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社会学论文: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节后孤独症的干预研究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6-30 13:14:18

   1引言

  空巢老人家庭是指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年人家庭和无子女的老年人家庭。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或寄宿在亲戚家中,长期与父母过着分开居住、生活的儿童。每年节假日过后,子女们离开老家返回单位,一些老人继续"空巢',;父母为了养家糊口外出务工,一些儿童继续"留守"……从"大喜"到"大悲"的落差,让不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出现"节后孤独症".节后孤独症,并不是医学意义上的疾病,而是人们在面对由放松到突然紧张的巨大变化时,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的不适反应。工作族会因为突然忙碌起来的工作压力而不习惯,老人和儿童面对团聚到分离会不适应,而后两者因为调节能力弱、活动空间狭窄而使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2原因探析

  首先,城镇化建设加快使大批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离开家园外出打工。我国目前每年大约有1800万来自农村地区的人口进入城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到城市打拼,造成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存在。这些特殊人群由于每天拘泥于狭小的活动范围,与外部世界几乎成"隔绝"状态,每天过着平淡的日子。每天期盼的就是数着日子期待儿女或者父母的归来,这也是唯一能使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希望的事情了。由于缺乏任何娱乐活动和信息传递,使得他们的注意力很难从亲人离家的落寞和孤独中分散开来。

  其次,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因缺乏灵活的自我调节能力而容易受不良清绪的困扰。儿童因思维能力尚不成熟而缺乏对事情全面、辩证的认知,他们很容易形成极端的想法,如父母常年外出不在身边是不爱自己的表现、自己没人疼没人爱等等,这些想法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则容易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而父母频繁离开很容易造成留守儿童情绪转换的困难,他们尚没有能力自如的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出现情绪问题就在所难免。对于老人来说,为了不影响儿女们的工作,他们大多选择把负面情绪埋在心底,也缺少可以倾诉的对象,每天面对冷冰冰的空屋,难免孤寂和落寞。

  第三,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疲于应对,容易忽视家中老人和孩子。如今,就业竞争愈加激烈、物价水平不断上升、房贷车贷节节攀升,己经使人们倍感疲惫。人们甚至没有时间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更无暇顾及家中的老人和孩子。而老人和孩子们显然适应不了如此快节奏的转换,当他们还沉浸在节日团圆的氛围时,分离己经近在眼前,长久的期盼、团聚的欢喜和骤然的离别使他们心中形成巨大落差,进而形成伤心、失落等负面情绪,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及时排解则容易造成长期的孤独感,郁郁寡欢的情绪甚至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第四,社会化保障机制的不健全使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化养老仍处于起步阶段,保障体系也很不完整,使得一些老年人(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解决不了基本的生活问题,甚至有些退休老职工也生活艰难。老人看病难,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严重问题。近年来,对于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虽然在不断加强,但仍然存在教育保障不足、医疗保障不完善、生活保障失衡等问题旧。老人和孩子是最脆弱的两个群体,尤其是对体弱多病的人群,没有子女或者父母在身边照料,身体上的不适往往会增加心理上的疲惫感和孤独感。另外,社会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使得这些拥有大把空闲时间的人们没有可消遣的地方。尤其在农村,基本上无基础设施可言,他们每天的活动空间狭小、娱乐项目匾乏,孤独感无处排解,长此以往,容易身心俱疲。

  3心理干预

  第一,认知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们的不良清绪往往与人们不正确的认知有关,而通过改变人们对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可以改变所呈现的不良情绪问题。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节后孤独症"大多与他们消极、片面的认知有关,例如许多老人认为儿女们不需要自己了,无用感倍增;儿童则认为父母常年不回来是不爱自己的表现,从而怨恨父母等等。作为"空巢"老人,首先要认识到长大成人后离开家庭独立生活是必然趋势,也是子女成熟的标志、成功的开始,而子女们有事可忙说明他们工作顺利,老人应该为子女们的成熟和独立感到高兴。stenner,McFarquhar和Botvling(2011)就认为,老年人应该从主观方面积极对待老化,这样不仅能维持健康,减少身体日益虚弱带来的压力,而且还能充分享受生活〔别。对于留守儿童,抚养者要让他们认识到父母离家的无奈和良苦用心,要让他们理解父母的付出和辛苦,从而消除对父母的怨恨和不理解。

  第二,行为疗法主张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会对其情绪产生影响,所以不良的行为方式可能会导致负面的情绪体验。节假日结束后,面对分离的伤感情绪,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通常都是放任自流、任其在心中淤积,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长久的被不良情绪困扰。摆脱孤独最好的方式就是主动与他人交往,与其把自己封锁在狭小的空间里和孤独为伴,倒不如走出去享受与朋友交流谈心的乐趣。节后,老年人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交往中冲淡节后的孤独。可外出探望老友,参加老年大学、社区联谊会、乡村秧歌队等,用热情洋溢、充实饱满的生活内容来填充节后的寂寞和孤独。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应该让儿童多学习如何与他人交往,多和朋友交流谈心,通过别人的帮助,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

  第三,良好生活氛围的营造可以改善人们的心理情绪。摆脱孤独的最佳方法是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对空巢老人来说,子女离巢并不等于断绝彼此的关系,子女离家建立新的生活空间后,要尽量多的回家看看,耐心和老人沟通,对子女来说,听老人讲述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听,如果子女学会倾听,至少可解决父母80cy0的心理问题〔钊。老人也应该继续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尽量增强两代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给他们适当的帮助;如果条件许可时,老人也可以在子女家轮流居住,尽量减少独守空房的时间。留守儿童更要如此,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缺少父母的关怀和陪伴,与父母较少的情感交流使他们普遍感觉到了内心的孤单和失落,同时寄养家庭又不能满足留守儿童对于这种亲密度的需要,他们要么觉得和祖辈无法沟通与交流感情,要么觉得在叔辈家寄人篱下,产生心理距离和无归属感阁。所以外出父母要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或者至少留父母一方在孩子身边,尽最大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和亲密的家庭环境。

  第四,健全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增强弱势群体的心理安全感。首先,国家应该加大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资金支持,建立健全相关基础设施,包括养老、教育、医疗、活动中心等等。其次,社会各界要齐心协力来共同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投入要和社区建设、乡镇帮扶、志愿者上门服务结合起来,让老人和儿童感受到来自各界的关怀,从与亲人分离的伤感情绪中走出来。最后,设立专业的老年人和儿童的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除却这些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外,一些非正式的支持系统,如子女或父母亲人的关心、朋友的沟通、邻里的照顾等是更为重要也是作用更为显着的。

  第五,广泛的兴趣爱好的培养有助于转移人们的不良情绪。这一点对于空巢老人来说尤其重要,一些空巢甚至独居的老人,培养起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助于从孤独的小圈子里解脱出来。人一旦全身心地投入某些事情中,孤独感也就悄然消失了,养个宠物,玩花鸟虫鱼,欣赏名人字画、雕塑,不仅调节了生活情趣、陶冶了情操,还有助于稳定血压,促进身体健康。而儿童的天性爱玩耍爱热闹,按照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培养他的一些特长,不仅有利于淡化孩子们心中的负面情绪,对孩子未来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第六,合理的压力应对方式的使用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面对一些压力事件,解决问题、转移注意和求助等属于合理积极的应对方式,压抑、自责、幻想、退避等属于消极的应对方式,相关研究表明,积极的应对方式使用的越多,消极的应对方式使用的越少,人们的心理越健康。对于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应该鼓励引导他们使用合理的应对方式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正确释放心理压力,从而形成良险循环,拥有健康心理。

  孤独是人到晚年最大的杀手,关爱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阳关雨露。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经济问题己经不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面临的首要问题,及时的心理维护才是保证他们健康生活的关键。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也应该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为重心,他们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呵护,集全体之力,使老人能够拥有幸福晚年,孩子拥有阳光童年,用爱心和真诚共筑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刘霞,赵景欣,申继亮。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适应特点山。中国教育学刊,200又仅6):G8,20.

  [2]王顺冬,公风华,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困境及对策探析川。科技经济市场,2007,(7):278-279.

  [3]林婉丽,郑萍,张淑萍,等。住院空巢老人焦虑和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山。中国护理管理,2008,8(6)30-2.

  [4]贾长宽,廖春花,罗森亮,等。空巢老人抑郁症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山。护理学杂(外科版),2007,22(3):61一62.

  [5]陈雪萍,朱碧华,孙曙青。社区老年保健实施形式的研究山。中国初级卫生健康杂志,2003,17(7):54.

责编:古斯琪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