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引言
隐喻作为人类认知的有力工具,被应用到生活中各个方面。政治家们常借助隐喻的解释能力,以及它所引起的强烈的情感效果,来达到其说服和操纵公众的最终目的。(弗里德里希?温格瑞尔,2008:170)此外,隐喻概念的形成与人的身体经历和文化息息相关。由于各民族存在着共时文化:因此不同民族的语言里会存在相同的隐喻概念。(陈家旭,2008:87)然而,正如洪堡特所说:"每一种语言里都会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语言有其民族特性。因此,不同民族的语言里会有不同的隐喻系统。本文将基于此,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美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作对比分析。
二、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理论由Lakoff&Johnson提出。他们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明确系统地分析了存在于我们思维体系中的隐喻概念体系。他们认为,人们的思维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喻的,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的东西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Lakoff,1980:5)隐喻所转移的是各个概念含有的整个认知模型的结构,内部关系或逻辑。也就是说,隐喻概念有其系统性。这种转移被认知语言学家称为来源向目标的"映射"。(弗里德里希?温格瑞尔,2008:131)因此,我们在理解"论争是建筑物"的隐喻概念时,是以想象建筑物的系统的方式来想象论争,"论争"就像"建筑物"一样,有其"基础"和"框架"。有坚实基础的论争就会像有坚实基础的建筑一样"稳固",否则就会"动摇",甚至"倒塌"。
三、中美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对比分析
1.语料及语料分析
本研究的语料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10篇政治演讲文本。所有语篇分成五类:新年贺词;大学演讲;抗震救灾演讲;二十国峰会演讲;就职演讲。本文分别统计了中美五类政治演讲中各类概念隐喻的使用情况,并列出使用频率排名前八的八种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如表1)。
(注:该表格显示的是排名前八的概念隐喻,比例是按各类隐喻占语料中概念隐喻总数的的比例统计,因此表中总比率均没有100%)。
上述表格显示,旅途、人类、建筑、家庭、自然和学生隐喻这六种概念隐喻共同存在于中美政治演讲中。中文数据占主导地位的是旅途隐喻,而英文数据中是人类隐喻。此外,战争隐喻与圆圈隐喻特属于中文语料,而宗教隐喻和戏剧隐喻则特属于英文语料。
2.中美政治演讲中相似概念隐喻对比
(1)旅途隐喻
借由旅游者在日常生活中对向前行进的体验,将国家发展概念化为旅行,施政目标概念化为目的地,使民众轻易理解发展的内涵及途中必经波折,必须携手并进的事实。这既增进了民众对国家发展的认识又凝聚了人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甚至改变听众的思想态度、价值情感等,具有极大的煽动性(金花漫,2011)。
旅途隐喻共同存在于英汉语料中,然而,其所占比例和所含子隐喻均不同。在中文语料中,旅途隐喻所占比例为23.1%,社会发展被视为"一次旅行","社会主义理论是旅行中的导游","富强、和谐社会是目的地";而在英文语料中,旅途隐喻所占比例为22.1%,发展被视为"一次旅行","信念是旅行中的导游","共同的目标是目的地"。
这些差异并非偶然,而是与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因素息息相关的。首先,旅途隐喻在中文语料排名第一是因为在古代,交通不便利,步行便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古代中国人已经学会用这一熟悉的身体经验去描述那些不熟悉的抽象的事情,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战国时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宋代)等。旅途隐喻大量存在于中文语料是深深根植于中国人民的身体经验,并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些最基本概念的隐喻结构。其次,其子隐喻间的差异是基于以下原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下,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发展。中国人民信任并坚持以此为指导,去实现人民向往的富强、和谐社会。而在美国,大部分人都有宗教信仰,"信念"这一概念在美国人心中根深蒂固。他们相信信念可以帮助人们走出困境。因此,他们以此为导游。此外,美国是一个由许多外来移民和不同种族人民共同构成的国家,共同目标在维系民族团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共同目标中对于平等,公平的追求尤其突出。所以旅途隐喻中美国发展的目的地是实现共同的目标。
(2)人类隐喻
人类隐喻掩盖了国家的内部差异,使下面这种主张是正当的,即总是有高于一切的统一的国家利益,而对这种利益的追求常常要牺牲自我利益,为祖国贡献。(弗里德里希?q温格瑞尔,2008:172)在中文语料中,人类隐喻所占比例是17.3%,民族被视为"一个人","中国是动态开放的","齐心协力共同发展";在英文语料中,人类隐喻所占比例是29.2%,民族被视为"一个人","美国是年轻的","扩大在世界各国的势力"。
从上述使用情况可知,尽管两大语料中人类隐喻的上层映射相同,其下层映射却不同。中国作为一个人,他的特征是动态开放的,这体现了中国的发展模式――打开国门扩大与世界的联系。美国的特征是年轻揭示了美国的建国的时间不长,至今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另外,中国的工作方式是与他国合作,因为中国是集体主义国家,齐心协力和相互帮助深深根植于中国文化并成为我们的传统美德。相反,美国是一个个人主义的国家,更倡导个人主义思想,倾向于独自发展。
另一方面,美国政治演讲中人类隐喻使用数量明显多于中文语料中的数量。美国人大部分信仰基督教,其中在天主教的信仰中,上帝是造物主,强调个人发展,强调人权和个人主义。因此,他们习惯将民族视为人,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进步,变得强大。需要指出的是,现在中国也更频繁地使用人类隐喻,这显示了中国更加关注和重视人权。 3.两种语言中独特概念隐喻的对比
(1)战争隐喻和戏剧隐喻
中文语料中的战争隐喻占9.1%,自然灾害被视为"敌人","与灾害的斗争是一场战争","中国官员和人民是军队","政府是统领"。英文语料中的戏剧隐喻占3.5%,自然灾害被视为是一场"悲剧","社会活动是一场表演","政府和人民是表演者"。
在中文语料中,自然灾害被视为敌人,政府指挥中国人民及官员奋勇抗战,挽救人民的生命与财产。正如中国常见的谚语"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中国人民相信自然灾害不可避免,却可以击败。在英文语料中,自然灾害被视为一场表演。因为,就演出总量和影响而言,眼下戏剧的超级大国要算美国。美国人对于戏剧的身体体验使其频繁运用悲剧的概念来隐喻苦难与灾害。在这场悲剧中,政府和人民是表演者,目击悲剧,承受痛苦,但却必须面对痛苦,去克服困难。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尽早度过悲剧。
(2)中文语料中的圆圈隐喻
汉语中圆圈隐喻使用比例占4.8%,有"民族是一个圆圈","共产党是中心",和"中国人民是围绕在圆圈周围的点"三个子隐喻。其中,民族被视为圆圈,中国共产党是原始的中心,吸引着中国人民向党中央靠拢,以形成牢固的圆圈。这些概念隐喻映射是与中国的政治体系密切相关的。中国实行中央管理体系,中央政府机构对地方政府机构起领导作用。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领导力量,其他八个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与政治事务。然而,美国并非中央集权制和一党专政的国家,因此,圆圈隐喻从未出现在美国政治演讲中。
(3)英文语料中的宗教隐喻
几乎世界上每一种宗教都能在美国找到其影子,而大部分美国人都信仰基督教。因此,在美国,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渗透到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各个方面,其对隐喻的影响也不例外。美国人大量使用来自圣经中的隐喻以及一些源自圣经故事的隐喻。另外,宗教对于美国的发展及内部种族和谐有着重要作用。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我们很容易理解美国政治演讲中为何大量出现宗教隐喻。相反,在中国,尽管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但是,中国共产党员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部分,宣扬无神论,不允许加入任何宗教活动。因此,在中国政治演讲中也就不会出现宗教隐喻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概念隐喻理论是基于英语这一语言基础,它同样普遍存在于汉语中。中美政治演讲中的相同概念隐喻类别之间仍具有差异性以及独特隐喻类别的存在这两大现象都受诸如传统、政治体系和宗教等文化因素的影响。文化确实在隐喻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人类概念系统根植于人类在特定文化背景中的身体体验,而这些身体体验又反映到我们的隐喻概念中。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