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隐性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是指"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建设成就、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游等,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其中,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此方法教育意图隐蔽、渗透范围更广、受教育者自主性强、效果显现呈长期性。
教育意图隐蔽。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的人按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教育他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多数是青年人群,处于心理断乳后期,认知独立性高度发展。隐藏教育意图的方式,一方面,教育目标和计划不对受众公布,教育影响化整为零,始终处于一种平等的、愉悦的非正式的思想感染中;另一方面,与需求相结合,以心理和思想为协助,思想互动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对立统一转为教育者自身的两极――主体的我与客体的我的矛盾运动。
渗透范围更广。为达到教育目的的潜隐性,增强受教育者不同个体的作用效果,隐性教育的渗透性更加广阔。具体表现在教育时空上突破大课堂、小讨论、自查自看和补充性的主题配合活动等形式,延展到环境、服务、管理等活动中;教育媒介上突破以语言文字为主的逻辑传导,拓宽到情境、形象、行为等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感染功能的多种媒介中,形成多维度合力共育局面。
受教育者自主性强。隐性教育尊重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尊重其认知自主性和个性差异,重视通过多方面的服务及实践活动营造平等氛围,通过交往、管理、服务等途径培养教育对象适应并融入社会的能力。受教育者通过自主地对信息进行甄别、吸纳和整合,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并将诉求反馈到教育之中,进行科学引导,达成思想互动,增进教育效果。
效果显现呈长期性。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与显性教育的灌输不同,隐性教育的教育信息分散、教育意图隐蔽等特征使教育效果不能马上显现,表现出较长久的周期性特点。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的必要性
(一)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外部条件,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改革开放后,我国政治经济多元化发展,社会环境极大改变。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思想理念不成熟,易被误导及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通过显性教育表明立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又要通过隐性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潜移默化的引导大学生正向发展,实现教育人、发展人的最终目标。
(二)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需要
"所谓以人为本,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就是要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尊重人的价值。"以人为本,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的,更要坚持以人为本,只有立足于人,从人的现实需要出发并最终回归于人,才能真正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以考试为手段而忽视了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隐性教育的方法顾全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重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各种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需要
多元思想广泛传播,大学生原有的思想观念受到影响甚至发生动摇,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内容、工作范围上的要求更加广泛细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受到冲击,为保持原有的教育效果,必须开辟新的方法途径。信息传播加快,高校应急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长,隐性教育适应高速流动的网络信息时代,既可密切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预见紧急情况,又充分重视大学生主体地位,采取启发、示范、疏导的方法,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极大增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四)鼓励大学生参与教育过程的需要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引导受教育者对思想道德必然认识、遵从、把握与超越,从而达到真正的思想道德自由的过程。大学生既是教育客体,也是教育主体,自主性强,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鼓励大学生参与教育过程,既可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又利于良性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运用隐性教育,让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充分考虑其需求与意愿,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发展。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