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社会学论文:社会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学及其后现代转向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6-30 17:51:30

     摘要:社会心理学的孕育、产生和发展过程,得益于许多学科或知识领域的推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首先与现代精神分析学及作为其重要知识来源之一的精神病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不解之缘。精神分析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重大进展都会时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产生不同的影响。精神分析学在20世纪下半叶发生的后现代转向,也或早或晚地涉入到社会心理学有关领域的发展中。其中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出现。后现代精神分析学既从心理学理论层面又从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提供了孕育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动因。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精神分析学;后现代转向
    在20世纪,有两个重要思潮影响了整个世界,一个是精神分析学说,一个是后现代主义。尽管前者产生于上半世纪,后者则于下半世纪出现。然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人类思想文化的诸多领域,或者说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学科,如哲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文学、美学、宗教学等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作为社会学与心理学之间一个边缘学科的社会心理学,它的孕育、产生和发展过程,首先与现代精神分析学及作为其重要知识来源之一的精神病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不解之缘;其次,精神分析学在20世纪下半叶发生的后现代转向,也或早或晚地涉人到社会心理学有关领域的发展中。
  精神分析学的出现与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尽管社会心理学有着漫长的思想渊源或前学科史,但是,它从哲学思想中脱胎出来而作为一门具体学科诞生的时间,一般认为是1908年。在这一年,极其巧合的是,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W.McDougall)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导论》,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E.A.Ross)的《社会心理学》一书也问世了。因此,社会心理学史家把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年份确定为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元年。同时认定了社会学和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两个具有"母体"性质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之所以在20世纪初问世,除了当时的社会实践某些方面提出了最为强劲的社会动力之外,一些与人类社会生活关系密切而又发展较早的学科,如民族学、人类学、精神病学等,都对社会心理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知识源泉。其中尤其值得重视的是,精神病学成为促进社会心理学从哲学思想体系脱胎而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一个重要而独特的知识动力。人类对精神病的认识进程历经了曲折。在西方,19世纪精神病学中出现了两个主要流派:一个是生理学派,一个是精神学派。前者主张用脑器官的障碍来解释行为异常的原因,而后者则致力于从心理层面来寻找病理。脑的生物性障碍在一些精神病中找到了,但在另外一些精神病中却没有发现。总的看来,19世纪的精神病学,还是以生理学派占主导地位。
  作为反对这种占主导地位的生理学派的一种力量,精神分析开始发展起来。随着精神病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有人相信,在变态行为的原因论上,情绪错乱比脑部损伤更为重要。在探索变态行为的精神病源的过程中,催眠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角色。在18世纪后半叶,催眠就引起了奥地利医生麦斯梅尔(F.A.Mesmer)的关注。大约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麦斯梅尔学说几乎遭到医学家的普遍拒绝,被视为江湖骗术。
  在英国,布雷德(J.Bra记)把催眠状态现象称做"神志昏迷状态"(Neu卿noolo群)。催眠这一术语是后来从"神志昏迷状态"演化而来的。布雷德以审慎的态度对待催眠,使它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科学声誉。由于法国的夏科尔(J一M.Charcot)借助催眠治疗歇斯底里病人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以及他用医学语言描述歇斯底里症和催眠的状态,使得催眠现象较易为医学界和法国科学院所接受。科学院的承认使得精神病学家能够名正言顺地去研究精神病的心理学问题。夏科尔的工作主要仍放在精神病的生理方面。直到1889年,其追随者让内(P.Janet)拒绝了此前一直流行的将歇斯底里病因归于生理方面的观点,而主张从精神错乱的角度来加以理解,并强调把催眠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精神病研究主流范式从生理学向心理学的转变,是精神病学发展进程中一个关键性的转折,尤其启迪了弗洛伊德后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非同寻常的理论体系。
  精神病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首先在法国社会学家勒邦(G.LeBon)的着名学说中呈现出来。在19世纪90年代,他的社会心理学思想与塔尔德(G.Trade)等人的社会心理学思想一道对于社会心理学学科的诞生起到了最直接的催生作用。在1895年出版的《群众心理学》一书中,勒邦提出了暗示说。他认为,一切群众性的行为总是带有群众神经质的感染因素,换言之,群众性的行为是受到群众气氛影响的,这样便形成了群众的共同意志和共同精神。个人在群众性行为场合会丧失理智,以致使群众性行为带有冲动性和盲目性,而缺乏理性思考和逻辑性。由于在群众场合下人的情绪和情感容易因受到暗示而被激发出来,所以一旦接受了暗示者的口号和主张之后,人就会对暗示者深信不疑,而一切群众性行为都是受到某种暗示的结果。勒邦的学说深受他同时代精神病学研究的影响,他正是从精神病学暗示概念的角度来解释历史上出现过的群众性运动。
  勒邦的学说直接影响了作为社会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的罗斯。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心理学》一书中,罗斯主张,社会心理学要研究人们的相互作用对于其行为的影响。在他看来,社会的基本形式就是模仿。而模仿的发生学机制是暗示。很显然,罗斯除了受到塔尔德的较大影响之外,还受到勒邦的较深影响。罗斯在他的社会心理学思想中进一步扩展了勒邦开创的研究途径,即借助精神病学的暗示概念来解释人们的相互作用对于他们行为产生的影响。在罗斯看来,群众受到暗示之后就会发生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就是群众力量的表现。因此,群众经过相互影响之后,一些荒诞的暗示就更加可能吸引群众,甚至引起骚动现象。而经过骚动之后,群众也就更加相信他们所受到的暗示,在行为上就变得更加狂热。
  可见,精神病学对社会心理学学科的诞生起了较直接、独特的推动作用,而且其中的暗示概念成为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暗示概念最根本的实质内容就在于,它揭示了在社会生活具体情境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着外显的或潜在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各种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而这种作用或影响无疑是心理性的。应该指出,前面所述的精神病学和暗示概念还不是特定意义上的精神分析学。我们所说的精神分析学是指由弗洛伊德(5.Freud)开创的精神分析或心理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体系。这种精神分析学最先是作为一种精神病学说,而在后来演变出一些流派或分支,并且成为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哲学文化理论。但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在孕育过程中也同样从精神病学中吸取了养分,因此,可以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和社会心理学都有精神病学这一共同的学术思想渊源,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社会心理学在后来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又呈现出某种相互渗透的趋势,所以,我们所要探讨的精神分析学的确不能完全脱离开最早的精神病学,尽管后来的精神分析学及其多种变形已远非处于与精神病学同一层面上的知识形态。
  要讨论精神分析学自然就会论及作为精神分析学创始人的弗洛伊德,尤其是他与精神病学的联系。他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研究人的心理的特殊方法,其最大特点是赋予了无意识分析和以这种方法为基础的心理治疗以中心地位。而最早阐述精神分析原理的是弗洛伊德和布鲁尔(J.Breuer)合着、于1895年出版的《歇斯底里研究》。到此时,精神分析学主要是作为精神病学的一个独特学派而存在。值得注意的是,1895年也是勒邦《群众心理学》一书问世的时间。早先弗洛伊德曾到神经细胞构造中去寻找精神病的原因。但在对神经组织做了长期研究之后,弗洛伊德终于认识到了这种方法所存在的缺陷。弗洛伊德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断言,对于个人的正常行为和变态行为,都要从心理动机的观点来加以解释,只不过人的大部分精神生活的进行并非受意识动机的指引,而是受无意识动机的驱使。
  饶有趣味的是,作为精神分析学知识渊源之一的精神病学,对社会心理学的最初影响是通过社会学家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来达成的,而精神分析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则是通过心理学家或者说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来实现的。总的看来,弗洛伊德于20世纪初创建的精神分析学及其后来的各种演变形式,成为社会心理学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自社会心理学诞生之日起,这种知识源泉就一直在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力。
  精神分析学的演进与社会心理学的扩展精神分析学在当今的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社会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公认的理论来源或流派有四大方面:第一,精神分析学流派;第二,行为主义流派;第三,认知主义流派;第四,社会学流派。但是,不论是从历经的时间,还是从涉及的范围来看,应该说,精神分析学是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中影响力最大的学派。
  广义上而言的精神分析学或弗洛伊德主义主要包括了这样四个方面:
  第一,经典精神分析学。即弗洛伊德本人的学说。实际上,除了经典精神分析学之外的其他三个方面都可归属于后弗洛伊德主义。
  第二,修正的弗洛伊德主义。包括荣格(C.G.Jung)的集体无意识理论、阿德勒(A.Adler)的超越自卑学说与社会兴趣学说。
  第三,新弗洛伊德主义。又包括了三个重要部分:一是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主要有霍妮(K.Horney)的基本焦虑学说、沙利文(H.5.Sulli-van)的人际关系学说、弗洛姆(E.Fromm)的社会性格理论与超越自由学说等;二是自我心理学,主要有哈特曼(H.Hartmann)自我发展理论、雅格布森(E.Jaeobson)等人的儿童自我结构化理论、埃里克森(E.H.Erikson)的自我同一性理论;三是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主要有弗兰克尔(v.E.Frankl)的意义治疗学、罗洛·梅(RolloResseMay)的存在分析理论。
  第四,后现代精神分析学。主要有拉康(Jac-ques肠can)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精神分析、德勒兹(GillesDeleuze)和居塔里(FehxGuattari)的精神分裂分析理论。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经典精神分析学、修正的弗洛伊德主义、新弗洛伊德主义都属于现代精神分析学的范畴。而拉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精神分析、德勒兹和居塔里的精神分裂分析则属于后现代精神分析学的范畴。
  首先,精神分析学的不同方面或流派为社会心理学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滋养。主要包括心理动力理论、心理结构理论、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心理与环境(家庭、人际关系、社会制度等)关系的理论以及心理治疗理论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精神分析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在一定意义上都可以看作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动力理论派别,但是,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尤其是马斯洛(A.1.Maslow)的需要层次论相比,精神分析学则提供了更有深度的动力学说,尽管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带有浓厚的生物学色彩,但是,从修正的弗洛伊德主义开始到新精神分析学派却在很大程度上以它们对社会或文化因素的强调而对精神分析学说的生物决定论倾向进行了纠正。
  其次,从精神分析学中产生的一些新的微观层面的理论与方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心理学中极其重要的领域。主要有拜昂(W.R.Bion)的群体机能动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舒兹(w.c.schutz)的人际行为三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卡兹(D.Ka司和萨诺夫(1.Samoff)的社会态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贝尔斯(P.F.Bales)的群体活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阿多尔诺(T.W.Adomo)、弗伦克尔一布伦维克(E.Frenkel一Brunswik)、列维森(D.J.Levinson)和桑福德(R.N.Sanford)的人格和偏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贝内斯(w.G.Bennis)和谢帕德(H.A.Sh叩耐)的群体发展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
  此外,值得强调是的,现代精神分析学以及后现代精神分析学所产生的影响,不仅限于社会心理学,而且从一开始就蕴含着更广泛的哲学文化意味。这一点可以说同样是我们从社会心理学视野研究精神分析学的时候不应该忽视和忘记的,换言之,精神分析学所产生的影响既在社会心理学之中又在社会心理学之外。从现代精神分析学到后现代精神分析学西方的理性主义这一思想传统,在古希腊文化中就已经萌芽,最终在被誉为"近代哲学之父"的笛卡尔哲学中得以确立。他的着名命题"我思故我在"表达了这样一种重要含义:人的本质特征就在于他拥有心灵。笛卡尔虽然把心灵分为情感和意志这样两个方面,然而在他看来,它们都从属于理性。从此,理性主义成为西方哲学的一个主导传统。但是,自康德以来,这种主导传统已受70到越来越多的挑战,非理性主义思潮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
  应该说,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对理性主义就形成了一次巨大的冲击。他本人曾做过这样的着名比喻,人类的思想发展曾经三次形成了对于自身中心地位的冲击:第一次是哥白尼提出的太阳中心说,它动摇了人类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的地球中心说。第二次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产生,它发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联系,动摇了人类自认为是万物中心的思想。第三次则是弗洛伊德创立的无意识学说,它认为人不完全由理性所支配,除了意识之外还有无意识,从而动摇了人类自我中心的观念。
  在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学说看来,心灵的全部理性部分如同呈现在水面上的冰山,无意识则是冰山下面、隐于水中的实体。因此,这一观点激烈地冲击了理性的中心地位。弗洛伊德曾指出:"精神分析有两个信条最足以激怒全人类:其一是它和他们的理性的成见相反;第二则是和他们的美德或美育的成见相冲突。早在30年代,他就迈出了后现代精神分析、后现代主义精神分析和后现代本身的最初几步,但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在本质上仍属于现代范畴,因为他理论的一个根本意图是要揭示现代人的存在状态以及寻找超越生存困境的途径,从而仍表现出对于人的命运和人的解放的关怀这一重要的现代思想取向。
  精神分析学从现代范式到后现代范式的转向,在一个特殊人物身上突出地表现出来。进一步说,如果说20世纪出现的两个重要思潮精神分析学说和后现代主义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特殊关联的话,那么,有一种特殊关联就具体表现在拉康这一个重要人物身上。
  在当今西方哲学思想的演进中,从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的转折主要是在法国理论家拉康的学说中完成的,而当这种转折发生之时,促进这种转折的不是以纯粹哲学形式出现的理论,而是作为一种特殊理论形式的精神分析学。但是,拉康推进精神分析学从现代转向后现代的过程,却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哲学意义。而这种双重意义也必然涉及到其他具体学科,其中就包括了从社会学和心理学吸收养分的社会心理学。20世纪中叶,结构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产生了,从而使西方哲学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第二次转向,即实现了由认识论到语言学的转向。①到了60年代晚期,结构主义内部出现了以解构现存的知识体系、权威与规则为主旨的解构主义态势,此后逐渐演化成为以反理性、强调非中心性、注重多元化等为主要理论特征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
  高举"回到弗洛伊德"的旗帜,在30多年里,拉康以结构主义作为方法论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进行了语言学的解读与重构,在此过程中,使精神分析学发生了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向。不仅如此,作为二战之后法国思想界的显赫人物,结构主义的重要代表,拉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精神分析学对阿尔都塞(L.Althusser)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德里达(J.De示da)的解构主义以及整个后现代主义思潮都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另一方面,正是在拉康的理论中,解构主义的特征已经显露出来。总体而言,在20世纪西方哲学思想发展进程的后现代转向中,拉康学说扮演了一种承上启下的角色。拉康不仅把弗洛伊德主义引人法国,更重要的是为精神分析学增添了新的时代成分。在对弗洛伊德的原始文本进行解读和重构的过程中,他通过建立自己的潜意识理论、主体理论和欲望理论等方面,推进了精神分析学从现代迈向后现代。
  在潜意识理论方面,拉康从他所提出的"潜意识是他者的话语"这一命题出发,认为由于潜意识避开了自我内省的功能而操纵主体的言语活动,从而使主体只是言说而非表意。由此,拉康也就顺其逻辑地得出结论:人成为潜意识的主体。这些思想已经隐含着对于人类主体中心主义的消解倾向。可以说,拉康正是从这里开始呈现他的后结构主义的面相。他对人类主体中心论进行的解构,使其理论成为人已经死亡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命题的一个重要知识来源。
  在主体理论方面,拉康提出了主体结构由想象界、象征界和现实界三个部分构成的思想,并且强调,主体在象征界的意义体现在两点:一是主体与他者之间的认知性关联;二是在语言这种自主性的结构中,主体可能脱离能指链,成为无所指的飘浮之物。在这里又表现出消解主体的理论内涵,成为拉康转向后结构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欲望理论方面,拉康基于对主体间性问题的分析,得出了这样的命题,即一个人的欲望是"他者的欲望"。他采取力拒生物学取向的姿态对欲望进行了文化学取向的解释,区分了欲望与生物性的需要,并指出欲望是受到象征性地建构的东西。欲望的替换和其他象征过程一样,是通过能指之间的替代而实现的。将构成主体的欲望视为他者之物,表露了拉康理论的后结构主义特征。
  拉康的学说对后现代精神分析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正是在他关于潜意识、主体与欲望的思想基础上,后现代精神分析学的另外两个重要代表人物法国的德勒兹(GillesDeleuze)和居塔里(FelixGuattari),从关注潜意识和欲望问题切人到对精神分析学的研究,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精神分裂分析(sehizonalysis)学说。他们沿着拉康将人看作"无意识的主体"、欲望是"他者的欲望"的思想路径,进一步将潜意识理解成非象征、非结构和非表现的东西,并且认为,惟一的主体就是"无器官躯体"(bodywithorgans)的欲望本身。由于人只是一架"欲望机器",于是,人的主体性、人的中心性便无从谈起。由于他们采用了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从而使得他们的精神分裂分析学说成为精神分析理论后现代转向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换言之,德勒兹和居塔里在推动精神分析学迈向后现代方面,比拉康走出了更远的一步。
  精神分析学后现代转向与社会心理学的新动向精神分析学发展史上的每一次重大进展都会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产生不同方面或程度的影响。精神分析学的后现代转向也不例外,它对于社会心理学的作用会或早或迟、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来。其中一个重要结果就是促进了后现①古希腊哲学的主题是本体论。到了近代,西方哲学发生了第一次重大转向,研究的中心从本体论变成了认识论,即所谓的"认识论转向",促成这次转向的人是笛卡尔,因此他被誉为"近代哲学之父"。进人20世纪之初,西方哲学发生了第二次重大转向,语言学取代了原先的认识论,成为新的研究中心,即所谓的"语言学转向"。社会心理学的出现。虽然后现代精神分析学不是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惟一动因,但它的作用却至关重要,因为后现代精神分析学既从心理学理论层面又从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提供了孕育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动力。
  首先,在哲学认识论上,后现代精神分析学反对普遍主义,主张相对主义。普遍主义理念、价值中立原则,希望通过科学的、客观的方法获得超越历史和文化的普遍性认识,是现代思想的一般特征。现代社会心理学总是试图在基本研究领域中能够建立起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理论框架,并且借以预测人类的社会行为。而在后现代精神分析学家看来,在研究中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是极为困难的,任何一种叙事方式实际上只适用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因此,在认识论上反对绝对主义,而主张相对主义。此外,由于现实心理问题的复杂化,而且可分为不同层次,那么,只依赖于某种方法则难于解释全部的心理现象,所以,在分析视角上反对单一性,而主张多元化。这一切成为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特征。
  第二,在方法论上,后现代精神分析学反对实证主义停留于对量化资料的描述,而强调意义及其阐释的重要性。社会心理学诞生以后,在西方,实证主义一直作为主导性的方法论,由于遵从自然科学的科学观和方法论,仍然对整个世界做主、客观的简单二元划分,无论是以心理内容为对象的实验法,还是以心理活动为对象的自我经验描述法都带有鲜明的经验主义特征。在研究技术上对经验观察和现场实验的重视,就是企图以此获得价值中立的研究数据以最终建立具有普适的社会心理模型。由于偏重定量研究,故很难对那些不适合量化的研究内容进行高度的理论分析或深度的价值阐释。

责编:古斯琪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