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其中重要一环,要应势而上,与慕课这种大规模、无边界、开放性、低成本、易获取的全新知识传播方式紧密结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一、慕课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是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传播的切实举措
高校是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对青年大学生的话语权,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慕课作为一种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其传递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其背后是无形的价值观的构建。因此,如何有效运用这一阵地,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是提升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和传播的切实举措。
(二)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
慕课的出现与流行,向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全球传播模式,打破了大学的"围墙",将以教师为中心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慕课"平台是高等教育的新大陆,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为研究起点,探索"慕课"与大学教学管理的融合,积极参与并融入这场变革,才能以自身鲜活的时代形象,树立中国高等教育品牌,赢得青年,走向未来。
(三)是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发展变化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针对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的发展变化,优化信息的获取、选择和传播的过程。面对此时的"慕课来袭",唯有顺势而为,在了解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等的前提下,通过路径创新,将之变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对外宣传的新渠道。
二、基于"慕课"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着力点
当前,"慕课"逐渐从欧美传递到中国,截止2013年7月,我国已有四所高校加入国际知名慕客平台。由教育部牵头组织、全国已有数百所高校参与组建的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也已分13批上线了266门大学课程。"慕课"这种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将对传统学习形态带来根本改变,其大规模、无边界、开放性、低成本、易获取的特点,受到大学生的欢迎。慕课使得大学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也促进了个体受教育方式的重大变迁,表现在教学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时空上都有较大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构建要紧密围绕"慕课"的特点。
(一)着力于教学课堂的流动性
"慕课"使传统的大学课堂从固定走向流动。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课程动辄上万人,多则十几万人,教育对象从有限向无限不断扩张;凡是想学习的,不分国籍,只需要注册参与即可参加学习,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任何信息空间不可能是真空正如面对慕课来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样。慕课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以为更多人所开放和享用。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和思想政治教育专家等可以不在针对固定的教学课堂授课,可以运用"慕课"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政治、思想等方面问题专题讲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提升教育效果。
(二)着力于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慕课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来自不同大学的不同主体针对于同一课程主题的教学样本,学生可以从中选择哪个教师,哪种授课方式是他们最为喜欢的;而教育样本的提供者不仅仅是大学,未来也许会有大学之外的更多教育机构,甚至是个人来参与教学内容的提供,这会使教育内容更加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也应着力于学生思想观点多样化,由灌输转变为引导、沟通和凝聚,"用满足学习者视听接收习惯和心理欣赏习惯的方式",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实现对青年思想和行为的引导。
(三)着力于教学时空的互动性
青年学生作为"微时代"的受众,传统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对于他们已经不再适用。"慕课"能够通过网络完成在线答疑和即时交流,将单一的灌输变为双向的互动。针对慕课更强调互动,而不是单纯教化的特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更加注重学生在其中的体验型感受、主体性表达和参与性共享,通过话语转变、教学方法转变等多种改革,将大学生的兴趣、情感、思想观念吸引到所讲述的内容中,形成双向交流和平等探讨的良好氛围,提升思想政治话语的影响力。这是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势,也是慕课带来的启示。
三、围绕着力点,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面对席卷全球教育界的"慕课",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必须迅速融入其中,无论是其有效地传播教育信息,便捷地储备知识,深入地互动交流的功能,还是教育环节的自由性、教育内容的及时性、教育方式的互动性,都决定了"慕课"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大势所趋。
(一)着力研究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关注特征,增强基于慕课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吸引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与时代结合非常紧密的课题,理论的前瞻性意味着不能走在时代前面的理论终究是不能得到发展的;教育的实效性意味着脱离学生的关注特点和行为特征的教育方式是不能发挥作用的。教学课堂的流动性意味着不能用强制的方式要求某一部分人必须接受某种课程教育。在慕课平台上,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必须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不仅要从较深的层面把握大学生在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行为规律和特征,对于慕课时代大学生的关注特点和行为特征也要有较好的把握。 思想与行为方式变化与价值观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一种新的知识传播方式,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改变,潜移默化地影响价值观。慕课平台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将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放入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另一类是在专业技术及相关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无论是哪种,实现教育效果的要点是吸引学生的有效关注,讲授形式要符合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关注特征,要使他们在"看过来"的基础上实现"听进去"。有效的方式是对慕课平台上最受学生喜欢的课程进行案例分析,探索其共性的基本特点,掌握学生潜在和内在的需求。从其兴趣点入手,用讲故事等方式引入。讲授主体也要统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优秀教师,不仅要在专业领域有深入研究,更要与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强,讲授学生能够听进去,这样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有效传播。
(二)着力实现与大学生的"知识同构",增强基于慕课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育内容的针对性,要与时代同步、与时俱进,实现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政策与学生内在需求的有效对接,推进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认同。针对于现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所面临的问题,结合大学生在慕课时代关注点和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困惑、价值困惑,探索可以运用于"慕课"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构建,包含可以融入其他学科和课程的教育内容。
相对于基于慕课平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的"灌输论"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只有与学生成长有密切交集,能够实现"知识同构"的体系化内容,才能实现有效的教育效果。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满足学生获取信息的需要,引导学生形成价值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多元化,不仅单纯来自于教育机构,也可以来自于个人,甚至是学生本身,源自于学生个体的教育样本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有效的教育内容一定是"接地气"的内容,是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信息点,而这些信息点需要在综合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体系化的建构。要充分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的优势,着力于学生的思想实际,运用从一线调研的生动案例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实现名师、制作团队和先进的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使慕课平台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吸引力。
(三)着力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作用机理,增强基于慕课平台的有效沟通交流
如何有效运用慕课,将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社会化和生活化融入其中,针对学生需求的离散型、多样性和学生群体分众化、浅阅读的特征,构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体系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作用机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密切相关。面对慕课平台的有利契机,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作用机理实现主客体的优化,转变以教育者为主导的趋势,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打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作用机理的目标是使教育内容通过更加有效的方式更容易被受教育者接受。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慕课"的有效融合,以最为受教育者乐于接受的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拓展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效能。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基于慕课平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教学时空的互动性,更有利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平权化的交流,交流时间并不受传统授课时间的限制,而相对匿名的沟通有利于了解受教育者真实的思想动态,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其他专业技术课程的区别。慕课正是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在对不同网络技术的应用方式和习惯,教育方式和受众接受心里之间的对称性研究,实现传播效果和教育功能的最大化,从客观上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与时俱进。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