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作为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发症肺栓塞(PE)是人类主要猝死原因之一。Greefield等〔1〕认为未经治疗的DVT,90%将演变成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单纯抗凝治疗临床疗效不满意;系统溶栓治疗临床疗效较好,但需大剂量应用溶栓药物,增加了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顺血流方向的局部溶栓治疗(flowdirected regional thrombolytic therapy)临床治疗效果良好,且可降低出血等并发症。本文拟回顾分析急性下肢DVT患者的几种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为其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肺栓塞;尿激酶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下肢DVT患者232例,其中男101例,女131例,年龄19~84(平均57)岁。其中累及左下肢179例(77.2%),右下肢45例(19.4%),双下肢8例(3.4%)。病程4 h~7 d,平均3 d。有明确诱因者68例,其中,静脉曲张术后5例,子宫肌瘤术后6例,卵巢囊肿及卵巢癌术后5例,剖宫产术后13例,正常产后1例,下肢外伤及骨科术后19例,腘窝囊肿术后1例,腱鞘囊肿术后1例,腹部术后6例,脑外科术后5例,眼科术后1例,甲状腺、乳腺术后2例,肺结核左肺下叶切除术后1例,前列腺术后1例,输尿管狭窄术后1例。此外,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者2例,肾病综合征者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者1例。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等急性下肢深静脉阻塞症状。所有患者均行静脉彩超或顺行静脉造影检查,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以明确DVT临床诊断。
1.3 疗效观察 根据患肢肿胀消退情况(于膝上15 cm及膝下15 cm分别测量健、患侧肢体周径差)、患肢胀痛缓解情况及静脉彩超检查结果评价疗效。治愈:患肢肿胀完全消退,胀痛完全缓解,静脉彩超示髂股深静脉血管通畅或管腔残余狭窄< 25%;有效:患肢肿胀存在(肢体周径差< 2 cm),胀痛完全或明显缓解,静脉彩超示髂股深静脉管腔残余狭窄25%~75%;无效:患肢肿胀明显或加重(肢体周径差>2 cm),胀痛部分或无缓解,静脉彩超示髂股深静脉管腔残余狭窄>75%或阻塞。
2 结 果
0.05)。
3 讨 论
目前急性下肢DVT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凝、溶栓治疗和手术取栓治疗。作为治疗DVT的经典方法,抗凝治疗具有改善侧支循环、防止再血栓的作用,但能否有效防止PTS仍存在争议。具体方法为静脉内应用普通肝素3~5 d后,再改为口服华法林治疗6个月〔5〕。可静脉应用普通肝素24~48 h,使APTT达正常值的1.5~2.0倍后即改为LMWH,以更快达到抗凝效果,并减少出血。抗凝治疗不能迅速消除血栓,早期(10~30 d)完全再通者少见。文献报道,仅6%患者10 d内血栓可基本溶解,40%患者下肢血栓可能蔓延〔6〕,5年随访结果显示,95%患者存在患肢肌肉泵衰竭与近段深静脉瓣膜破坏〔7〕。抗凝治疗最大风险是出血,普通肝素在用药第5~10天出血发生率为11%,口服华法林则为6%。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