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近年来,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对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我国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全球发展趋势的同时,也暴露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首先就是教育体系中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由于在进大学之前,学校对学生们的教育是以学习为主,这便造成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认识不够完善,进而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诸多挑战。
1.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1教育的目的不够全面
人的思维一般分为理性和感性,而大多数高校在对大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基本上侧重的都是理性的教育,而轻视了感性的思维。如果对学生的教育过分的注重理性思维,则很可能会把学生同化,即他们的思维、认识、行为等等都会偏理性,这样就会忽视了感性的培养,例如人的情感方面、未来的理想、以及一些对事物的价值观和信仰等等,这就好比把一个人一分为二,我们只选择了理性的一个。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在过去的教学中,学校把教育的重点过分的放在了老师的教育和教材上,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成了学习的一个附属品。这些问题都偏离了教育最初的目的: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正直善良同时有能力的人,既能科学理性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又对人生有理想有追求,对美好的事物有向往,使理性和感性完美结合,同时表现出来。
1.2对网络文化的忽视
在这个数字化信息迅速普及的时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但是有些教育工作者依然采用过去陈旧的观念和模式,不肯顺应潮流更新自己,这样会阻碍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并且会导致有些大学生对这样毫无新意的教育产生反感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兴趣。
1.3思想政治中的"螺丝钉"式教育
我国教育体系长期以来都遵循一种价值观,那就是"社会本位"的价值观。正式因为这种价值观的存在,使得大多数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往往更加重视的是宏观的国家精神的培养,主要包括体现国家政治的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勇于为祖国献身的精神。但是对于大学生个人的精神培养却有些忽视,比如自身的爱好、对理想的追求和张扬的个性等等。如果只是侧重对大学生进行一些知识、责任、规范的灌输和说教,而忽略了他们在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就演变成了传道的行为,受教者只是机械的接受,毫无自己的思维活动可言。因此我们应当转变对传统价值观的认知,不但要教会学生们如何正确认识我们的国家、自然和社会,还应该教会他们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利益和自身的利益之间的联系,要学会怎样正确面对生活,对待困难和挫折等等。我们常把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称为"螺丝钉",他作为"社会机器"中的一个零部件,只是为了能维持机器的运转,而失去了自己的个性,这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普遍的现状。
1.4教育的内容没有条理,缺乏层次性
我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太多理想化,把那些道德标准定得太高太完美,没有一丝缺陷,有些不贴近实际生活,因此会造成学生的自卑心理,会认为这些准则和要求是自己望尘莫及的,和教材上所列举的人相比,现实中的人显得太渺小太卑微,所以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而放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及时的采取相应的对策,本文主要列举了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2.1教育工作者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根本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始终以学生的利益为基本出发点,也就是从实际出发,坚持大学生在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在加上老师积极的主导作用,两者完美的结合,协调发展。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培养他们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有品德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因此教育体系的发展必须以学生为根本,适应学生的发展。
2.2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首先要符合学生们的基本认知模式。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道德、心理以及法纪之间的联系,并以它们为基础进行思政教育,这是一个基础的内容。接下来就要对更深一层的内容包括人格、人际关系、情感教育等进行认识,这相当于中间层析的教育,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公民。最重要的也是最高层次的教育是政治教育,由于它是关于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包含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在内的政治理论,因此承担的任务也最为艰巨。
3.结束语
高校大学生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未来的栋梁,是推动国家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所以,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大多数学校对学生们的教育过多的注重学习,由此造成很多的大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认识过于片面,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思政教育中的不足与弊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以此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责编:杨盛昌
上一篇:政治论文:浅析曹操政治心理的变化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