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政治论文:新媒体视阙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机网络模式研究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01-10 13:48:08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媒体视阙中,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媒介。现阶段,手机作为上网终端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进行社会交际和休闲娱乐的最重要渠道之一,但随之而来的现实人际关系脆弱,网络依赖或成瘾等现象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问题。因此,校园新媒体环境下积极探索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机网络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2013年5月,笔者就该问题以天津市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91份,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对将手机上网终端的认可度,手机上网终端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需求和心理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需求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二、手机作为上网终端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及心理的影响现状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对手机终端上网认可度的调查分析

  针对大学生群体对待手机作为主要上网终端的态度,通过问卷进行了相关问题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在手机作为上网终端对大学生使用电脑上网的影响调查中,约72.77%的受访学生认为"手机上网"使"电脑上网"的时间"明显减少"或"有一定减少"。在手机终端相对于电脑终端的优势调查中,"随时随地可以上网"得到了大部分受调查者的认同,综合平均成绩2.80,远高于其它选项。通过分析数据表明,手机作为主要上网终端受时间空间局限较小,有其独特的快捷、便利及综合功能等优势,并因此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二)手机终端影响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和需求的调查分析

  针对大学生群体使用手机上网的行为习惯和目的需求,通过问卷进行了相关问题调查。调查数据显示,约79.80%的受访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网龄超过三年。"每天多次使用手机上网"的选择比率在受访中达73.77%。约82.50%的受访学生每天手机上网的时间超过2小时。90%以上的受访学生每次手机上网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手机上网的时段在"晚上上床休息时"和"周末或假日"最为集中。通过分析数据表明,手机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上网终端之一对其网络使用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呈现出高频率、高效率、高灵活性等特征。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目的主要集中于"休息、放松心情""无聊打发时间"和"提高生活效率"。同时,大学生上网交友的主要动机分别是"无聊打发时间"与"和熟悉的朋友联络感情",远高于该项调查的其他选项,这也与大学生手机上网的主要目的基本吻合。

  通过分析数据表明,手机终端以其便捷性满足了大学生使用互联网进行休闲娱乐,提高生活效率的主要需求。同时,大学生群体经常通过手机网络交友聊天工具进行人际交往,达到利用空闲时间社交和巩固既有社会交往关系的目的。通过手机使用网络聊天交友工具进行人际交往更为便捷,因此使大学生对虚拟环境交友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增强。

  (三)手机终端影响大学生网络使用心理的调查分析

  针对手机作为网络终端和通讯工具可能对大学生使用网络形成的心理影响,请受访学生针对是否存在"手机强迫症"进行自我评估。

  调查数据显示,14.12%的受访学生自认存在手机上网成瘾或依赖。约79.75%的受访学生自认不存在手机成瘾或形成依赖。但与此同时,约62.93%的受访学生承认自己"经常"或"频繁"使用手机上网。

  通过与"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行为习惯"调查(参见表2)进行综合比对,分析数据表明,很多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集中在空闲时间,且每天多次使用手机上网,证明大学生群体对手机上网的依赖程度较高。在本次调查中,虽没有多数受访学生自认使用手机上网成瘾或形成依赖,但由于本题目属于被测自评题目,且使用手机上网的频度是评价形成网络依赖的重要指标,因此认为受访学生的自评存在主观差异性的特征。大学生群体使用手机上网频率过高的现象容易造成其对手机上网的过度使用,增强了出现网络依赖或网络成瘾的倾向。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群体普遍认为以手机作为网络终端上网,受时间空间局限较小,具有便捷等独特功能结构和优势,与大学生的信息获取、社会交往和休闲娱乐等网络使用需求更加匹配。手机作为主要上网终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群体的上网时间,提高了他们对网络的重视程度,增强了他们对网络的依赖性。手机网络终端的普遍使用容易降低大学生进行现实人际交往的主动性,减少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责任感;同时,容易造成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增加了形成网络依赖和网络成瘾的风险。

  三、构建新媒体视阙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机网络模式的对策建议

  通过研究手机上网终端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和心理的影响,结合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和需求,针对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机网络模式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搭建校园手机网络平台,服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高校应该将手机网络终端作为开展校园网络宣传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充分满足大学生通过手机使用互联网的主观需求,为校园网络的手机维度覆盖创造行之有效的客观条件,并与运营商合作积极开发、应用相关软件,从新媒体技术的领域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要搭建校园手机网络环境,满足大学生对手机上网的使用需求。同时,要注重开发校园手机网络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服务。大学校园应该努力为大学生群体营造良好的手机互联网氛围,结合高校育人工作的实际需求,利用并发挥手机互联网软件的教育引导服务功能。例如,开发体现思想教育和校园文化等内容的wap网站,通过寓教于乐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和参与。开发凸显信息服务功能的手机应用软件,为大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提供服务。   (二)广泛开展校园线下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对于大学生频繁使用手机网络进行人际交往,乃至沉迷"虚拟交往",容易出现回避现实人际交往,交往责任缺失等情况,大学校园应该广泛开展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活动方式新颖的,具有吸引力的线下活动,引导大学生从虚拟的网络中解脱出来,正确对待"虚拟交往"和"现实交往"的关系,帮助大学生提高适应外界环境的应对能力,增强进行现实人际交往的愿望和信心,把大学生通过手机网络交友获得的共同乐趣在现实生活中加以扩大。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沉湎于虚拟网络社交环境中的大学生锻炼认识社会、融入社会的技能,在具体实践中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方法,摆脱对虚拟社交环境的依赖。

  (三)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引导,规避网络依赖或网络成瘾的发生

  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摇篮,应该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手机网络终端的发展给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应该对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进行积极引导,减少大学生对手机互联网的过度使用,规避网络依赖或网络成瘾现象的发生。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育应该加强对信息素养、媒介素养和传播素养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可以尝试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大学生在使用手机上网时要有明确的计划和上网目的性,要根据学习要求和生活规律规划上网时间,不在课堂学习等非休闲时间使用手机互联网进行休闲娱乐,逐步形成自控力,增强抵御网络环境负面影响的能力,预防网络依赖或网络成瘾的发生。同时,对课堂学习和校园活动的消极懈怠是造成大学生群体沉迷网络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快教学改革,丰富校园文化,提高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是改善大学生对互联网依赖程度高的又一有效措施。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