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有效、高效备考,科学备考是广大教师面临的共同课题。选择题是高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题考查形式灵活多样,能充分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考核目标与要求的理解与达成度。师生在备考中有必要整理、归纳选择题的错因和增分策略。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平时改作与辅导对选择题进行失分情况整理、错误原因分析、得分技巧总结,力求内化为学生解答选择题的增分策略。
一、错因归类
不同的错题的背后隐藏的就是相应的错因。在课堂中笔者对不同的常见的和易错的选择题进行归类并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与政治学科特色追寻其错误原因。
(一)基础知识类
这一类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理解,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记忆水平、更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基本概念不清晰。在政治教材中概念多而重要,可以说是理解教材的基石。如在《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中有商品、货币、价格、价值、外汇、汇率、恩格尔系数等重要概念,是它们一起形成第一单元的主线。因此,理解基本概念才能真正理解教材,做到科学备考。
2、基本观点理解不透彻。在选择题中常出现学生因对教材中的基本观点一知半解而导致的失分。常见的错误选项如,"文化促进社会的进步","价值观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在这些观点中应注意理解不同性质的文化、价值观、社会意识的作用是不同的。
3、主体混淆。在《经济生活》中的主体有消费者、劳动者,企业、政府等;在《政治生活》中有公民、政府、党、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政协等。不同的主体对应的知识点不同,在一些选择题中常出现混淆主体的错误选项。如,"政府执政"、"政协履行国家职能"、"等选项常干扰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审题能力类
知识性错误会导致学生做出错误的选择,审题能力也会制约学生解选择题的正确率,这种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未理清题干的逻辑顺序。许多选择题的题干设置往往包含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如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学生在审题时若未理清其内在逻辑关系,则往往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例如,关于价格与供求的关系,价格可以是原因,来影响供求;也可以是供求为原因,来影响价格。审题时必须理清题干中谁先谁后、谁是因谁是果等逻辑关系。
2、没能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题干常出现一些限制性的关键词,这些词必须引起学生的关注。
(1)主体角度的关键词有政府、公民、党、消费者、企业等;在这些选择题的选项中应注意排除知识点正确,但不属于题干规定的主体的选项。
(2)在正向或者逆向选择题中,学生在选择或排除选项时必须看清题干的要求。
(3)其他类型有原因、影响、启示、蕴含的道理等。问"原因"时,正确选项所强调的应该是为什么。问"影响"时,题干指向于所带来的结果。"启示"强调针对题干反映的问题,我们可以怎么做。"蕴含"则要求学生理解、归纳总结题干直接反映了什么知识。
二、对策
分析了选择题的失分原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解题、备考的策略,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
1、用好排除法。
这是选择题解题中的常用方法。首先,应排除知识错误的选项(逆向选择题除外)。如,消费决定生产,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其次,排除与题干不符合的选项。如,与题干的逻辑顺序不符合的选项,与题干中的限定词不符合的选项。
在组合选择题中,我们若能确切地排除某个观点,则可以排除含有该观点的所有选项;若能断定某观点正确,则应认真思考含有该观点的所有选项,这样有利于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2、采用合适的表现形式
为了有效地对易选择题进行错因分析和解题策略的总结,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其内化为学生的解题习惯。在课件中用表格的形式展示解题过程是一种较好的形式,能更直观、全面地展示思维过程。
3、把基础知识与审题能力统一起来
(1)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从宏观上对知识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微观上,对基础知识的分析应到位、准确。复习课上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引导学生辨别易错易混点,通过多种方式消除知识盲点。
(2)提高审题能力需要勤练习、精分析,多整理。在课堂分析中注重思维的过程,审题的注意事项,如题干中对选项的限定词,逻辑关系的提取,排除法的应用,把题干与选择的选项连起来读或思考等等。引导学生整理常见错误,在某些题目的个性的错误中,往往蕴含着该类错题一般性的特征,应力求做到从解决一个错误到解决一类错误。
(3)基础知识与审题能力相互促进。很多时候学生对题干中的材料没有敏感性,认为难以和教材知识点相联系,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未能真正掌握、理解教材知识。懂得知识才能敏感地从材料中捕捉到有效信息;审题能力的加强又有利于学生找准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4、了解时政背景
许多高考题常以时政内容为依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高考本身就要求考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题量,如果学生了解相关时政内容,则有助于提高解题的速度和质量。例如,2013年安徽卷第3、4题。这两个题目以中央"一号文件"为背景,不仅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还考查学生对家庭农场这一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认识,材料直面社会热点,时代性强。
5、同类题型整理
例如,学生反映对做计算类选择题不够有把握,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把一些计算类选择题抄写或减贴在一起,在旁边注明解答该类题型的一般方法和针对该具体题目的具体方法,经过整理、比较,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把握该中类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总之,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调研,从学情、学科特色、考核要求等出发,对选择题的错误原因进行分类,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增分策略,帮助提升学生解选择题的正确率和速度,做到有效、高效备考,科学备考。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