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政治论文:党内协商民主与党内和谐的互动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01-03 23:04:46

 摘 要:本文分析了党内协商民主与党内和谐的概念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党内协商 民主与党内和谐的互动模式:党内协商民主是党内和谐的生成基因,党内和谐是党内协商民主发展的理想环境。 关键词:政党;协商民主;党内和谐     党内协商民主与党内和谐都是党的建设中全新的研究领域。在当前,致力于这两方面的研究,从一定程度上讲都是开拓性的;而将两者的互动关系作为一个专门的问题来研究,虽然更多地是一种尝试的过程,但其开拓性的意义应不可小视。基于此,本文从探索的角度出发,对党内协商民主与党内和谐的概念内涵及二者的互动关系进行尝试性研究。     一、党内协商民主的概念内涵     要明晰党内协商民主的概念内涵,首先必须对协商民主的概念内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协商民主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于西方政治学界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和民主范式。协商民主兴起的主要原因是选举民主受到了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选举民主只能决定谁适合当国家(政府)或其他政治共同体的领导人,而无法关注领导人如何进行领导。换言之,选举民主侧重于民主的"准人"程序,而不关注准人程序之后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往往会导致这样一个民主悖论:民主选举的领导人所作出的决策和所实施的管理是不民主的,违背"公意"的。其二,选举民主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其结果是多数人意志的体现,而不是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这就导致了另一个民主悖论:民主按其本义应该是全体人民的统治,是全体人民当家作主,但选举民主的结果却是多数人当家作主,少数人被排除在当家作主的范围之外。这样一来,在选举民主中,少数人的当家作主得不到实现,少数人的意志无法体现,选举民主在保护大多数人利益的同时,却在损害少数人的利益。或者换言之,选举民主是以牺牲少数人的利益为代价的。     在选举民主受到挑战的情况下,作为对选举民主进行革新、修正、补充、完善的协商民主就应运而生了。就其概念内涵来讲,协商民主是指政治共同体通过成员之间的平等、自由的协商,在成员互相交流和妥协的基础上,就关系成员共同利益的问题达成共识,形成成员共同接受的决策或管理意见的过程。它是政治共同体成员自由平等地参与共同体事务决策与管理的过程,其核心是强调民主地协商、平等地对话、自由地交流并形成广泛的共识。从目前国外及学术界对协商民主的研究和协商民主的具体实践来看,协商民主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决策过程中的协.商民主和管理过程中的协商民主。从协商民主的运作过程来看,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众多的参与者、参与者的认识与看法、广泛深入的协商、协商所指向的共同利益、协商最后达成的共识。就其特征来讲,综合一些学者的观点,协商民主的主要特征有:(1)协商民主的参与者是多元的;(2)协商民主的参与者是平等的;(3)协商民主参与者表达意见和要求的方式是自由的;(4)协商民主的参与者是富有理性的;(5)参与者参与协商是以利益为导向的;(6)协商的参与者是有责任感的;(7)协商过程是公开的;(8)协商是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的;(9)协商的目的在于达成广泛的共识。     明确了协商民主的概念与相关理论,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讨论党内协商民主的问题。党内协商民主是将协商民主的理论、原则和原理运用到党内民主运作过程而形成的一个新概念。提出"党内协商民主"的概念,决不是哗众取宠或盲目跟风,而是有其必然性的。这种必然性也是基于党内选举民主本身受到挑战的结果,它同样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看到,党员通过党内选举将自己的权力委托给党的领导人和领导集体来行使,而领导人和领导集体在行使党员赋予的权力的过程中,有时并不关注党员群众的意见、不倾听党员群众的呼声,所作出的决策与进行的管理,有时是违背党员群众的意志和愿望的。另一方面要看到,党内选举民主比其他领域内的选举民主更加强调少数服从多数,这样一来,党内少数人的意见看法往往在"服从大局、服从纪律"之中被湮没了。那么,党内协商民主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党内民主模式和民主状态呢?借鉴上述对协商民主内涵的界定,可以认为:所谓党内协商民主,就是指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党员之间就共同关注或关系共同利益的问题进行自由平等的协商,以期达成共识,形成党员共同接受的决策和管理意见或方案的过程。     与协商民主的特征相类似,党内协商民主也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参与协商民主的党员是平等的;(2)参与协商民主的党员是众多的;(3)党内协商民主的运作过程是公开的;(4)党内协商民主的基础是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事业;(5)党内协商民主的参与者是有责任感的;(6)党内协商民主的运作是遵循一定规则和程序的;(7)党内协商民主的过程是自由的;(8)党内协商民主必须以达成共识为目的。     二、党内和谐的概念内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这就明白无误地表明: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导者,"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根据《决定》的基本精神,要体现出"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就必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在这里,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第一次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党内和谐"。那么,什么是党内和谐呢?众多党建理论专家指出:党内和谐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强调的政治统一、组织团结的修正,和谐的内含之义便是团结;或者说,和谐就意味着团结。这样看来,党内和谐这一概念的提出与"党内团结"肯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应该是在党内团结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党内团结的丰富与发展。 因此,在党内团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党内和谐,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中肯定承载着对党内团结基本内核的继承,但又不仅限于此,肯定有新的更加丰富科学的内涵。     对于任何问题的研究而言,为其下一个规范而科学的定义都是研究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依据,党内和谐当然也不例外。所以,为党内和谐下一个规范的定义对于加强党内和谐的研究是基础性工作。由于党内和谐这一概念刚刚提出,目前党内和学术界关于这一概念的内涵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规范的解释,因此,笔者试图结合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精神,以自己的理解对党内和谐的内涵作初步揭示。在笔者看来,所谓党内和谐,应该是指在实际的党内政治生活中,党的各级各个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干部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友好相处、融洽共事的一种党内生活状态,它是对党内团结的继承与发展,是更多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的党内团结。     党内和谐的内涵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原则上:     一是平等原则。实现党内和谐,首先要保证党内政治上的平等,没有这种平等,就很难保证党内关系上的和谐。就是说,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所有党员应该一律平等,党内绝对不能允许特殊党员的存在。因为实践证明:一个特殊党员就是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就是一个不团结的因素。     二是公开原则。党内和谐的人际关系、组织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的,互相之间不了解就建立不起融洽的关系,就不能保证相互的信任和支持,党内和谐也就失去了存在基础。这就需要借助党内公开,由党组织及时进行党务公开,以实现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党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在信息互通的基础上共建和谐。     三是讨论原则。党内和谐的必要条件,是党内各方在合作共事中都不带有任何情绪、意见和思想疙瘩,大家都心情舒畅。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一个体面的、正规的渠道,让大家将彼此的情绪、意见及时进行宣泄和释放,这就需要借助党内各种形式的讨论和谈心来完成。实际上,党内经常性地召开的党员组织生活会和领导干部的民主生活会,就承担着这样的功能。     四是监督原则。党内和谐的实现始终伴随着对党内不和谐的斗争。党内和谐是我们的追求目标,但党内的不和谐却总是在困扰着我们。因此,我们在追求党内和谐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不懈地与党内不和谐进行抗争。而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党内的不和谐,就必须具有批判的眼光,就要注重党内监督。所以,党内监督无疑应该是党内和谐的重要原则。     五是集体领导原则。党内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党的领导班子的和谐,具体化为党的委员会的和谐,和谐是对党的领导班子建设的最基本要求。然而,总有一些领导班子是不和谐的。事实表明,造成这些领导班子不和谐的主要原因,是领导班子成员不能有效贯彻集体领导原则,在涉及到党内重大问题的决定时,往往由班子中的少数人或者"一把手"说了算,造成班子中其他成员作用的虚置。因此,集体领导原则应该是党内和谐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