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要】 目的 比较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本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 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 试验组采用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和治疗后30 d的总有效率。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30 min、12 h、1 d、3 d、7 d、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84%, 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05%, 试验组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治疗,值得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超选择性动脉溶栓;静脉溶栓
1 资料与方法
0.05), 具有可比性。入选病例中均排除血压>180/100 mmHg、具有出血征象、凝血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糖尿病、手术病史< 1个月、妊娠的患者。
1. 3 评价指标 对患者均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进行溶栓治疗后 30 min、12 h、1 d、3 d、7 d、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同时对患者治疗后30 d的总有效率进行评价比较。
90%、为0级病残;②显著进步:评分较溶栓治疗前减少46%~90%, 为1~3级病残;③进步:评分较溶栓治疗前减少18%~45%;④无变化:评分较溶栓治疗前减少< 17%或者升高< 17%;⑤恶化:评分较溶栓治疗前升高≥18%;⑥死亡。
2 结果
2. 2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30 d的总有效率比较, 见表2。
及早对最新产生的血栓进行溶解、使脑缺血的时间尽可能的缩短, 从而最大限度恢复脑的正常功能是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目的[5]。因此, 及早进行溶栓治疗使得血栓再通的几率明显的升高, 使得受损的神经元得到快速的恢复。错过了时间窗, 将使半暗带的缺血状态发生不可逆的变化。通常认为, 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窗在血栓发生6 h内[6]。传统的静脉溶栓治疗药物到达血栓部位的时间较长, 需要一定的血药浓度才能发挥较好的溶栓效果, 使得血液中尿激酶的含量较高, 使得人体发生出血的风险升高。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通过微导管准确的置入到血栓的部位, 使得药物能够直接的接触到血栓栓子, 而且局部的药物浓度很高, 因此会达到很好的溶栓效果, 特别是对于一些难溶的血栓会达到满意的效果。文献报道[7],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病灶处的药物血药浓度可以达到9倍的静脉溶栓血药浓度。另外,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尿激酶的总用量明显的少于静脉溶栓的尿激酶用量, 使得用药后再发出血的风险几率下降。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