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政治论文:虚拟和面对面的可能性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01-03 23:26:33

 [摘 要】如何在幅员辽阔的民族国家里同时实现两项基本民主价值--包容性和深思熟虑性--是一个难题。根据实现这两项价值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有各种公共磋商形式。当前在互联网上发生的公共磋商形式,既缺乏政治平等,又缺乏协商。而"协商民意测验"可以说是实现这两种基本价值的最佳方式。其中的政治平等通过随机抽样(给每人以成为起决定作用投票人的平等机会)和讨论平等来实现。协商通过适中而均衡的小组讨论、回答参与者提出的问题以及保持中立的专家小组三者来实现。政治平等和协商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多种维度的标准。实施协商民意测验的办法包括面对面交流和网络交流两种,它们都有助于实现这两种基本价值。 [关键词】协商民主;包容性;深思熟虑性;协商民意测验     民主改革持续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建立一种机制以实现民主的两个基本理想--包容性和深思熟虑性。一方面,我们需要能够代表或者涵盖某个组织内部所有成员的机制;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在组织的成员被有效地调动起来考量其被赋予的权力的情况下,咨询他们的意见。从全世界的范围看,民主改革通过不断强调包容性的机制而把权力交给人民;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允许更多的包容性似乎削弱了集体的深思熟虑性。然而,这样一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上述两难的困境之所以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大多数现代民主改革缺乏制度想像力。本文的目的在于拓展公共协商机制中的民主工具箱。而且要证明我们确实有可能同时兼有包容性和深思熟虑性,而不一定只能是被迫地二选其一。     一、显而易见的冲突     为什么人们会认为在制度包容性和民主过程中公民输入某些信息时具备的深思熟虑性与包容性之间存在着冲突呢?现将关于这一问题的一些主要论据简要总结如下:(1)选民们的情绪化因素或利益因素可能激发危险的派系争斗。(2)选民们的信息不完备以致无法应对复杂的政策或政治事件。(3)选民们的能力有限以致无法应对复杂的政策或政治事件。(4)选民们与复杂的政策或政治事件的分离使得他们更希望由精英们为他们决策;他们并无兴趣卷入包容性的公共讨论。(5)选民们受到的诸如"两极化"之类集体心理机制的困扰而无法做出理性选择。这些机制随着集体讨论的进行愈发明显,民主输入过程中的深思熟虑性因素亦随之上升。(6)选民之间存在各种完全异质的偏好,因此他们的选择将导致"不稳定"(循环传递性),从而使所产生的民主决策被随意处置和操纵。由于这些争辩都是众所周知的,因此,笔者现在将其简要地列出,以便于构建我们的考察战略,从而克服它们。我们的基本问题是: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既能避免这些明显的缺陷,同时又能将包容性和深思熟虑性这两个基本民主理念成功地结合起来?     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第一个缺陷。美国民主是在建国的大辩论中诞生的,在这场辩论中,麦迪逊和汉密尔顿支持"连续筛选"的过程,他们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公众意见"通过某个选定的公民团体"而得到"筛选和扩大"(引用《联邦党人文集》第l0篇名言)。这个理念的目的在于防止公众的情绪与利益因素激化为派系争斗,而派系斗争将会侵害他者的权利或社区恒久的集体利益。一般认为.咨询公众可能是危险的,毕竟是大众杀害了苏格拉底。美国人经历了"谢斯起义" 。建国者们宁愿面对协商代议制下政治冷漠的大众,也不愿面对被激情和利益所激发的大众。但是要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必须建立一个防止普通公民直接参与的精英"共和政体"。参议院由州立法机关选举产生;总统由建立在各州基础之上的、最初被认为是协商性团体的选举团来选举产生。宪法同样是经由一个有代表性的、协商性的团体所组成的"大会"所通过的。政府的决策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偏重于公众舆论的深思熟虑性或质量(筛选制或协商制将为公共利益服务并且防止多数人暴政),但较少强调诸如政治平等和参与等包容性因素。美国开国元勋们的辩论向现代民主改革提出了如下问题,即是否有可能建立一个更具包容性的体系,同时避免开国元勋们所预料的大众政治参与可能产生的问题?对协商的冷淡反应只是精英代表制的产物,抑或可能是人民自身的表现呢?     迄今为止,所有认同美国建国者方案的民主改革都提出了同一个观点,即认为大众协商的包容性与深思熟虑性不可兼得,这个观点为反联邦党人所首创,并经过人民党运动和进步运动不断深化,一直流传到现代。今天的美国通过直选产生议员;许多州都实行了公投及其他公民投票;民意测验的发展也推动了持续的非正式公共协商。然而,上述过程也表明公众几乎很少了解关于被协商问题的信息--这些问题可能是伊拉克是否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可能是冷战高峰时期苏联是否属于北约成员。令人吃惊的是,即便是二战后成长起来的受到良好教育的一代也几乎无法获得正确信息。 对于大众这种信息量低水平的一个普遍解释是"理性的无知"。假如我仅仅是数百万选票中的一票,我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去搜集信息,以便做出一个合理的选择呢?因为我个人的选票或意见似乎根本就无足轻重。然而,我们有关公众输入的理念似乎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掌握信息的程度。一个明显的矛盾是,如果我们要力求更多的包容性,并同数百万的公众进行直接协商,我们就会发现屈服于理性无知、缺乏深思熟虑性等特点正是参与协商的大众的特性。     认为大众协商的包容性和深思熟虑性不可兼得的第三个观点是,公众可能并不具备处理复杂政策或者政务的能力。如果说这种情况属实的话,一旦进入更大范围的大众参与领域,民众将无法承担所赋予他们的民主角色。最近波斯纳在对协商民主的批评中陈述了这一观点⋯ 。他认为没有必要就实际政策去征求公众意见。正如熊彼特先前所指出的,所有人都应当把民主看成一种为赢取人民的选票而展开的竞争。处于相同选区的精英为了获胜往往会采取大致相同的立场,我们将对这些精英的去留做出和平的取舍。但是,因为我们认为公众无法就任何实际问题进行审慎思考或达成明智意见,因此人民的意志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我们在实践包容性并把大众引入政治进程方面做得越多,离合格的精英决策就会越远。     第四个观点是第三个观点的一个变体。正如"隐形民主"倡导者所认为的,公众并不愿意纠缠于公共政策的细节。兼顾包容性和深思熟虑性的一个缺陷是,即便给了公众这样的机会,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致去实践它,而宁愿让有能力的精英为他们做主。     第五个论点是,即便我们把公众带人民主过程,我们仍然无法引导这个过程的集体深思熟虑性,因为存在着集体心理的衰弱模式--两极化--它使公众无法享有处理政治和政策问题的实质好处。Cass Sunstein曾经说过,可能为政治进程带来深思熟虑性因素的"团体讨论"事实上带来的只是病症。他把各个团体走向极端的过程称为"两极化"。假如把一个事件分成两个部分,如果这个团体在讨论开始前站在其中一端,那么,在讨论之后它将在那一端走得更远。如果它站在另一端,则会在另一端越走越远。总之,由于"争论观点的不平衡性"(一端比另一端发出更多的声音)和"社会对比效应"(人们希望被公众看成是获胜一方),人们将在争论过程中不断重复这个两极化过程,而不管实质内容如何。Sunstein已经用模拟陪审团的大量实验证实了其假设。     第六个反对观点是在大众层面的民主尝试(包容性的产物)看上去阻碍了民主结果中的集体深思熟虑性,因为公众容易具备各种不良偏好,从而形成一种循环传递性。这个尴尬的现实只能通过能够规避这种循环传递性的"结构带来的平衡"所遮蔽(或者只允许两个选项存在,亦或对可选选项进行操纵)。但是真正的结论无法被掩饰。民众的呼声在直接协商中将表现得十分随意和不谨慎,因为在众多选项中进行理智的两两对比容易陷入这样的循环,即偏好B胜于偏好A,偏好C胜于偏好B,但是偏好A又胜于偏好C。这样看来,我们最好不要主张公共意志,也不要认为民主的好处仅仅在于精英的和平交替。   表1 公共协商的八种模式 A.未经加工 1A自我选择民意测验 2A一些民意测验 3A大多数民意测验4A公投民主 B.经过提炼 1B协商小组 2B公民陪审团等 3B协商民意测验4B协商日     这个简单的分类聚焦了两个问题:什么和谁。来分析一下两个基本的区别:第一个,评估的是什么模式的大众观点;第二个,评估的是谁的观点。当我们问及民意的模式时,其实我们问的是公共输入的深思熟虑性;当我们问及谁被包含在内时,其实我们问的是包容性理念被执行得怎样。当考虑到民意的模式时,如果协商的结果是建立在大范围的可供选择的观点、认真的磋商、理性准确的信息之上的,那么这个观点是"经过提炼"的。经过提炼的观点是明智的-- 因为它掌握了不同立场支持者所认为真正相关的各种互相竞争的观点与事实。民众意识到了各种论点,并对此进行反思和考虑。相反,如果观点不是通过以上这种协商而产生,我们就说它是"未经加工"的。另一个区别是协商的是谁的观点。虽然笔者的分类无法囊括所有的可能性,但至少它们也覆盖了基本的现实选择项。参加协商的民众能够被自我选择;他们可以通过一些采样手段,比如在剔除概率抽样基础上尝试成为代表;他们可以被随机抽样所抽到;或者他们真的组成了所有投票者(或协商集体的成员)。当(包容性和深思熟虑性)两个维度结合起来时,上图中八个可能性就成为现实。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