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不仅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红岩精神巨大人格力量的具体体现,也是周恩来在南方局大力倡导并教育南方局党员干部,对其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提出的自我修身原则与纪律要求。回望重庆抗战的岁月,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中"绝不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牢牢把握领导权,并在联系群众、融入社会时坚守共产党的政治立场,不被浊流所淹没。特别是通过南方局共产党人的实际行动启发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不断地加强党的建设,不惧"染缸"的侵蚀,经得起灯红酒绿的考验,经得起权贵许诺的考验,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充分显示了"淤泥不染"的洁白而纯洁。也正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有了这种品格的垂范,在南方局领导下的共产党人才能始终"出淤泥而不染",使国民党统治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成为了"侵不透的钢铁"、"攻不破的堡垒"。这种极具品格魅力和道德特质的精神光彩,正是我们今天这个追梦的时代应如何去实践红岩精神、如何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如何净化人们的思想灵魂、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参照"坐标",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倡健康向上的文化素养不可或缺的正道之理,更是我们在追梦的历程中对这种"六月风荷"政治品格不断地发扬光大的时代需要。本文就以周恩来在南方局倡导"出淤泥而不染"的政治思想工作的智慧与启示作粗略的思考。
一、"淤泥不染"提出的时代背景
抗战时期的重庆南方局共产党员身上表现出的"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的政治品格,表现得如此坚定、如此坚决,恰恰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的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极大体现。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当时国民党提出既然国共合作,就应该把共产党纳入"一个大党"之中,并对周恩来等许以高官厚禄,企图将其拉入国民党内实现"溶共"之野心的目的。对此,周恩来明确指出"两党为反对共同敌人与实现共同纲领而进行抗战建国之合作为一事,所谓两党合并,则纯为另一回事。前者为现代中国之必然,后者则根本原则所不许"。"共产党绝不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决不能将共产党的组织合并于其他政党",可见,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其政治思想的坚定性与原则性之强,从而保证了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又如,1938年12月12日,蒋介石在重庆约见王明、董必武、博古、吴玉章(中共)国民参政员,再次提出关于两党合并的问题讲:"共产党员退出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或共产党取消名义整个加入国民党,我都欢迎,但跨党办法是绝对办不到。我的责任是将共产党合并于国民党成为一个组织"。还特地对吴玉章说:"你是老同盟会,国民党的老前辈,还是回到国民党来把!"吴玉章确说:"我相信共产党是相信马列主义社会科学的共理,深信只有共产主义才是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不能动摇,如果我'一三其德',毫无气节,你也会看不起吧!现在世界上固然有只要一个党的强国,如苏联的布尔什维克和德国的纳粹,但也有各党并存的强国,如英、美、法等国。"对于国民党的企图和要达到的目的,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共产党人,始终保持了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性,团结带领了一批共产党人,在斗争复杂而又艰苦的环境中,为保证共产党的纯洁,以鲜明的态度和世界各国政治体制的现实,彻底否定了蒋介石在中国只能有一个党的谬论。特别是1939年1月20日晚,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召开的前一天晚上,蒋介石又就国共两党合并为一个大党事再次约见周恩来,周恩来明确答复不可能。可见,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周恩来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政治立场、政治智慧,不仅对南方局党员干部的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始终保持了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地位。今天我们解读"出淤泥而不染",就很自然地领会到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共产党人,为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的智慧所表现出优秀的思想政治品质更具有其现实指导性,深深地感到"淤泥不染"产生的抗战期间,重庆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对党员干部的教育警示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所承载的共产党人高风亮节的光荣传统,特别是对当今社会发挥政治思想教育作用的迫切需要。
二、"淤泥不染"的故事启发
"出淤泥而不染"有很多故事,也许这些故事在今天看来不是那么有生死抉择的震撼了,但这些故事若是加以思考,仍然有一种巨大的力量释放。在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因小见大,洁身不染的事例很多。如,董必武因六角钱报不了帐,又是做检查,又是给中央写检讨,这是董必武同志以他严于律己的垂范,无贪欲点滴的污浊之心无形地影响着其他人。又如,当年在红岩村工作人员的物资供应情况是津贴电台人员最高15元,最低9元;夜餐每人每月45元不分等级;保健分180元、140元、100元三等。这些钱的用途有多大呢?当时重庆城里的公共汽车票价"每次3元,不分远近",即最高津贴15元只能坐5次公共汽车,最高的保健费只能坐60次公共汽车。红岩村共产党人开车的司机每人每月津贴100元,后增加到150元,而马车夫从上清寺(渝中区)到城郊每人每天可挣得180元,红岩村共产党人开车的司机只相当于当时重庆马车夫一天的收入(注:当时国民政府发放的货币,其币值低)。还如,红岩人的生活不仅艰苦清贫,而且几乎与世隔绝,那时在严密的政治封锁和特务监视包围之中的南方局工作人员,除统委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不分人员可以上街会人(客)外,其余人员都不能外出。这样的生活状态可谓艰苦,但是大家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支撑,生活工作积极乐观,却是非常快乐、幸福。这些故事,我们或讲不出太多的精彩,感到是那么平凡,但正是这种平凡中见到了伟大,平凡中我们看到了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重庆南方局"出淤泥而不染"的伟大,更看到了周恩来倡导"出淤泥而不染"政治思想教育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这样的作用对现今社会启示是深刻的,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意义是直接的,是值得认真去领悟的。 红岩之所以被数以亿计的追随者,他们或来到博物馆忆那不平凡的往事,或来领悟红岩精神这种力量之源,或来看看曾经为中国革命奉献的红岩人所留下的历史丰碑。更多的恰恰是来感悟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学习的那些点滴,那些对个人精神能够支撑的力量。许多参观者都留言,对"出淤泥而不染"的条条感言,认为"出淤泥而不染"是境界、是自觉、是人格、是意志的集中体现。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怎么能隔绝涵养而包容社会呢?不能。笔者认为,要从"出淤泥而不染"中去领会人格应是要有涵养,自觉地从"出淤泥而不染"中吸取营养,使其看远益清,以一种自觉来寄予自己的心志,对待现实生活可使自己职业有道德的坚守、公德有严格的约束,个人行为与家庭美德中不沾带一丝腐气瑕疵。我们以赞扬荷花的高尚贬责淤泥污浊煞风景的时候,就应做到小中见大,真正领悟周恩来倡导的"出淤泥而不染"现实价值,切莫忘记了令人赏心悦目的污泥不染荷花的景致中,更需要的是人要置入其间,在朴质中找到答案,让淤泥永不污其心灵,照镜对照,洁其自身,使人格更显气场,这就是倡导"出淤泥而不染"小中见大应领悟到的政治思想教育的实际意义。
三、"淤泥不染"的现实意义
社会进步、发展,但没有理由让淤泥染得人的形象丑陋,染得心灵污浊,染得是非不辩,染得黑白颠倒。人们到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参观,用心的人都会在一段"出淤泥而不染"的展览主题内容前有停留、有思考、有感知、有感悟。面对现实社会的复杂环境,人们不仅是对"出淤泥而不染"的本身的点赞,也就是对植物的赞美而想到"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认为它在那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格外纯洁与突出,而更多的是联想到"出淤泥而不染"寓意着从污俗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的难得可贵,更能联想到的还有在现今这个社会确实还缺少像莲花这种品格的人,或者说具有这种品格的人还需壮大队伍。现实社会中,一些官场、职场、生意场等,部分人贪欲急剧上升,不守纪律、不守规矩、不守底线、不守道德,出现这种"出淤泥被染"的现象不见怪了,这种"不见怪"使人们往往在思考着是不是制度或者法律的不健全所导致。其实不完全是,固然一部分人钻制度或者法律的空子,但最本质的还是人的内心品德在起作用。周恩来在南方局倡导的那种"出淤泥而不染"巨大人格力量,在今天更有其现实的政治思想教育意义。如果人真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能说明自己的道德、品行存在某些问题。想想古代的大才子苏轼在当时官场腐败,结党营私情况下,他不受欢迎,但他却像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虽然他人生旅途中多次被贬,恰巧成就了他的伟大成就。他为民谋福利,在杭州三年后被调往密州(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其政绩显赫,深得民心。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所"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来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又引起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但他没有被污泥所染,保持了正义气节,他这种正义气节被后人一直传颂,这种气节就是洁其终身不被"污泥所染"。今天看来,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所倡导"淤泥不染"的政治品格,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发挥的作用和力量仍然是无穷的,能"出淤泥而不染"更是难能可贵。我们今天的理解,或者说现实的指导意义,就是要表现出"淤泥而不染"就好比经历过污秽,却能保持洁身,无论风风雨雨依然纯洁,该是最大目的。每个人的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都不同,但要洁其己身,其境界需经过自身的磨炼,才能经得住诱惑,在利益的攻势下依然不倒,这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现实意义。今天,当我们看到当今一个个贪腐官员一次又一次地悔过泪流,是没有守住底线,是没有做到"淤泥不染",就更感到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大力倡导的"出淤泥而不染"是实在的、具体的,是对现实社会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所必要的,更是人格修炼不可或缺的。
四、"淤泥不染"的实践思考
人们都能把周恩来提出的"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耳熟能详的老话多有记忆,每一个人都去好好感悟,认真地反思一下,按照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倡导"淤泥不染"的政治思想进行自我修养,该是有益的。我们工作与生活在这个需要认真辨别的社会环境之中,盯住品行高尚而把握自己,在任何时候能真正以人格之力做到"淤泥而不染"其身;能否随大流不推波逐流;能否像我们见到的莲藕,去掉包裹在外边的污泥便是洁白无瑕,这就是我们在实践中,在现实中的认真思考。我们还要注意的是现实生活中,到市场上买到的莲藕,也有不仅外观不那么洁白,里边也有斑点,带着污染的印记,什么原因,恐怕是被污染了的结果。这种污染如果落到人格中去思考,因为我们崇尚的是伟大的人格、高尚的人格,若人格也带着污染的印记,那就不利于这个社会的和谐、洁净了。故此,人们要溶入社会,"出淤泥而不染"就应该作为人生的警示灯。个人而言要严于律己,远离不正当、不健康乃至违法乱纪的肮脏场所。如果是口里喊"淤泥不染",行为上又经常出入污浊不堪的场所,正像一些落马官员在悔过书上的痛苦流涕,自然就会变成一种怪象与讽刺。我们不愿看到更多的是托词、是自欺欺人,愿意看到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星点、风尚、净洁。在这个问题上,你我他都有义务、都有责任去自我实践,不能是我要求别人、群众干净而自己为沾染而乐;不能是他人应该"出淤泥而不染"自己却"利欲熏心"。人若让私欲占了上风,就不会自省了,就会被淤泥染得全身黑斑,无药可治。"淤泥不染"的人格力量说到底是一个道德问题。道德品行好者,身处淤泥自会像莲藕一样洁白。社会需要这种"淤泥不染"的道德做基础,让人们都显洁白,都能感到社会公德有序、职业道德循规、实现家庭伦理道德良好的愿景。从社会公德上看,我们要有一种自觉,让软骨头类的缺乏正义感、原则性的人,把对害党、害民、害人的不愤恨、不斗争的软骨病给予把脉医治,让其健康。让那些脑瓜圆的待人处事圆滑、乖巧、四面油光、八面玲珑,"头戴安全帽、脚踩西瓜皮",或者能躲则躲、能溜则溜,或者避重就轻、明批暗得的无公德,被污泥染黑了心之人没有空间、没有市场、没有好处可捞。让那些热衷于求虚名、图实惠、保自安、事不关己、明哲保身、捞名利的事欲擒故纵者们被正义的力量压下去,这恐怕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洁身与自我洁净并自觉实践的最大目的。从职业道德上看,要有"出淤泥而不染"气质应有实效之举,那就是道德规范人们职业不仅是简单重复的说教,应有四两拨千斤和刮骨疗伤的办法,破解一些难题,根除一些恶习,治理一些诟病,让没有人格或人格缺失的人没有空间、没有市场、没有利益,这应是十分重要、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解决好"淤泥不染"的最大课题。针对这一目标做好了政治思想教育,让社会中的群体都洁其心,"淤泥不染",这样职业道德的循规效果必会好些,必然也会营造出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光明的、崇高的、以人为本的。若如此共识"出淤泥而不染"对现实作用的发挥就更显有真正实践价值和意义了,就会实现"风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为善",社会就会释放出无穷的正能量。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