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教育类论文: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的形成轨迹与趋势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7-02 14:48:18

   1977 年以来,教育评价学由起初没有独立教材,只是在《教育测量学》或《教育统计学》课程的教材中穿插一些教育评价内容,[1]发展到目前已具有相对独立教材体系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无论是教师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实践均呼唤着教育评价学,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的普及,要达到这个目标,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建设将是一个重要环节。

  回顾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的形成轨迹,探讨它在未来的基本走向,对于加快教材体系建设进程,促进其更加完善,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一 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建立的历程

  教育评价学是研究教育评价活动规律的学科,也是一门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20 世纪70 年代末以来,我国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研究和实践经历了引进和摸索、构建和形成体系、优化和完善三个阶段。

  (一)引进和摸索阶段(1977‐1986 年)

  我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恢复初期,一方面,当时急需解决如何使得这种招生考试客观、公正、可靠和有效以及对具有一定数量升格学校的认定等问题;另一方面,我国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以及专业人员十分匮乏。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高校和学者加强了同世界各国同行的联系和交流,翻译和引进国外长时间积累,已经相当成熟的教育评价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主要表现在:一是邀请外国专家来华作"教育评价学术专题报告";[2]二是参加了"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组织,并且实施教育成就评价研究活动;[2]三是由原国家教委有关职能部门组织教育评价专家赴国外考察;[3]四是学者们翻译了一批国外教育评价方面的着作、论文或资料以及发表了研究国外教育评价理论和实践的论文。与此同时,我国学者或有关部门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了教育评价的研究和实践,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积累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二)构建和形成阶段(1987‐2001 年)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我国学者已有了许多自己的研究成果,1987 年 8 月举办的"中美教育评估研讨会"标志着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研究已吸收国外教育评价研究成果,探索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规律,开始尝试构建本土化的体系。当时学者们已开始陆续出版教育评价学教材,[4]初步建立了教材体系,其主要特征:一是以泰勒评价模式为核心,构建理论体系;二是尝试吸收其它学科的理论,如教育学、教育经济学、系统理论、教育测量和教育统计等;三是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各章节按理论、方法和应用内容次序排列;四是应用案例涉及教学评价、学力评价、德育评价、体育评价、学校管理评价、教师评价、学校办学水平评价、课程评价、班主任工作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等。

  1990 年以后,由于《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和《教育督导暂行规定》的发布以及国内师范院校陆续开设《教育评价》课程等,学者们开始在较大范围进行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的本土化研究,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进一步成熟:一是以泰勒评价模式为基调或突破了泰勒评价模式的局限,提出了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模式,譬如,教育型目标调控模式[5]、发展性教育评价模式[6]、素质教育的三分合评价模式[7]、发展性目标评价模式[8]等;二是开始出现了以中国特色教育评价理论或模式为核心,构建教材体系;[9]三是提出了科学性、操作性较强的制定评价标准的方法和搜集、处理评价信息的方法以及评价再评价的方法等;[10]四是教材内容编排出现了"直线式"和"树状式"两大类体系,前者为各章节按理论、方法和应用内容次序"一字排开"论述;后者是将理论、方法和应用内容分为三大块,每块中的各章节按内容的内在逻辑顺序排列;五是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涉及课程方案评价、学校教育质量保障、教育政策评价、教育项目评价和区域教育评价等。这些研究成果为下一阶段进一步完善教材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优化和完善阶段(2002 年至今)

  随着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政府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开展教育评价活动的诸多举措。2002 年 12 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规定了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则,要求建立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2003 年,教育部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 22 所着名高校扩大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以及开始正式确立周期性的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11]等。教育部的这些重大举措是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进一步完善强有力的外部动力,其类似于美国1958 年的"国防教育法案"和 1965 年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案"在美国教育评价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在这种背景下,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发展呈现出新的进展:一是较多地以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理论或模式为核心,构建教材体系;二是教材体系中的理论和方法衔接问题受到重视;三是已注意到计算机技术在教育评价中的有效运用;四是应用个案涉及到了学生学习能力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校教育评价系统、和谐学校评价等方面。

  二 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建立的基本经验

  我国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建设过程中,至少可以归纳出以下三方面的基本经验。

  (一)要不断地学习世界各国教育评价的先进理论和科学方法

  由上文可知,学习世界各国教育评价的先进理论和科学方法一直贯穿于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的建设过程当中,在世界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材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可以少走弯路,缩短建设的时间。我国从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个别部门、地区、学校和学者们自发地翻译和引进外国教育评价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以及开展评价活动的初级阶段,发展到基本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较为高级的阶段,大约用了 20 年的时间。而美国教育评价理论产生于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它的课程教材体系建立大致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那时美国教育评价发展步入了专业化阶段,许多大学开设了教育评价课程,教育评价教科书陆续问世。与美国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建立用了近 40 年的时间相比,我国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建设的时间大大缩短了,而且,其研究是建立在 20 世纪 80 年代国际教育评价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的,起点较高。

  (二)立足国情有效吸收国外教育评价的先进理论和科学方法

  虽然学习国外教育评价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对于建立我国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但是,不能盲目照搬、简单移植。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注意吸收能指导和解决我国教育评价实际问题的外国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的精华,经过改进和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这种经过本土化研究的课程教材体系扎根于中国的土壤,较适合中国的教师讲授和学习者阅读,其理论、方法和应用案例能较有效指导学习者去解决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评价问题,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正因为如此,这种课程教材体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能根深叶茂,茁壮成长。

  (三)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要在教育评价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

  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基本建立以后,我国教育部十分重视推进教育评价的实践,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这不仅能促使我们要有效解决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诸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的瓶颈问题,推动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而且要求我们朝着国际水平或标准迈进,提升我国教育评价水平,丰富和发展我国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使我国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能较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同行和学习者所接受,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力争成为世界教育评价领域中强有力的一员。

  三 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到目前为止,尽管我国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理论体系有待深入研究

  虽然我国教育评价学教材理论体系已基本建立,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教材理论体系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是理念、模式,还是原则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需要进一步厘清。二是"教育评价实质上是价值判断"已得到学术界的认同,不可否认评价结果与评价者的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在一个特定的社会发展时期,反映社会进步的价值观有哪些?也是值得很好研究的。三是对我国教育评价学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历史缺少有力度的探索。四是有严密理论逻辑的、适合不同层次学习者学习的教材体系太少。

  (二)教材方法体系需要着力开发

  所谓方法,就是指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必须遵循的某一程序。教育评价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教材体系中的方法是使学习者形成技能或能力的重要内容,目前在这一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评价理论和评价方法之间有明显脱节现象,也就是说评价理论不能有效指导评价方法的应用。二是评价方法的操作性不够强,很难让使用者可持续地运用。这一方面不能有效和持续地解决教育实践中的评价问题,教育评价功能得不到应有发挥;另一方面不能连续地从评价实践中得到反馈信息,调整、修改、补充、完善评价理论和方法的机制较难建立,阻碍了教育评价的发展。三是评价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较为缺乏,影响了评价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四是评价方法的层次性较为单一,不能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三)教材应用案例不能满足需求

  当前在较为广泛开展教育评价实践活动中,出现了较多的、需要很好解决的实际问题,譬如,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评价是如何科学导向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要解决如何衡量素质教育效果的问题;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是如何更好解决"指挥棒"问题;教育质量保障是如何建立长效机制,保障教育质量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仅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也是长期困扰教育第一线领导和教师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不仅能解决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而且能很好地丰富和充实教育评价的应用案例。

  (四)教材体例应该进一步多元化

  目前,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较多地表现为"理论-方法-案例"编排体系,这种体系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较适宜学习者进行"接受学习".但是,现代教学理论揭示了许多新的教学规律,如美国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主张教学是通过引导学习者对问题或知识体系循序渐进地学习来提高学习者正在学习中的理解、转换和迁移能力;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是借助精选教材中的示范性材料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知识,并发展其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教学方法要有效实施必须要有与之相配套的课程教材体系,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为此,教育评价学教材体例要多元化,以适应不同教学方法运用的需要。

  四 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的未来走向

  30 多年来,我国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建设取得了不少成就,在某些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也应该看到,我们的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教材理论体系研究还比较薄弱,教学质量尚待进一步提高。为了加快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建设,应从全局上把握如下基本走向。

  (一)教材体系进一步科学化和多样化

  随着教育评价学的深入研究以及教学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其教材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趋于科学化和多样化:一是用本土化的教育评价理论构建教材理论体系变得更加普遍,这种理论体系既广泛汲取了国外教育评价理论的精华,又符合我国各地区的实际,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二是教材方法体系呈现出多层次和多样化状况,具体表现为评价方法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阐述,便于不同学习者选择使用。三是教材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结合得更加紧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和本质的逻辑联系,即认识和理解了评价理论,就有评价方法去落实或实现,同样掌握了评价方法,就知道如何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四是教材体例更加多样化,适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模式进行教学。

  (二)教材体系不断分化派生次级体系

  由于培养对象或学习者的不同,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分化派生将会更加繁荣。针对不同教育层次评价人才培养,已经或可能派生出"基础教育评价"、"高等教育评价"、"成人教育评价"等课程教材体系;"基础教育评价"课程教材体系又可派生出"学前教育评价"、"小学教育评价"、"中学教育评价"等课程教材体系。针对不同教育领域评价人才培养,已经或可能派生出"教学评价"、"德育评价"、"体育评价"、"美育评价"、"课程评价"、"学校教育评价"、"社区教育评价"等课程教材体系。针对不同相关学科评价人才培养,已经或可能派生出"语文教育评价"、"数学教育评价"、"英语教育评价"、"政治教育评价"、"化学教育评价"、"物理教育评价"、"医学教育评价"、"军事教育评价"等课程教材体系;"语文教育评价"课程教材体系又可派生出"小学语文教育评价"、"中学语文教育评价"、"大学语文教育评价"等课程教材体系。

  (三)现代信息技术将会融入教材内容

  教育评价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普及、推广以及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譬如,在评价过程中需要依据评价标准收集和处理评价信息,为了使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我们往往要求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及其样本数量要足够大等。若用传统的纸笔方式收集评价信息,从发放到收集评价标准问卷,再到统计和整理评价信息,得出评价结果,整个过程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等,长此以往,这种评价活动很难持续开展下去。为此,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发实用性软件,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和处理评价信息,可以快速得出评价结果。在这种条件下,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教育第一线的领导和教师等应用评价工具,诊断教育行为,不是一种负担,而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鉴于现代信息技术在评价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学习者必须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

  (四)教材的应用案例将会越来越丰富

  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教育评价专业人士、教育第一线的领导和教师等的共同努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诸如新课程改革中的"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教育质量保障等瓶颈问题将会得到逐步解决。与此同时,带有新时代特征的教育评价问题必定还会陆续产生,成为未来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热点和瓶颈问题,这种旧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产生的矛盾运动,正是教育评价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因素。以此循环往复,教育评价的应用案例会得到较大地丰富和充实。在与时俱进理念的主导下,我国教育评价学教材体系中的应用案例将会得到不断更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钢 . 提高"教育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 [J]. 教育与现代化,2007(4):19-22.

  [2] 吴钢 . 现代教育评价基础 [M]. 上海 :学林出版社,1996:45,46.

  [3] 吴钢 . 现代教育评价基础 [M]. 上海 :学林出版社,1996:47;英国基础教育的督学制度和评价工作 [N]. 中国教育报,1986-08-12(4)。

  [4] 陈玉琨 . 教育评估的理论与技术 [M].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5] 宋伏秋,梅克 . 我国普通教育评价模式研究 [M]. 北京 :中国和平出版社,1995:181.

  [6] 刘川,王仕尧,张承德 . 发展性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J]. 教育研究,1999(3):75-76.

  [7] 雷鸣强,陈绪常 . 构建导向素质教育的三分合评价模式 [J]. 中国教育学刊,1998(6):23-26.

  [8] 吴钢,张辉华 . 高校课堂教学评价 [J]. 江苏高教,2001(6):63-65.

  [9] 陈玉琨 . 教育评价学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0] 吴钢 . 现代教育评价基础 [M].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等等 .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12] 吴钢 . 西方教育评价发展的原因分析 [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3):19-21.

  [13] 吴钢 . 现代教育评价教程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等等 .

 

责编:古斯琪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