴素、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优良品格。"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就是对他们最好评价。生活的磨练不仅使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同龄人要好,也在客观上锻炼了他们的生存能力。但另一方面,贫困生其实也是很脆弱的,这种脆弱,不是说他们品质差、素质低,而是由于他们从小所受教育的片面化,以及个人家庭经济的原因使他们来到大学后承受不了那种强烈的落差。面对如此多的问题,加强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益显重要。
3.焦虑与敏感交织,紧张与多疑心理严重
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关心,友爱是维持和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但相当一部分贫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明显表现出焦虑、敏感的现象。其实,这些现象都不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只要我们能对贫困大学生多一点关怀,多一点帮助,帮他们疏通心理的疙瘩,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也许这种情况就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疏导,久而久之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也会越来越健康。
贫困大学生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不能以另类的方法和眼光来对待他们。他们无法选择出生,但是他们有权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贫困大学生现在虽然面临着物质上的贫困,但却已经站在了获取精神财富道路的起点,要自信,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利用现有条件去改变未来的命运,努力消除自卑,增强自信、自强、自立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社会生存能力,用知识和能力来丰富和武装自己,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时代的潮流展现自我,丰富自我,升华自我。
二、增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大与力度
高校是社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级人才的重担,在社会系统中具有"轴心"的地位。而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学校是贫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广大高校应增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与力度。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将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与教书育人紧密结合,通过思想帮扶、精神帮扶、心理帮扶等途径着力培养贫困家庭学生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
广大高校辅导员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落实者,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的人才培养意识,从思想上乐于、方法上善于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真正了解学生之所思,做好学生之所盼,赢得学生之所信。在与学生相处中,尽力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经常与他们交流,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在他们痛苦时给予帮助,在他们彷徨时指点迷津,关心他们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1.进一步完善资助体系,这是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
贫困生的很多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都是家境贫困,做好高校贫困生的物资资助工作,是做好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因此,国家建立多渠道扶助贫困生的机制:应进一步加大"奖、贷、助、补、减"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加大奖学金力度和覆盖面,探索设立优秀贫困生奖学金;扩大和完善高校学生贷学金管理制度,增加贷款数量,放宽贷款对象和类别限制;建立并完善借贷还贷的相应法规,提高学生贷学金的使用效益;努力拓展校内勤工俭学岗位并完善相关的保证机制,健全各种管理机制。国家应该建立多渠道扶助贫困生的机制,要使经济支助与自立自强有效结合,要使勤工助学与成才教育有效结合,要使社会支持与回报社会有效结合。 2.发挥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形成全方位思想教育格局
高校作为知识分子最为集中的地方,拥有最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做好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并将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一是高校党、团组织要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理解贫困,帮助高校贫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二是建立多部门的合作管理机制,学院院长及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主要负责人,学生工作部、团委、宣传部、后勤集团的主要负责人作为成员,形成一种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的多部门合作的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三是各系部专业老师要配合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贫困生在校的教学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和支持贫困生参与社会实践,同时从专业的角度,为贫困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使他们感到专业知识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坚定他们学好理论知识的决心。
3.倡导人文关怀,优化育人氛围,建构和谐校园。
良好的校园的精神氛围,对贫困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贫困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要树立优秀贫困生的典型形象。时常举办一些交流会,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和切身体会,让其他同学加深对贫困的正面认识,以榜样带动人,以精神鼓舞人,营造"贫困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大学生更光荣"的氛围,倡导同学之间相互关怀、真诚接纳和共同进步的理念,促使更多的人精神远离贫困。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建构和谐校园的基础,也是贫困大学生健康成才成长的环境保证。因此,高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优化校园育人环境。首先,高校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贫困生树立与时代、社会相适应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其次,高校要积极开展高雅健康、求真求善、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贫困大学生主动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在参加活动中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掘自身的特长和闪光点,培养自己的集体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体味到学校的温暖、同学的友爱、社会的美好,明白生活的真正意蕴和价值。第三,高校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建设"节约型"校园,营造勤俭节约、积极向上的良好校园氛围,让家庭宽裕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减少贫困生的自卑和攀比心理。营造以艰苦朴素为荣的校园环境,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端正学生的消费观。
贫困大学生是一个需要给予特殊关注的群体。因为贫困,他们肩负着家庭几代人的希望;因为贫困,他们的求学之路比常人艰辛;因为贫困,他们的内心常常比较脆弱。因此,高校要特别重视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倡导人文关怀。面对新形势,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道远,不仅要在物质上对贫困大学生大力支持,更需要在精神上关怀与心理上疏导,这关系到高校地稳定和长远健康地发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耐心走进学生的心灵,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与价值体系,引导贫困大学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把他们培养成学有所成、德才兼备的合格大学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栋梁之才。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