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政治论文: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01-03 00:07:53

 [摘要] 腐败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许多学者从经济政治、制度等不同的侧面对腐败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种种观点。本文尝试着从政治行为体的政治心理来分析腐败的产生,并希望从中找到腐败产生的根源,进而寻求医治腐败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腐败 政治心理 原因 对策 
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的行为。对于腐败的成因,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种种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公共权利派生说"、"经济寻租理论"、"成本--收益理论"等。应当承认以上种种观点在一定的范围和情况下有其合理性,但是这些观点本身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上述这些方面仅仅是产生腐败的外在因素即外因。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外因只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因此要寻求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非从研究行为体即腐败者本身的政治行为出发不可。"而任何政治行为体的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着行为体心理因素的促进与引导。就此意义而言,只有了解政治人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才能理解他的政治行为。" 很显然,对腐败者的政治心理分析为我们寻求和研究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独辟了一条"蹊径"。 
"所谓政治心理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信念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政治心理是行为体在政治生活中自发产生的,比如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的"官本位"的封建思想,便是一种群体政治心理,正是这种政治心理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自发的产生对于权利的迷恋、追逐和崇拜。腐败政治心理的形成过程往往也要经过这样一个自发过程,这就是: 
一、由自发的政治心理所产生的腐败--不自觉的腐败 
政治心理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和心理活动离不开社会客观环境的制约,政治行为体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从事政治活动。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这种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就是社会环境,它是行为体政治心理形成的客观基础。因为社会环境是与社会主体发生联系的外部世界,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其心理和意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他被社会化的过程。换句话说,政治心理也就是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在对社会环境的长期和全面感受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心理积淀。社会环境构成了一个社会的总体文化,是作为潜层文化的政治心理的总体背景和框架,这种总体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被传播、被继承、被接受,从而成为新一代社会成员的心理基础。 
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的中国,在漫长的文明发展尤其是封建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了先进的文化,而且不乏封建的糟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学习、模仿等形式不但传播、继承了前人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同时封建时代一些糟粕的东西也被人们传播、继承下来。我们知道,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中国封建统治的基础是'礼',重人治而不重法治,它不是铁面无情的冷面孔,而是温情脉脉的软禁锢", "仁"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核心,而仁学思想起初则是以血缘为基础的,重血缘、讲亲情支撑了封建社会的大厦。当这些观念长期渗透进国民的心灵深处就被继承下来,并形成了新一代国民进行政治活动的客观环境。如上所述,由于政治心理是行为体在政治生活中自发产生的,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及相互交往中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直观感受自然而然的形成的。这时的政治心理是一种不够深刻的,还未上升到"自觉"程度的政治意识,这时它不是一种理性抽象的自觉状态,而是一种较为直观的浅层认识,是一连串"自在"的、简单的联想和条件反射。所以政治心理不是一种显象的文化现象,而是一种较为直观,更为隐蔽,更难把握的文化形式,是一种潜在的社会意识。因此受到该社会环境影响的人们,并不会自觉意识到自己正在受到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在进行着某些行为活动。也就是说,当社会成员已经受到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采取某一行为是,该社会成员却不能够理性的意识到,恰恰相反行为体往往根据自发的直观感受和以往的经验来采取政治行动。这就不难看出,有些腐败官员在最初的腐败行为中并不一定是有意识的进行腐败活动,他或许只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重血缘、讲亲情)而作出的一种自发行为。起初他或许只是碍于亲戚或朋友的情面而对他们开了方便之门或收受了他们的财物,这时他并步认为自己是在进行腐败活动,相反他很可能会认为自己是在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活动。成克杰案件是一起极为典型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但在案发以后,他并没有意识到所犯罪行的严重性,仍然认为"给熟人朋友介绍工程,要块地,搞开发或做生意,好象不觉的违反原则。"这正是他的悲剧所在。正是由于政治心理是一种缺乏理性指导的心理想象,所以当一个人只是凭借其政治心理来行动时,他对于政治行为的价值目标、条件分析和后果评估都带有很大的模糊性,进而导致了其政治活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也就是说他这时在客观上所从事的腐败行为并不是他的主观追求,而是一种相当不自觉的随意行为。如果这时行为体不能实现由自发感受向理性思维的飞跃,只是"跟着感觉走",其政治行为只能受到自发政治心理的直接支配。这种自发的政治心理,即以往的经验和直观感受便把他们一步步的拖向了腐败的深渊。 
如果把以上这种由于自发的政治心理而导致的腐败称做不自觉的腐败的话,这种不自觉的腐败是相当少的,或者说它仅存在于腐败的初级阶段。大多数腐败行为都表现为自觉的腐败,也就是行为体明知道自己是在搞腐败,但偏偏还要这样做,颇有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概",这是什么原因呢? 
二、由稳定的政治心理定势所产生的腐败--自觉腐败 
上面我们已经谈到政治心理是自发产生的,因此具有不稳定行和易变性。在这一阶段行为体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政治心理,行为体的行为只是"跟着感觉走",即主要靠以往的经验和直观感受来进行政治行为活动。由于政治心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缓慢过程,是政治环境长久作用的产物,是长期社会化的结果。因此,政治心理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心理定势且具有相对稳定性,行为体在以后的政治行为中要想彻底排除它的影响就很不容易,这就是稳定的政治心理形成之后很难改变的原因。对于腐败政治心理的形成也需要一个过程,当腐败分子处于"跟着感觉走的阶段时,这个时候如果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构成腐败,悬崖勒马还来得及。如果还继续跟着感觉走,这种"感觉"就逐渐沉淀下来,最终就形成了一种较为稳定的政治心理定势。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腐败是怎样在政治心理形成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政治心理的构成要素有四个组成部分,即: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人们在政治环境的刺激下,对各种政治现象必然要产生一些直观的、不自觉的心理反映,从而形成一种稳定的、较为直观的印象,这就是政治认知。就如上面提到的,有些腐败分子并不认为自己由于碍于亲戚和朋友的情面而给他们以特殊权利和利益、或收受他们的财物是一种腐败行为。这种认知时间久了就会对他产生某种心理体验和感受,比如他感觉到通过"帮助"别人办事,不但可以得到一份额外的"报酬",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而且还显示了自己的能力。同时自己的心理需要(如:名誉、威望、被重视等)也得到了满足。时间久了,满足需要就成为外界给予行为体的一种刺激,"这种刺激和影响通过个体的消化和吸收,产生出一种自动力,使个体由消极的"要我做"转化为积极的"我要做"。 在这种外界环境刺激下,政治行为体便产生了腐败可以满足自己需要的政治认知。在这种政治认知基础之上便建立了行为体对腐败的政治情感。政治情感是伴随人的政治认知过程所形成的对各种政治客体的诸如:好恶之感、爱憎之感、美丑之感、亲疏之感等心理反应的统称。由于行为体在腐败过程中使自己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他对腐败必然产生喜爱、亲近的政治情感。在这样的政治情感刺激下,行为体敛取财物和获取心理满足的需求不断膨胀,这种不断膨胀的需求就是激励腐败分子进行腐败的内在驱动力,这就产生了腐败的政治动机。敛取财物和获取心理满足的政治动机决定了腐败分子进行腐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是腐败产生的直接原因。经过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动机的相互作用,腐败分子最终对腐败形成了从否定到肯定,从反对到赞成,从憎恶到喜爱的政治态度。希望腐败的政治态度的形成标志着腐败分子对于腐败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心理,并在这一政治心理的直接支配下不断从事腐败活动。到了这个阶段腐败分子本人已经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是在从事腐败活动,但由于私欲的不断膨胀自己已无法控制自己,也就是说他想摆脱业已形成的政治心理的影响,但却又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在腐败的泥沼里越陷越深。这就足以说明为什么有的腐败分子贪污了几百万、上千万的钱财仍不满足的原因,按常理,这么多钱足可以让他花上一辈子甚至几辈子,为什么还要贪呢?原因就在于他无法摆脱业已形成的政治心理定势的影响。由此可以想到,"高薪养廉"对腐败只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遏止腐败。仍以成克杰为例,成克杰伙同其情妇单独或共同收受贿赂款物合计人民币高达4109万余元。如以高薪来"养廉"的话,"薪"再高也超不过四千多万吧。归根到底,政治心理是政治行为的中间环节,一旦行为体形成了腐败的政治心理,腐败便不可避免。 
三、由于政治心理失衡和扭曲而产生的腐败--突然腐败 
政治心理的发展过程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如果在这一过程中,行为体由于受到外界的突然刺激而使原来稳定的政治心理失去了平衡和扭曲,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可以产生腐败,这种由于政治心理失衡和扭曲而产生的腐败我们姑且称其为突然腐败。之所以这样称它,意指这种腐败不是政治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由于政治心理突然失衡和扭曲而产生的偶然现象。 
最能说明该问题的便是近年来社会上存在的"59岁现象"。许多老党员、老干部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兢兢业业干了一辈子,可快到退休的时候却由于受到"客走茶凉"的刺激,往往产生"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政治心理,结果却犯了错误,很是让人痛惜。究其原因,大多数是因为政治心理失衡和扭曲的结果。如玉溪烟厂的褚时健,现在工人们提起他仍说:玉溪烟厂能有今日的辉煌,褚时健功不可没。但恰恰在他功成名就之时,他却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批烟倒烟,使其亲属收受了大量的财物。褚时健在谈到他当时的心态时毫不隐讳的说:"我辛苦了一辈子,不能就这样交权。我得为自己的将来想想,不能白苦。"这是由政治心理失衡和扭曲而导致腐败的真实写照。还有些干部总觉得付出的太多,而收获的太少,生活太清苦,"权"是自己"挣"的理应"还本付息"。这必然导致政治心理的失衡和扭曲,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所左右,最后发展到不择手段的追逐金钱,腐败便不可避免。 
值得注意的是,政治心理与社会生活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政治心理来源于社会政治生活,正如腐败的政治心理有时来源于对现实社会腐败现象的耳濡目染一样;另一方面,政治心理一旦形成,又反过来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和影响,腐败的政治心理存在是社会腐败现象不可根除的根本原因。 
四、医治腐败的对策 
腐败是社会的毒瘤,根治腐败是维护社会肌体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许多学者分别从经济、政治、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根治腐败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否有效,我们从近年来腐败现象的不断蔓延和不可遏制中便可以找到答案,这是因为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心理三者呈现出的是由表及里、由浅至深的结构序列,政治心理相对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处于最深的文化层次,相对于前两者,它更为持久和稳定。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改变,但要从人的心理上改变旧有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塑造一批新型的政治成员,却需要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这就是说政治心理的改变要比政治制度的改变难的多,这也是仅从政治制度方面根治腐败不能奏效的原因所在。 
由于政治心理与社会生活是一种双相互动的过程,因此要从根本上遏制必须从社会环境的改造和政治心理的重建两个方面入手,要"外在影响"和"内在成长"并重,不能顾此失彼。一方面,要净化社会风气,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尽量减少社会丑恶现象(如腐败)对社会成员的不良政治心理影响,为社会成员健康政治心理的形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通过政治宣传、政治思想工作、政治教育等途径,从心理上影响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形成过程,使社会成员从开始便形成一种健康的政治心理。针对对党的干部要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育党的干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每个党员干部从心理上远离腐败,并逐渐使他们形成一种疏远、憎恶腐败的政治心理,从而实现由"不敢腐败"、"不能腐败"到"不想腐败"的转变,以达到从根本上医治腐败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要抛弃政治的、法律的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必要的政治、法律手段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业已形成的政治心理的影响往往要靠强制力迫使人们改变原有的思维定势和思维习惯。只有当旧有的 、落后的政治心理从根本上得到根本改变并且建立起一种新的政治心理时,政治和法律的手段才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只有当这种新的健康的政治心理稳定下来并成为群体的政治心理时,在这种政治心理支配下的每个社会成员才会自觉的远离腐败,腐败便从根本上得到了铲除。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