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自我国高职教育创办以来,对于如何办好高职教育,人们进行了不懈地探索、研究和实践.特别是自2007年起进行的100所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对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示范性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脱离实际的问题.
如不顾我国国情以及目前的教学条件和资源,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人才培养的层次需要,盲目追随某些专家的主观臆断,一味追求"时髦"新颖,甚至提出有违教育的本质、急功近利的口号和作法等,曾一度引起人们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认识的迷茫,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等产生了不良影响.有鉴于此,需要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进行研究与实践,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符合企业需要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以促进高职工科教育健康、良性发展,培养满足高等教育相应层次的高质量优秀人才。
1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的重要作用
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在高职教育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国家对相应教育层次的人才需求,才能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所有教学活动.即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大纲的制定、课程教学和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所有教学活动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有效地开展和实施,才能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相应层次的毕业生.因此,培养目标和定位是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是专业建设和改革的基石,也是课程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实施和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保障.
2 高职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历程较短,起步较晚,人们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的认识不够清晰,特别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些作法尚未达到科学、严谨、有序;还不能很好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观点(有些观点甚至是对立的).如在高职人才培养和教学中,不分专业、地域,以及当地的产业结构、产业情况和特点、自然地理状况等,均采用同一种培养模式,使得各个学校的专业失去了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忽视了高职工科专业所面对的领域具有技术密集、复杂,涉及面广,自然条件各异等特点,一味强调技能的重要,而忽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对技能的形成和提高以及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片面强调实践的重要,盲目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且实践技能只是停留在低层次或重复性操作上,甚至揠苗助长,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等等.
这些现象(或误区)的存在,将直接影响高职毕业生的质量,其产生的不良影响将是深远的、令人担忧的.因此,高职工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必须准确、合理,必须与高职教育层次和社会需求相适应.教育部于2006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教育的宗旨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于不同专业来说,"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不同的内涵.本文拟以水利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为例探讨工科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定位.
2.1 毕业生工作岗位(群)及需求
为准确确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必须对毕业生的工作岗位(群)及其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及论证,进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为此,笔者结合从事30余年高职高专工科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及近年来本专业教学团队进行的"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研究立项课题,并通过对水利行业20多个用人单位的调研、分析,请有关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论证,进而得出企业对本专业需求最多的岗位(群)为水利工程施工员,其他岗位需求情况依次为监理员、造价员、资料员、水利工程管理员等.因此,本专业应以施工员、监理员工作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兼顾和拓展对造价员、资料员、水利工程管理员的培养.
2.2 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根据本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群)及其对毕业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需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符合生产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即"懂设计、精施工、会管理懂设计包括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前者是指中小型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工程的设计,只有懂得了设计才能为精于施工以及设计变更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后者是施工技术人员发展成为建造师和项目经理必备的能力.而会管理则包含建设项目管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
以上是从事水利工程施工和监理的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技能,也是支持其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能力.要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和定位,必须培养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从事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工程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以满足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监理以及管理的需要,使之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3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的路径
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懂设计、精施工、会管理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本专业教学团队将国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与我国传统教育教学思想有机融合,突破原有思维定势和培养模式,以育人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将提高毕业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培养目标和定位构建了公共基础、职业基础、职业核心、拓展课程等4个平台.
3.1 强化基础素质
知识是技能的"基础,知识支撑技能.为此,人才培养方案在确定培养、训练、提高学生技能时,首先要求其一定要具备"必需、够用的知识,以支撑起学生必要的技能、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突出基本理论在技术应用中的指导作用,突出基本方法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基本理论指导技术应用必须基本概念清晰;基本方法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必须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作为基础和支撑,以培养毕业生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的科学素养.因此,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需的基础理论课程应当占有一定的比重.高层建筑需要坚实的基础,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同样需要牢固的"根基.只有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才能保证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具有牢固的根基,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根本目标,并为毕业生今后的发展和深造打好必备的基础.
3. 2 夯实职业基础
本专业以培养施工员、监理员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工作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这就决定了毕业生必须有扎实的职业基础知识作为实现岗位目标的重要支撑.对于本专业的任何工作岗位,如果没有良好的"水利工程制图与CAD"水利工程测量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可能满足岗位要求的,甚至不能完成工作,更谈不上胜任工作.
因此,本专业在专业基础平台中对所开设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并对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综合实训,即开设了"水利工程制图与CAD"水利工程测量"工程力学"水力学"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建筑材料"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钢筋混凝土与砖石结构"专业基础课认识实习等10门课程,并对其中5门重要课程安排了综合实训.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认识实习和综合实训,使学生牢固掌握职业基础知识,为其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今后的工作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突出专业核心技能
所谓技能即"技术应用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对本专业毕业生来说,要求具有一定的运算、写作能力及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备工程技术应用、施工组织设计、预算、撰写招投标文件、工程监理、水利工程施工资料管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能力,等等.
为保证毕业生对专业技能的熟练和精通,在职业核心和拓展课程平台中开设了"水泵与水泵站"农田水利"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水利工程施工资料管理"水利工程经济"水利工程监理等理论课程,对主要专业课均安排课程综合实训,在专业课学习的中期安排一周的现场实习,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并对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感性认识基础.
在授课过程中以工程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为载体,阐述专业技术的应用,并通过课程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等强化"精施工.只有在懂得了设计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看懂图纸、领会设计者的意图,才能更好地进行施工、施工组织管理和工程的运行管理,并能及时发现施工详图中存在的设计不合理以及技术缺陷等问题,进而提出设计变更等.
3.4 强化课程目标性教学
根据"懂设计、精施工、会管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重新制定所有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当明确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以及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对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应给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同时明确授课方式,考试、考核方法和成绩评定方法等,以保证所有的教学环节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开展和实施;课程教学要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进行,并依据所在区域经济和水利行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内容,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授课,突出课程教学在"懂设计、精施工、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中的作用.
4 结语
毕业生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职业基础知识,才有利于掌握并精通专业技能,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突出专业核心技能,才能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水利工程专业通过实施"懂设计、精施工、会管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使人才培养更贴近于工程实际,更加符合工作岗位(群)的需要,新培养的毕业生整体质量显着提高.据统计,水利工程专业毕业生首次参加二级建造师考试一次通过率达80%以上.据麦可思调查结果,2010届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竟争力指数达94.9%,为全校第一.毕业生供不应求、深受企业青睐.
参考文献:
[1]干洪,徐达奇.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8(6):44-48.
[2]张子贤.关于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论探析[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3):31 34.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EB/OL].(2009 09 23)[2013 06 12]
[4]俞仲文.高职院校应高举技术教育大旗[N].中国青年报,2011 04 18(11).
[5]刘家春.高职教育应突出三基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的应用[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4):44 47.
责编:古斯琪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